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移动互联网寒冬

2016年很多人说资本寒冬、移动互联网寒冬, 大概是因为今年资本并购的较多、移动互联网初创公司倒下一大片、 O2O行业遍地哀嚎......与其说是寒冬,不如说是洗牌。

智能手机的兴起可谓是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从苹果玩智能手机生态开始,各种iOS APP的移动应用开始兴起, 随后谷歌推出了安卓系统,并全面对外开放,三星、华为、联想、小米等智能手机开始崛起,并大力推动了安卓应用的爆发。

一时间,APP开发成为了全球开发者创业的首选项目。大量的APP开始流行,游戏类、社交类、电商类......在这期间,涌现了一些不错的APP公司,甚至还出现了很多新的小巨头,比如国内的微信、陌陌、百度地图、今日头条、UC等,也着实有一些创业者们在这股浪潮中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然而,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今, 火爆已有5、6年之余, 经历了粗犷的几年发展, 积累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泡沫主要在于以下2方面: 资本泡沫和人才泡沫。

前几年, 只要你有个想法就能融资几千万的神话屡屡上演。商业模式大部分都是先烧钱、拉用户、 做数据、 融资、上市这种套路, 估值动不动就几个亿, 大部分项目本身没有造血功能, 一旦融资受挫, 就基本等着关门, 2016年很多公司倒闭就是因为融资受挫, 资金断裂, 连员工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

随着移动互联网这几年的火爆, 移动互联网人才的薪资也随之水涨船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研发人员, 刚毕业或者刚从培训机构出来的Android、iOS开发人员起薪8K, 一两年工作经验的薪资都10K+, 这让传统行业的人员望尘莫及, 所以也导致大量人员涌入移动开发这个行业, 最终导致移动开发人员过剩、开发水平参差不齐。

当然, 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当前移动互联网困境是市场的自我调节, 挤出泡沫是为了走的更远。无论是精致创造还是模式创新,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投资人和创业者都不要做吃瓜群众,种瓜得瓜,吃瓜得皮!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 移动互联网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