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神话背后的简单模式

财富神话背后的简单模式_第1张图片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

范冰冰因偷税漏税罚款金额是880,000,000元,按照2018年全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算,需要31175年才能赚够这么多钱;2018年各省人均寿命最高的上海是80.26岁,也就是说,需要干389辈子才能赚到这么多钱。

改革开放的时候,总设计师提出“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口号。

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或能力的人,机会是均等的,但能不能成事还是取决于自己。对于大部分人,因为市场和资源有限,由于客观规律,共同富裕的道路还很远,在社会物质资源不是完全丰富时,共同富裕只是个奢望,相反为了做大蛋糕,必然效率优先,自然就是马太效应,虽然整体都在变好,但贫富差距却在扩大。

可是中国人“不患贫患不均”,但在客观规律面前,凭能力说话,只有比别人强才能收获更多。 因此会造就各种财富神话,对于老百姓来讲,财富神话只有两种来源:要么是非法的,要么是非法的。

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讲,财富一定是有原罪的。

但是如果我们扒开财富神话的外衣,就可以看到,原来财富真的是有模式的,而且,这些模式有时候还特别简单。

先讲个知识圈层模式创富的例子。

有一位图书馆情报专业的海龟,拿到了博士头衔,依靠着多年海外学习生活的圈层和经验,提出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搜索引擎的想法,在当时,中国的网站都没有几家,更别说搜索引擎了。

但是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的老师,老师借给他10万美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他还真的把这套理论跑通了,而且还成功游说了国外的VC,拿到新融资几年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正赶上股市热炒互联网概念,股票价格与同类企业一样与日俱增,于是该海龟成功进入中国互联网巨头,而且一举打入中国富豪榜,这基本也是中国互联网创富案例的典型模版。

在现在回看,这基本没什么难点,提出搜索引擎的想法很容易,实现也不难,凑齐10万美金也不难,但是,整个中国只有他做成了。

为什么?

他所站的高度是足够的,依靠着自己的知识圈层创富。

如果不是恰好在科技发展最快的美国学习,如果不是恰好是从事所学专业并获得了博士头衔,如果不是恰好有老师的友情帮助,如果不是恰好说服了国外的VC,可能一切都将改写,但是这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有一个必然,那就是这些偶然只可能出现在高知识前沿科学圈层内,不太可能由一个非IT人士所创造。

那么,没有足够的知识圈层是否能创造财富神话呢?

可以。

只要头脑灵活就可以。

十几年前,一位未成年的小伙子只身来到北京,经过几年的打拼积攒下一家家电商店,但是这位小伙子并不满足于此,后来从一家店做成了连锁模式,同时也介入了房地产,虽然他干的很成功,但是一直很低调。

后来还不满足的他开始了资本运作,以百亿身家问鼎中国首富。

他做了什么?

首先把房地产作价与一家香港上市的公司仙股进行资产股权置换,香港把低于1港元钱一股的股票叫仙股,这样就轻易取得了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然后迅速扩张他的连锁店,由几家变成几十家,无形资产迅速膨胀。经过评估,再次作价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上市公司随即变成市值超过百亿的几十家家电连锁店的控股公司。

小伙子也从拥有看不见的、迅速膨胀的、一时无法变现的、说不清楚的无形资产,一夜之间变成了拥有价值上百亿的可以随时变现的上市公司股票。

经营家电零售,利润很低,经营困难重重,但是却有人能够跳出局限看到新模式,并将成功的模式进行复制,并且,在不断地学习中,掌握资本运作的技巧,以小博大,杠杆式将自己的无形资产进行几何级数式扩张。

模式的价值不止于此。

试想一下,如果你发明了一种据说可以代替现行冰箱或空调中的制冷剂的环保产品,你会怎么办?

卖掉专利?注册公司,研发产品,推广销售?

NO!这都太低级。

这位兄弟首先在全国各地注册了许多家公司,并创造了一种新的推销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免费更换更环保的制冷剂的名义,向宾馆、饭店、机关单位、广大的家庭住户直接推销该产品。

由于产品具有垄断性,国内市场又是如此庞大。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和概念化包装,他终于使自己的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上市后,由于故事毕竟是故事,公司业绩并不理想,于是改变主意,打着整合制冷行业的大旗,利用上市所融资金以及其他杠杆资金,大肆收购国内的空调、冰箱企业,经过合并报表,使上市公司的业绩,由虚变实。

几年下来,发明家已不再是单纯的发明家,而更多的是行业内的财富人士。

发明家如果只是将发明专利卖掉,撑死了也就是个百万富翁。

但此案例中的发明家,把发明专利与特殊的营销方式结合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并用这个故事在股市中圈钱,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故事无法再讲下去的时候,一个新的故事又开始,而且做得很成功,的确不是常人所能为的。

当然还有很多财富神话不是靠才智,而是靠人际关系。

有一高官之子,在国外读完书,学成没学成不知道,回国之后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可能也攒了一些钱,即使没有钱,估计也有人会借给他。

