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认真看剧,打破了我内心的两大枷锁

我的前半生上周大结局了,这是今年追的第一部剧,也是有史以来看得最认真、收获最多的一部剧。

这是一部聚焦当代都市女性成长历程的情感大剧,剧中对婚姻、职场以及女性的自我价值方面都进行了多维度的刻画与深度的剖析,个人感觉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没有心地纯善、人畜无害的傻白甜女主,也没有无缘由地对女主一见钟情、穷追不舍的男主,更多的是小三、离婚以及职场等残酷的现实。

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很立体,每个角色都不是完全善良的,也不是完全丑恶的,都有各自的苦恼与矛盾,这才是现实。生活本来就是残酷的,各有各的无奈与苦楚,每种选择的背后也都有其原因所在。

剧情虽不算新颖,但整部剧中金句频出,特别是贺涵对职场、婚姻、为人处事的剖析,很多处都直戳我心,让我在看剧过程中常常做些笔记,经典的片段还会拿出来反复回味和思考,不得不说是收获颇丰,都可以写好几篇文章了。下面我来说说,在看待世界、看待别人上,这部剧给我带来的思考。

1、打破偏见,对这个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

我很少追剧,上大学到现在工作,追过的剧不超过十部。不是不喜欢,而是觉得看剧没营养、浪费时间。

我是一个很功利的人,我希望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干“有意义的事”,并且之前一直都在追求所谓的“高效”,读书喜欢看方法论,可以直接拿来用;看电影喜欢看逻辑推理类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健身只喜欢跑步,运动量大出汗多……

日积月累,最终我的生活被压缩地只剩正事,人也像一条越绷越紧的橡皮筋。长时间的压抑让我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变得越来越着急,最终陷入了长达几个月的焦虑之中。在这段失眠、痛苦、艰难的时间里,我看了很多书,不断进行着深刻的自我反思,开始慢慢倾听内心真实的想法,去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但原本以为“没有意义”的事情,而正是做这些事情,让我慢慢重拾对生活的激情,重新理解了生活的意义。

近20年的读书生涯,“好学生”的人设早已根深蒂固,我的心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着,有种画地为牢的感觉,我的心一点都不自由。

但每当我手舞足蹈地跟男友大谈我看这部剧的收获,我感觉自己对看剧的偏见正在慢慢消失,内心的一些枷锁也在慢慢瓦解。我把早晨的读书时间用来品味这部剧,收获却一点也不比读书少,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看得很认真,并且对很多剧情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不然我应该也不会花很长时间来写这篇文章。

《我的前半生》:认真看剧,打破了我内心的两大枷锁_第1张图片

现在的我觉得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我应该以一个开放轻松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多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多去探索和体验未知的世界。看小说、看搞笑电影、练器械,对我来说,都是尝试新鲜事物,说不定就能为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常看到这样的问题“你想过怎么的生活?”,可是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哪怕是见识过一百种生活,又怎么会知道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呢?想要成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哪种都可以,最重要的还是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感悟,把外在的智慧转化成内在的东西吧。

现在回头想想,看剧应该也算是一个识万种人的过程吧。好的电视剧像一面镜子,看一看别人的故事,照一照自己的人生。了解不曾接触过的工作,不曾体验过的人生,看看别人的价值观,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就像之前在豆瓣和网易云音乐的电视剧原声带下看关于《我的前半生》的评论,就能深刻体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看同一部剧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

2、忘掉别人,走自己想走的路

子君决定离开上海,贺涵去找子君努力表白,想要尽力挽留子君,说了下面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引我深思。

贺涵说:“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克制自己,成全别人。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做不为难别人的事情,唯独不能坦白,直接自己的心意,但事实是,我们要告诉对方,告诉自己在意的人,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心意和心愿是什么,这才是应该我们做的事情。”

《我的前半生》:认真看剧,打破了我内心的两大枷锁_第2张图片

这里不想评论贺涵这种“三角恋”的行为,电视剧作为一门艺术,没有矛盾就缺乏吸引力。如果贺涵与唐晶先分手,然后再与子君相爱,这部剧的吸引力估计会大大下降吧。我想说的是关于“克制自己,成全别人、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要做不为难别人的事情”所带给我的思考。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让父母操心,不给周围的人添乱,是亲戚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老师口中的学习“榜样”。从小到大习惯了来自各路的夸奖与赞美,同时也习惯了不断按照别人的期望去生活。

而在我读了很多书、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我渐渐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的不自信和不开心,都是我为这种习惯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我不自信,反而经常自卑,我很在意他人的评价,我不断地调整自己,去迎合别人的期望。但这些期望有时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违背自身渴望的,甚至是完全无法达到的。但是出于爱或者某种情绪、道义上的责任,有时候宁愿让自己痛苦去满足他人的期望,最后往往因为无法满足他人期望而深感愧疚和痛苦。

从小到大有太多人会在我们身边告诉我们,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应该成为那样的人。以前的我经常习惯性地接受,而现在的我是习惯性地反驳或无视。我知道这可能有点偏激,但我不担心也不再害怕,我知道这是自己思想的转型期,我很珍视内心还拥有的这份“叛逆”,珍视自己开始对这个世界有说不的勇气。没有人能在一开始就拥有百分百平衡的思想,都是要在不断地左右波动中才能逐渐达到平衡的。

很多事光听别人说该做不该做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如饮食,酸甜苦辣就像那人生百态,不亲自尝尝又怎么知道其中的滋味呢?就像上次跟朋友一起吃葡萄,有人说很酸,而我吃了觉得很甜。如果我因为别人说这葡萄太酸了就不吃了,那岂不可惜?

对他人有期望,或是想满足他人的期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没人能完全满足他人的期望,我们这一辈子注定会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注定会有很多期望达不到,注定会让别人所有失望。我们不是完美的机器,不可能按照他人设定的轨道运行。他人总会认为自己设定的轨道才是最好的,但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好是坏,最终都只有自己为自己买单,不应该把生命的决策权交给他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诚实,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以后的我会学着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再为讨好他人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再压抑自己去满足他人的期望。

趁年轻,想做的事就尽力去实践。人生的路注定是充满荆棘的,你想要的越多,经历的痛苦、坎坷就会越多,但这又何妨?太多的故事与经验告诉我们,不多经历点坎坷,要如何才能变成熟、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坚强的内心?

写在最后

我上面的思考好像已经跟剧情没太大的关系了,但很多剧情就像是引子,带给了我很多的灵光一闪以及深入的的思考,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人生在世,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背负着一些枷锁。但也只有在经历过痛苦纠结以及深刻的自我反思之后,才能意识到自身头上的种种枷锁,进而打破这些枷锁,获得内心的一份自由。

《我的前半生》:认真看剧,打破了我内心的两大枷锁_第3张图片

最后不得不说,写作真心不是条容易的路,尤其是对新手而言。你需要不停地直面自己内心的想法,还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作为新手,写下的文字往往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需要不停地删除、重写、整合。

这篇文章从动笔开始到现在,零零散散每天写一点,花了两周时间。在写的过程中,总是会迸发出新的想法,有的想法跟这篇不是一个主题,只能另开一篇来写。在思考的过程中,也总是会想起之前读过的一些书和看过的一些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再翻出来看看,经常会有比之前看时更深刻的理解。之前积累的阅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闪现在脑海里,给自己一点点启发,这种感觉真心很赞。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思考过的人生,都在那里,没有白费。

写作确实是一个发现之旅,不断深入的思考,发现更真实的自己,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真是不可言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前半生》:认真看剧,打破了我内心的两大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