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1张图片

提及体坛中的“兴奋剂”事件,估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美国“女飞人”马里昂·琼斯,曾经的“环法七冠王”兰斯·阿姆斯特朗,乃至曾打破世界纪录的短跑巨星蒂姆·蒙哥马利.......

他们曾经的光辉生涯都因兴奋剂丑闻而结束,留下了无尽悔恨.......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2张图片

然而,触碰了“高压线”运动员们的惨烈下场,以及全世界共同呼吁的公平、公正的奥运精神,并没有让兴奋剂随历史坠入时间的深渊。

前段时间,里约奥运会期间大规模的兴奋剂翻案,让臭名昭著的兴奋剂,再次处于风口浪尖.......

里约奥运会.兴奋剂连环事件:

先是俄罗斯政府被曝主导策划群体兴奋剂事件,最终导致战斗名族的100多位运动员被禁赛里约奥运会。

然后是俄罗斯黑客“复仇”行动:侵入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的运动员数据库,并公布了包括美国运动员在内的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医疗资料……

黑客公布的文件表明,很多美国名将均获得了服用违禁药物的医疗豁免权。

而美国官方称,涉嫌服用兴奋剂的美运动员已申请获得了必要的服用常规禁药批准,所以他们药检呈阳性并不构成违规......

先不说奥赛兴奋剂这一茬到底是政治斗争还是确有其事,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有再多“体育明星”被兴奋剂斩落下马,还是有更多运动员,前仆后继,冒着身败名裂,甚至生命危险,走向兴奋剂……

那么,兴奋剂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它到底有多大魅力,才能让那么多运动员铤而走险?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个“臭名昭著”的兴奋剂!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3张图片

1/兴奋剂,是个啥?

兴奋剂(Dope):据传这词最早来源于南非方言中某种有强壮功能的酒,后发展为那些能刺激人兴奋,并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制剂统称。

最早的兴奋剂,其实大多来源于偶尔碰见的毒蘑菇、各种神奇的植物根茎等天然食物……后来,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来发现、提纯和合成兴奋剂,于是,兴奋剂就开始不可阻挡的蔓延开来......

(从最早的鸦片、到早期使用最广泛的马钱子碱,再到1934年被合成的安非他命,以及几十年前红红火火的合成类固醇“大力补”,再到后来被滥用的EPO……)

到如今,它已变成我们所熟知的 “体育杀手”!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4张图片

兴奋剂在体坛使用之普遍,不夸张的说,大多在重大赛事上拿奖的运动员,基本上都与它“有染”......

尽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采取过各种措施来阻挡兴奋剂的蔓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兴奋剂的类型更是推陈出新,甚至有一种说法:抓住了的是兴奋剂,测不出的是高科技……

为什么明知臭名昭著,明知会严重伤身,明知被查出了会身败名裂,还是有那么多人顶风作案,前赴后继地使用它?

这就要从兴奋剂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说起了。

2/兴奋剂,有多强?

先说结论,虽然兴奋剂的副作用绝对可怕!绝对危险(下文会讲)!但它对运动效果的提高作用,也绝对是立竿见影……

有多强?下面咱们就兴奋剂大军中,最常见、现身率最高的合成类固醇、生长激素、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分别说道说道。

❶ 合成类固醇(Anabolic Steroids)

合成类固醇,应该算是最常见的一种兴奋剂,大力补什么的都属于这一挂,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刺激肌肉生长,从而快速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

相关研究:

一项研究表明,连续10 周使用类固醇的男性可增加 2-5kg瘦体重,他们的肌肉力量则可增加 5%-20%①。

❷生长激素(hGH)

咱们之前提过,身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影响肌肉增长的重要生理学指标②

所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机体合成肌肉,同时促进脂肪分解……另外,有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对提高运动员的冲刺能力也有一定效果。

相关研究③:

参加者:96名康复训练运动员(男63 女33,平均年龄27.9)

干预:随机分两组,摄入等剂量安慰剂或生长激素。

测量:肌肉含量、冲刺能力

◦注射生长激素对肌肉含量的影响: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5张图片

注射生长激素对冲刺能力的影响: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6张图片

❸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EPO,和上面二者有所区别,属于血液兴奋剂。

EOP能通过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来促进体内生成更多的携氧红细胞,从而提高运动过程中的供氧量,提高有氧耐力成绩。

相关研究④:

一批年龄体能相当的国际田径女运动员参与了此项研究,她们被随机分为实验组(摄入EPO)和对照组(摄入相同剂量安慰剂),研究人员测量了24h后所有被试的有氧耐力水平: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7张图片

