终其一生与孤独作战——读罗杰斯《论人的成长》

刚刚读完卡尔·罗杰斯的著作,《论人的成长》。

本书作者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曾提出“个人中心取向”、“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概念。他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潜能的追求。他的中心观点是:在合适的心理氛围下,人们值得信赖,富有积极性、创造力与影响力,能够自我激励并且释放出无法想象的潜力。

我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心理学,但是理解很浅薄。读了这本书,我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了一些认识,并且很喜欢其中的观点。它带给我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体方面还是集体生活,或是自我治疗以及工作方式,这本书里都有许多有营养的、很正面的理论。

如果要写感想,可以从中提取出很多话题。这里我以书中提到的“孤独感”作为切入点,主要谈自己的感受和本书带给我的成长。

孤独的本质是疏离

先让我从书中的一个案例说起。

案例的主人公名叫埃伦,是孤独感发展到极致的典型。她从一个非常健康、鲜活的人,发展为不自信、自我否定、极度孤独和抑郁的患者,当医生无能为力且放弃对她的治疗后,服下大剂量毒药自杀。在这之前,她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并且因为自我内部的疏离,导致与他人疏远,无法跟自己交流,也无法与他人交流。她害怕内心的恶魔,那些恶魔时常困扰着她,让她陷入极大的自我否定和不被接纳。她的墓志铭是:“我感到自己在两种敌对势力对抗的舞台上非常被动。”

作者分析了孤独感的两个要素:一是个体与自我出现疏离,个体无法与自我沟通;二是缺乏与之能对话的关系,感到无法与他人真正接触的孤独。

在阅读这一章的时候,我跟主人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或许产生孤独感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孤独的表现很相似。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我感受到自己缓慢的变化,在一点点地堆积不安,一点点地跟自己疏离,并且一点点地加重社交恐惧。

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反思过自己,2015年先是面临社会角色的缺失,那是工作带给我的不安全感,不知何去何从。闲适的日子并没有带给我安逸的心情,反而是深重的焦虑,这种焦虑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重。

秋天的时候,我重新回归正常的工作角色,但那段时间似乎给我留下了无穷尽的后遗症。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虽然有所改善,但没有完全康复。恰巧在那年春天,我又遭遇一场车祸致重伤,生活不能自理让我陷入绝望。那段时间身体的疼痛和精神焦虑带给我可怕的心理压迫,连续好几个月,我寝食难安。

当再次回到正常生活中时,我发现自己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开始惧怕自己内心的很多想法,而事实上那些想法并不是我真正的感受;我不能理解自己,精神一度分裂让我变得神经质。我经常性地沉浸在幻想中痛哭流涕,而在这之前的很多年里,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甚至很少掉眼泪。

我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公众场合,我恐惧与别人交流,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也跟着他们的思路想很多。可是当我准备好了要表达的时候,他们的话题就已经结束了。我显得很不合群,虽然在很多场合我都是微笑的、开朗的,但心理上的变化让我每天都很痛苦,伪装自己是因为极度自卑。

我的自我分析

回到本书的观点,罗杰斯在开篇的章节里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比如有关沟通;而在沟通中,重视、倾听、喜爱别人是很重要的。

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我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我总是能做到真诚地倾听别人的想法,设身处地去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中肯的意见。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值得信赖的朋友。而在我的心理状态不好的这两年,也许是我的沟通方式不对,我总是不能很好地和周围世界交流沟通。

大多时间,我在自己家里,我的家庭成员都很内向,他们不能对我说的话做出太多回应,有时候甚至没有任何回应;而我虽然知道他们习惯就是如此,并无恶意,我却难以适应,这是造成我孤独感的重要原因。

除了产后抑郁的原因,长期的压抑和隐瞒自己的感受同时压迫着我,让我变成一个孤独患者,悲伤和自我疏离是我生活的常态。

当然,我也有很要好的朋友,她们也在某些时刻不同程度地安慰过我,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我长久地封闭自己。因为太自卑,经常觉得别人不喜欢我;也因为周围的人们对此了解甚少,我很少表达自己,以致于好多朋友不知道我的孤独,就连我自己的父母也并不了解。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被各种各样的负能量包围,经常被不属于自己的想法控制。我会用各种方式伤害自己,但那并不是我的本意,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到现在,我也无法解释那一年的经历。

今年年初,老公慢慢开始试着了解我的状态,希望带我去大城市看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说实话,在他讲到这些的时候我是很感动的,长期以来他没有真正在意过我是否真的不正常。现在他愿意在意了,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虽说我被巨大的孤独感吞噬着、伤害着,但后来在慢慢恢复的过程中,我自己起了很大的作用。罗杰斯说,指向内在的孤独总要有指向外在的行为去平衡,而对我来说,那个外在的行为中就有写作这件事。

持续的感情应该被表达出来

这里要说到罗杰斯对写作的态度,他有些话我十分认同:“写作是我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我觉得我不属于这世界,我非常期望能被了解,但我没有期望其发生”;“写作,是我密封在瓶子里并扔向大海中想要传递的信息”;“我惊讶于那么多海滩上的人们——心理上和地理上的——发现了这些瓶子,看见了我想跟他们说的话,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这些话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励。罗杰斯认为,持续的感情应该被表达出来,一个人的生活大部分时间应该要朝向外部世界。而我在很长时间里,生活是朝向内部世界的。思考过多,内心对话过多,探索自己过多,烦恼于自我疏离过多。

我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情是朝向外部世界的——我的工作和我的写作爱好。我的心理状态是从2015年秋天开始慢慢好转的,因为我遇到了新一届学生,我可以跟他们做很多的交流。学生们也非常喜欢我的耐心和热情,我们的沟通是平衡的真诚的有意义的。

此外,这些年我一直保持着写作的习惯,这使得我可以用创造文章的方式平衡自己的内心焦虑。

罗杰斯这样解读《老子》:“对生命中的事物施加干预意味着同时伤害它们和自己,突出自己的人拥有微小且显著的力量,不突出自己的人拥有强大且神秘的力量。”这句话同样鼓舞着我。

在我的成长中,写作就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在缓慢的过程里,写作能让我感受到从原来的消沉的身体里长出了另外一个自己,慢慢地拉着我往前走。从泥潭里,从沼泽里,让我艰难地前进,并看到新的世界,遇到新的自己。

我很感谢爱读书的自己,读书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给我巨大的能量。当我从周遭世界里感到太大的孤独时,读书让我觉得有了精神的陪伴,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慢慢好起来了。

并且,我也逐渐可以正视这两年自己的状态,包括一切可怕的思想和行为,消除恐惧,会给我更多力量。

在这里,我必须感谢我的老公,虽然性格内向的他,在我病情非常严重的时期,在我沟通失败的时候,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他耐心的陪伴和关爱,让我度过了那个危险的阶段。这个过程里,我们都在成长,都在进步,而他的进步是巨大的。去年,我还试着告诉我的父母我之前的心理状态,他们都毫不犹豫的表示愿意帮助我。他们的爱重新点燃了我心里险些熄灭的火焰。

总之,阅读这样的专业书籍为我打开了新的世界。我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尊重、理解、欣赏、倾听以及接纳是最重要的因素;我渴望被理解和接纳,也会努力地理解周围的人。

我想,在一条艰难的路上,我终于走出了第一步。我已经准备好终其一生与孤独作战,而这个过程里,我会给自己很多力量,也会很感激陪伴我的人们。

今天我非常相信一句话,来自本书的作者卡尔·罗杰斯,他说:“高于一切的力量不是宇宙中最强的力量,而是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其一生与孤独作战——读罗杰斯《论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