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指数纳入MSCI是一个复杂、专业的话题,常常被误读和炒作。今天,私募机构世诚投资的合伙人王崎写了一篇文章,谈了他的看法。
王崎在加盟世诚投资前,是MSCI中国区研究总裁,负责领导A股指数纳入的研究咨询工作,是MSCI在此课题上的领军人物。他在全球大型机构投资者中有广泛深厚的基础,深诣外资机构的投资理念、框架和流程,为推动中国A股市场国际化曾做出显著贡献。
王崎所在的世诚投资创始人陈家琳,亦曾担任全球最大主动管理型QFII基金(一种投资A股的海外资金)—富通“扬子”基金的基金经理,该基金自2004年底至2007年9月在他管理的33个月,收益率超过550%,陈家琳因此名噪A股。
王崎对于A股指数纳入MSCI的分析,既有他在指挥室里“排兵布阵”的经验,又是他作为一线将士对“战局”的实际分析,因此可读性很强。这篇文章发布在世诚投资官微上,并授权“聪明投资者”转载刊发。
国际标准指数如MSCI和FTSE所代表的是一个相当成熟、完整的机构投资体系,而非简单的业绩衡量基准。A股目前还未被正式纳入此类系统,其权重为零。A股未来一旦被纳入,标志着A股将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可投资标的之一,必需考虑配置的股票市场。海外资金将持续、稳定地流入A股,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据我们估算,未来几年内外资可能进入A股的资金量在4万亿人民币左右,MSCI贡献约2万亿。
有关MSCI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两个指数,一个是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 MSCI China A International Index(MSCI A股国际指数)。前者是A股将要进入的指数,后者是将被纳入的A股成分股,目前有420支股票。这些指数对MSCI客户都是公开可以看得到的,所以不存在任何猜想。
MSCI将在6月15日早上公布是否将A股纳入,以及实施的时间和初次纳入比例。
在纳入的概率上,我们早在今年2月就认为是75%,详情请见我们年初的报告《监管加快市场开放步伐、A股指数纳入机率大增》。而在更早的今年1月,我们观察到MSCI最大客户之一贝莱德也可能在为A股纳入布局,《贝莱德逆市入A股、外资正规军集结号》一文中有详细阐述。贝莱德最近很豪爽地拿了200亿人民币的RQFII额度,应该也不是巧合。
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MSCI最重要的客户群对A股纳入的正面态度,也是我们较乐观的原因之一。毕竟MSCI不是慈善机构。
在实施的时间点上,我们也较市场乐观。普遍认为如果6月15日宣布纳入的话,MSCI要到明年的6月1日才开始实施,中间有12个月的准备期。
而我们认为,最早今年12月1日就可以启动。原因是毕竟A股纳入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对全球投资者已不是什么新闻,该准备的早就应该准备了,不用再等12个月。
在初次纳入的比例上,按MSCI现有的方案以A股5%的流通市值纳入,最终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为1%,相对应的资金约1000亿人民币。而我们认为不会这么低,最终权重大概5%,相对应资金5000亿人民币。
按初次纳入5000亿人民币的资金量,其中纯被动约1000亿,这部分资金需完全复制指数,按部就班地在实施日前一个交易日进入A股市场。至于主动型管理的4000亿在何时进入买什么股票,基于外资机构多样化的投资观点,仍是一个问号。未来我们会找机会为大家仔细分析。
最后,虽然我们对A股指数纳入持非常乐观的观点,实际外资批量进入A股市场最早也要到今年11月底。所以,市场目前是否反应过度,只能见仁见智了。
本文归“聪明投资者”版权所有
转载请后台联系,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欢迎后台留言交流,投稿请发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