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那年那月那片红

【文字的力量】|那年那月那片红_第1张图片
冰山雪莲:那年那月连带着那缕红,镌刻在我的生命里


在集市上看到了高粱笤帚的那一瞬间,我的眼睛像扫描仪一样将那一捆笤帚上下左右扫了个遍,然后一步蹿到近前,拿起笤帚摩挲了半天,恍惚间我站到了那黄红白相间的田野......

黄灰色的土地,白色的玉米,红色的高粱,父母反手一把握住玉米杆,一手操起镰刀,斜着向上一提,刀起杆落。

不多久,父母的身后,一排排玉米杆轰然倒地,全然不见了刚才的精气神。我用脚踢了踢那玉米杆,它们往后缩了缩不再有任何反应,我不再看它们,抬头看向远处。

近邻的高粱地里倒是生气盎然。高粱如娇羞的少女,低着头,红着脸,那纤细的身体随风摇曳在灰白色的土地上。

更远处,那高粱全然褪去了少女的羞涩,换上了酒红色的衣裳,如过门的小媳妇丰满爽朗,在风中呼啦啦地说个不停。

待高粱熟透,家里就多了高粱米,在那个粮食稀缺的年代,高粱米成为了全家的口粮,那硬硬的感觉还在嘴里。

厨房是狭小的一块地儿,摆放的灶具是拉风箱烧煤的炉子。风箱“呼呼”地拉起,煤块便在灶膛里上演着由漆黑到通红的变脸魔术,不时地发出“嘎嘣嘎嘣”的声音,如豆子翻炒发出的声响。

一口大铁锅放置火上,铁篦子架在其中,把盛有高粱米和适量水的搪瓷盆放在篦子上面,盖上锅盖便一切准备停当。风箱拉得更加起劲,围着锅台的我盯着铁锅慢慢散出白气,不停地往下干咽着一口又一口唾液。

锅盖揭开,白气升起遮挡住了视线,然后在我的眼前慢慢散去,那白搪瓷盆里的高粱米早已经绽开了眉眼看着我们。

【文字的力量】|那年那月那片红_第2张图片
冰山雪莲:高粱米的香气犹在


我伸出手指伸长胳膊想抹上一手指,母亲总是快我一步,轻轻地打掉我的手指,先是用一条毛巾包裹着搪瓷盆,然后双手捧出放置桌子上,两手指不停地摸摸耳朵。

怎么会有烧糊的味道儿?母亲把铝锅放到了火上,那是刚结婚的大姨从北京买回来铝锅送给母亲的那口,里面依然是适量的米和水,放到煤火上,母亲就笑着看着,也许她想到了那软糯的高粱米饭已经在我们口中了吧。

直到那烧焦的味道弥散在厨房里,母亲抓起铁铲就去猛翻那锅里的米,那铝锅上的小窟窿在母亲的泪花中无限放大。自此,铝锅被冷落在厨房的角落里,铁锅重新登场。

那日,村里来了换锅底的外乡人,我家那口铝锅在经历换锅底手术后重新登场。只是,母亲在蒸高粱米时不在直接把水和米放在锅里,而是把米放在搪瓷盆中加水,再放到铝锅篦子上来蒸。

后来,锅灶进行了改造,炉子换成了铁皮制成的圆炉子,炉子里也换上了煤泥。这口铝锅用了很久很久。只是,锅里的高粱米越来越少,大米越来越多。

“要带两把吗?”

我回过神来,对着卖笤帚的点点头。

“那你慢慢挑一下。”

我看着那一把压着一把的高粱笤帚,那做笤帚的工匠仿佛就坐在那里,我不过是站在长长的队伍等待拿笤帚的小孩儿。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交待过我们家是四把笤帚,我不时地探出身子,数着前面的人数,心里记算着轮到我取笤帚时会是哪几把笤帚。

“挑好了吗?”

我再次点点头,晃动下手里拿着的两把笤帚......

【文字的力量】|那年那月那片红_第3张图片
冰山雪莲:那年那月那片红,印染了岁月,殷红了记忆



本文由“文字的力量大联盟”助力。

【文字的力量】是由文字的力量大联盟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遴选专题《摇篮》中。

我们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加以推广,让你的文字在飞扬中发力。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

诚邀你的加入,让我们一起寻找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那年那月那片红_第4张图片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共同成长

《文字的力量》 大联盟合作对接人:朋友是老酒瑾字翁林柳青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的力量】|那年那月那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