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兰草香舍第95次作业《语言风格的秘密》

【书 目】《语言风格的秘密》
【课程领拆】懿琳
【上课时间】2018年6月28日

R-阅读

一、真话怎么讲更像真话

  1. 多以“我”第一人称讲述
  2. 多使用“认知类”词汇,如:(我)意识到,(我)理解到,(我)思考发现……
  3. 讲述细节,如:时间、地点、不为人知的细节
  4. 多使用"动词",而非“被动词”

二、如何用文字改变健康状况

  1. 以不同人称的视角写故事
  2. 向不同背景的人了解他们对你的事情的看法

三、我VS.我们
处于领导者地位的人,更多地使用“我们”。
我们——恰当使用,可以让听者受到感染,更容易选择加入团队或集体。

I-理解

不同的语言风格,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交流结果。

在交流中,让谈话听起来更具真实感,更有画面感,可能比事件的真实性本身更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交流与传达的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在意我们的用词:

  • 第一人称“我”和“我们”,比旁观者的其他人称更好。
  • 认知类的词汇,更能真实地表达我们对事件的深刻感受。
  • 细节的描述,在真实事件中不可或缺。身临其境的人,对事件的细节是有记忆的。
  • 动词,可以展现主动参与感。
    上面这些为了让真实事件得以真实表达的用词,都与事件的画面感,与参与者的感受直接相关。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为一个事件的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对于事件的认知与判断,非常容易受到各自的背景、经历、位置的影响,也因此可能显得偏颇。所以,当我们感觉某一事件带来的是消极影响,那么,跳出自己的视角,从上帝的视角得以全面观察和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试图以不同的人称去写故事,寻找角色的代入感,会有不同的发现。或者,请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对事件进行思考和评价,亦会对自己的观察视角有增益。

我们——
这个词,有利于我们解析集体/团队事件。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判断一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领导者。
同样,如果我们希望调动集体氛围,让听者受感染,并倾向于加入集体,“我们”这个词的用户频率必须是高的。

A-联系实际及应用

警察蜀黍们断案,也是将嫌疑人叫来,反复询问与验证,从他们无意识回答的细节的严密性判断嫌疑人有没有说谎。

【作 业】
使用课程中的技巧改写自己汇报过的一个案例,使这个案例看起来更真实可信。

  • 如果是汇报案例的话,下面三段结构至少是需要的:

角色 :who (我,我们)
事件细节:when, where, why, what, how
认知

  1. 团队活动,一定要记得用“我”,甚至是“我们”,或者不同的人角色分别完成了什么样的分工,是如何表现的。
  2. 增加典型细节的描述,XX时间XX地点XX情形下,我/我们是如何处理的(动词使用),达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可以,再增加冲突点why
  3. 认知类词汇:我感受到了;我理解了;经过思考,我发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1-10-5 兰草香舍第95次作业《语言风格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