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笔记1:关于识字

第一篇:关于识字

王尚文在《语文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师》08年第4期第4页)中认为:语文应该姓文,文字、文章、文学,首先是文字。在小学一定要学生学会学好3000个常用汉字,做到会认、会写、会组词。……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应由“之一”改为“第一”。

关于汉字,英国有位语言学家叫帕默尔的,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汉字是“中国的脊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华文化的根在汉字。教小学生学会这3000个常用汉字,中华文化就能深深地根植于我们下一代人的心田之中。我以为,这就是最深刻、最具体,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汉字,就是爱祖国。

2012新课程标准,就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而言,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改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字数,显然,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非常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质量和让学生多读书。第三学段的硬笔字还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体现了写字还要讲究实效性。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贯穿每一学段,说明养成好的书写习惯需持之以恒,每一学段都要重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重视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而不仅仅是低段教学的事。新课标将识字写字表述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中“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旧版课标中所没有的。同时新课标中增加了这样的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标准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可见,正式版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怎样重要的地位。这正与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是什么》中的观点遥相呼应。

生字的字形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生字教学的难点,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就是带着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面对不同的个体,它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呢?我们要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方法。如教学“窜”字(人教版二下《守株待兔》)“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有的同学说:一串糖葫芦戴了一顶小帽子。有的同学说:山洞里有一串香喷喷的烤肉。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方法。这些想法生动形象非常有创意。生字字义的教学也是个难点。教师没有直接请学生解释“窜”的字义,也没有进行直白的讲述,而是通过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让学生产生最为直观的切身体验,再引导学生说一说那只野兔怎么样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飞快地跑、慌乱地跑”告诉学生这就是“窜”。更妙的是教学并未就此打住。教师顺势发问:“野兔为什么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有的说:“也许是一只老虎在追它,它就从树林里窜出来,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有的说:“可能树上有一只顽皮的猴子,拿块石头打兔子。胆小的兔子就很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了树桩上。”老师及时肯定学生想象力丰富,并启发道:这段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学生读完教师作了范读并让学生评一评。一个同学说:“老师把‘窜’读得很重很快让我感觉到野兔似乎真的从树林中飞快地跑出来。”瞧,一个“窜”字教学,既关注了字的音、形、义;又与想象说话、朗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个生字的教学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丰满的;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盎然的。这就是“随文识字”的魅力。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要好好研究、重视“随文识字”。

提到“随文识字”,不得不提到一代名师斯霞。

斯霞老师是随课文分散识字的高手,是领军人物。从1985年起,她进行了“随课文分散识字”实验,率先向传统的“三五观点”(每课书只学三五个字)挑战,从改编教材和改进教法两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她严守和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原则,对汉字教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她留下许多经典课例:《小壁虎借尾巴》《燕子》《小小的船》……这些课例当细细咀嚼。这些课例对认识“随课文识字”,对体会课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对体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均有帮助。

以上主要是讲识字,下篇谈谈写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笔记1:关于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