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摄入EPO者在用药24小时后,跑步至力竭的时间延长了34%,说明有氧耐力水平大大增加。

所以总的来说,从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来看,类固醇、生长激素、EPO等兴奋剂,的确都相当之“牛逼”,更多肌肉、更强爆发力、更久耐力、更高运动表现!让本来就很强的运动员们更是强上加强……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8张图片
原WBA重量级冠军托尼因兴奋剂被剥夺“拳王”称号

那为什么有如此“神效”的兴奋剂,当年曾还一度被捧上天的兴奋剂(没错,类固醇这种兴奋剂,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合法的……),却突然地位急转直下,被万人唾弃,严格抵制呢?

就两个字:太危险!

3/兴奋剂,你想象不到的可怕!

兴奋剂到底有多可怕,据美国199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光冷战后,死于兴奋剂的运动员可能就有150人之多!!

不过这并不出乎意料,你想啊,兴奋剂这种对人体非正常的“变强”作用,必然会带来严重副作用,反噬自身。

大量研究表明,兴奋剂会导致情绪焦躁、暴躁易怒、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心脏猝死几率增加等严重问题......、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9张图片

❶ 合成类固醇

拿类固醇来说,虽然它的确让你的肌肉快速生长,但鉴于这种变态生长并不符合身体正常的生长规律,很容易就导致肌肉韧带难以承受,肌腱跟不上肌肉生长速度,最终造成肌肉的撕裂和受伤。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10张图片

更别提长期服用类固醇,会导致男性乳头变大雌化、睾丸缩小;女性减胸、停经、身体男性化等问题……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11张图片
合成类固醇对身体的伤害示意图

❷ 生长激素

同样的,摄入生长激素会导致运动员外貌变粗鲁、皮肤粗糙、颌骨增厚等肢端肥大问题;长期使用生长激素更是直接导致糖尿病、关节炎等并发症……

❸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就更可怕了,已经有大量报告显示,滥用EPO很容易让运动员在比赛途中倒地猝死,或者在睡梦中因为发作的心肌梗死或卒中。

更可怕的是,长期滥用EPO,还可能使骨髓的造血功能发生障碍,一旦停药,便很可能患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一种以骨髓无法产生红细胞为表现的血液病)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12张图片
阿姆斯特朗曾经的“风光时刻”,可惜他战胜了癌症,却因EPO而被终身禁赛

4/公平体育&运动的意义?

有童鞋可能会问了,“兴奋剂危害那么大,即使效果再好,也不至于为了比赛搭上命把?那些运动员怎么会那么想不开?”

恩,关于这个答案,Gabe Mirkin博士做的一个针对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可能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调查问:如果我可以给你一颗药丸,吃了它你可以拿到奥运金牌,但是我要在一年后杀了你,你愿意吗?

结果是:在约100名调查运动员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药丸!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13张图片

运动员对奖牌的追求可能是疯狂的,不过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运动健身,并不是为了去比赛,去得第一,对肌肉增长和训练成绩的追求,也不用操之过急。

毕竟健身运动,真正的意义应该是用自己的努力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所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通过正确的学习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到达终点。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自己选择健身和运动的初衷!

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_第14张图片

最后补充一下,兴奋剂是绝对非法碰不得的,不过运动过程中适当搭配一些健身营养类补剂,比如肌酸、蛋白质等等,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而且正确补充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表现和锻炼效果,对身体还是很有益处的。

之前咱们也介绍过不老少经美国FDA安全认证和实验证明有效的常见补剂,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

参考文献:

①Fred, H., &Harm, K. (2004). Effects of androgenic-anabolic steroids in athletes. Sports Medicine, 34(8), 513-554.

②Häkkinen, K., Pakarinen, A., Kraemer, W. J., Häkkinen, A., Valkeinen, H., & Alen, M. (2001). Selective muscle hypertrophy, changes in EMG and force, and serum hormones during strength training in older wome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91(2), 569-580.

③Meinhardt, U.,Nelson, A. E., Hansen, J. L., Birzniece, V., Clifford, D., & Leung, K. C.,et al. (2010). The effects of growth hormone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performance in recreational athletes: a randomized trial.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2(9), 568-77.

④ Buick, F. J.,Gledhill, N., Froese, A. B., Spriet, L., & Meyers, E. C. (1980). Effect ofinduced erythrocythemia on aerobic work capacity.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Respiratory Environmental & Exercise Physiology, 48(4), 636-42.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运动员上瘾的“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