然后他就收购了一家在内地经营燃气但不太景气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

前期工作完成之后,他通过正常渠道,从中牵线搭桥并运作,使国内某大型国有控股石油公司出巨资参股该燃气公司。该高官之子当然就成为该燃气公司之董事长。

消息一传出,燃气公司股票价格扶摇直上,两个月之内,股价翻了一番。股票则由原来的垃圾股,变成了热门股。随之可以想象的是,高官之子,也变成了财富之子。

利用人际关系资源,经过合法的资本运作手段,同样可以创富。

尽管常人会对此模式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并表示自己的不满,比如是否涉嫌违规违法啊?在老百姓眼里,社会都是有定式的,比如官二代必然庸蠢无能,富二代必然好吃懒做。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恐怕老百姓很难接受其实很多官二代、富二代其实更聪明、更勤奋这一事实。

我相信,如此高明的高官之子,绝对不会因此而犯法。因为这一切都是那么地顺理成章,无可挑剔,案例中,所有交易各方当事人所获得的好处,都是不言而喻。

我们再来看一位落魄的红色资本家的公子。

有一红色资本家的公子,当别人挨饿时,他还能开着一辆红色的跑车。尽管如此,他们家族的家产绝大多数已充公是不言的事实,否则,他的老爸也不可能在解放后成为赫赫有名的权贵。正是这种权贵,造就了他今日的财富。

他先是到了美国读书,并创立了一家技术公司,变卖后,获得了几百万美元。于是他来到香港,在老爸管理下的大公司打工。注意,该公司并不为他老爸所有。

老爸为了国家的利益回大陆担任更重要的领导职位之后,公司董事长的位置当然就是他的了。有了权、有了老爸的福荫,也有一些钱,对公司进行MBO式的改革也就水到渠成。

公司变成自己的后,更强烈的扩张欲望就是必然的了。

于是一系列的资本游戏就此展开。

先是低价收购一家上市的垃圾公司,并引入李氏等大亨为战略合作伙伴,公司股价随即上扬,于是增发股份筹集资金,收购国泰航空,出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好戏。

之后,利用其在大陆不言自明的优势,连续作战,进行多个重大项目投资或兼并收购,屡获战果,其上市公司的市值也翻番上涨。公子个人身价,也已跻身中国大陆首富,几百万的人造红色跑车也早已换成几千万的纯天然骏马。每年英国度假时所表现出来的贵族气息,是其他中国大陆爆发富们所无法比拟的。

其实资本运作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必要的关系网络和运作能力。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是红色资本家的儿子,他能当上公司的董事长吗?如果没有家族的权贵,李氏等大亨能和他合作吗?如果不看在他老爸的面子上,他能那么容易在大陆拿到好的大项目吗?如果没有这些好的项目,公司的业绩能好吗?股票价值能升吗?

当然,这一切仅仅是前提。

公子的运作能力也是不容质疑的。否则的话,即使有了这些前提,要想创富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有没有不靠家庭关系创富的呢?

有。

香港一家经营化妆品的上市公司,上市不过三年,却因连年亏损而停牌。仔细研究后发现,公司经营虽然困难,甚至行将倒闭,但公司发起人却发了财。

她是怎么做的呢?

她先找了两个合伙人,一个是有技术、有配方的高级研究人员;另一个则是有十几年著名品牌运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

首先她们合伙用极少量资金在加拿大、香港、台湾分别注册了研究公司、品牌公司、经销公司并开了几家店铺。经过一年打理,各公司独自取得了产品配方、许可证、商标以及其他商誉,也卖出了少许产品,有些收入。

之后,她们在维京群岛注册了一家壳公司,并以壳公司名义高价收购先期注册的公司股权,壳公司资产迅速膨胀到创业板上市要求的规模,收购资金则由大股东先借给壳公司,壳公司以债务形式列支在账目上,而现金实际上已作为收购款,重新流入回了大股东腰包。

经过一番努力,壳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并融到一大笔资金,其中一半用于还债,归还大股东。另一半用于公司日常经营。由于发起人夫妻双方都是执行董事或董事,按香港标准,仅两人年薪总计就达300到400万港币。

两年过去了,公司经营虽没有起色,但发起人的收益却可观。

总体感觉,此案例发起人有欺骗之嫌,但其所做又似乎合理合法,无可指责,因其在招股书中有明确的风险提示,所有账目之信息披露也很充分。

发起人之所以能创富,很大程度上是充分运用关联交易的资本运作技巧,使其前期投资所形成的无形资产迅速膨胀;通过垫资的形式,将这些无形资产以负债的形式体现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成功运作上市,将大股东的债权迅速变现,实现大股东资产增值。当然,公司如果不能成功上市,大股东前期的投资,的确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那么有没有更接近于资源整合创富的例子呢?

有!

有一个文化人,几年前去了香港,发了财。

后来回国投资失败,变得几乎一无所有,甚至欠了一屁股债,于是他打起了资本运作的主意。

他先是在维京群岛注册一个A传媒公司,并以A名义与各地方电视台签了一揽子协议,协议规定,A公司将免费为各电视台提供一定时段的节目,回报是给A公司每天几分钟广告时间。接着,他又找到某节目制作公司,承诺向该公司进行投资,回报是制作公司必须向A公司每年提供若干小时节目。

一切搞定之后,他向一家股票已成仙的香港上市公司老板讲,他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广告时段经营权,这足以使他每年获得几个亿的广告收益。老板听后,心知肚明。于是决定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购A公司30%的股权,该文化人立即成为上市公司第2大股东,所获现金拿出部分投资给制作公司,以兑现诺言。

文化人如此这般一番后,又成了有钱人,时间不超过两年。

所以你看,只要善于整合资源,把各方利益摆平,就会结出硕果。

这是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纵观当事各方,电视台有广告时段,没节目制作能力;制作方有节目制作能力,没有节目制作资金,上市公司有资金却又没有项目。而文化人什么都没有,却把他们整合在一起,从而突显了文化人的价值。再通过资本运作,使这种价值得以在股市上以具体数字体现出来。

那么有没有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的案例呢?

有!

有位爱好夸夸其谈的少年,高考不中,去武汉参加大专选拔考试,念了半年后因为户籍原因被迫退学,成为玻璃厂一名锅炉工,这份工作他一干就干了十年,期间他看了大量的马列著作,时常与工友发表演讲。后来因为他们的一些言论不合时宜,他被抓进监狱坐了4年牢。

没有比这更白手起家的了吧。

有一次,从老家坐火车去北京推销竹编和藤器。

在车上认识了一个河南人,两人天南海北地胡扯。在谈话过程中他听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将解散的前苏联准备卖图154飞机。到了北京后他也不再推销藤器了,到处打听有谁想买飞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是得知了四川航空公司准备购进客机的消息。他在和川航高层沟通好后,又亲自前往俄罗斯洽谈飞机出售事宜。经过磋商,川航从俄罗斯购买了4架图154飞机。

作为交换条件,他又从中国7个省集结了500车皮的罐头等商品交给俄方。单此一笔交易,他就赚了8000万到1个亿的利润。

这算不算空手套白狼的典型案例?

看到这里,咱们再来回顾一下标题:

财富神话背后的简单模式。

还觉得财富距离老百姓很远吗?

有知识圈层可以创富,有独创的商业模式可以创富,有特殊的资源关系可以创富,有资源整合能力可以创富,有资源拼缝的能力也可以创富……

每一个财富神话背后,都是一个商业模式,有的还特别的简单!

当然,有很多读者肯定会认为,这些都是老黄历了,时代发展了,年代不同了,以前这一套已经不能奏效了,你讲这还有什么用啊。

我想说的是,这些简单模式,在今天依然具备创富的可能性。

举几个例子。

坊间流传中国赚钱靠批准。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最典型的就是牌照生意,众所周知,很多行业都是有牌照准入制度的,那么当某一种牌照暂停审批或者停止审批之后,市场上的存量资源便会异常珍贵。

比如公募基金销售牌照,这块牌照在2014年的时候有个200万就能运作下来,但是到了2015年基本暂停审批后,转让价格飙涨到2000万一张,后来到了2018年一度飙涨到1.4亿一张,就是这样一张暂停审批的牌照,全国一共有106家,算上去年腾讯特批的一张,一共107张,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如果你想要从事公募基金相关,肯定想要持牌,那么这里面就存在着居间服务这种事情了。

有很多牌照经营不善,要卖,而有很多发展很好的企业要买,这中间就会存在信息差,如果能够把控这种信息差,那么你就能从中获得财顾费用,财顾费用有多少呢?以1.4亿的报价为例,那张牌照财顾买卖双方的居间加起来超过1000万。

如果你能打破信息不对称,做成一笔类似的居间服务,一样可以实现小笔创富。

当然,今年牌照的存量市场更小了,对老百姓来讲更难了。

不过,还有一些目前可以创富的项目在市场上存在。

同样是信息差。

目前有部委是有引导基金的,干吗用的?为了激活民间资本,而设立的引导基金,占比可能在20%到30%,剩余的由民间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在民间募集,既然是引导基金,那么条件必然很优厚,比如前4年免息,后面几年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同时放弃作为LP的收益,那基本就相当于没有成本的资金,这在当下资本寒冬里,相当于一块诱人的肥肉了。

所有的条件限制和申请流程都是阳光公开透明的,多好的条件,多好的政策。

但是。

凡事就怕一个但是。

但是,你一申请就石沉大海了。

这里面就有了信息差,信息差是什么?找那个司局去做?找哪个负责人沟通?谁来给你指出你申请材料里不合适的地方?

依靠着这种信息差,就有了财顾的生意,当然这都是小聪明,和上面的那种资本创富神话相差不是一两个段位,但是对于小老百姓来讲,这种小的创富机会可能就会提供一个“扒着井沿看一眼外面的天空”的机会。

这种私募股权基金一般部委要求是10亿起。

好募集吗?

听起来好像很难,但是凡事就是怕认真:

财富神话背后的简单模式_第2张图片

经济可能已经处于寒冬中了,但是再冷的地方也有四季如春。

总有人把遥不可及比作天上的星星,也总会有人说:手可摘星辰。

每一个财富神话的背后都是一个简单的模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财富神话背后的简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