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石运斤与教育哲学方法论(5)2018-07-07

一、写在前面闲聊的话

昨天,在清雅淡意的山里人家水体验店里,卢总说到了“斧正堂”,这个品牌名,给人的感觉有武器锋利的第一感觉。我听了之后,觉得她的理解是正确的,这样的理解也代表着很多第一次听到“斧正堂”这个名字的人们心中想法。

斧正堂的第一个字“斧”,确实有着武器,钢铁工具的锋利感。这个时代,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在逐渐地远离劳动工具,像斧子这样的工具基本上是很少碰手了。随着叫餐服务的发展,人们在不断地远离厨房,也逐渐地远离了菜刀之类的“利器”了。

现在的人们,日常生活里在渐渐地远离劳动工具,原来每天劳动工具不离手的人们,已经找不到了。开门七件事仍然存在着,人们借助着互联网工具传播着各自的人生七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味与古人相比,没有了现实炊烟袅袅浪漫,多了色彩斑斓液晶画面想像。

不用说手机时代的柴,就是在手机还没有来之前,柴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第一关键生活品,已经被人类攻破了。柴的用途是为了产生火,人们发现了为了火的得来,不一定非得有“柴”,油也可以,煤也可以,电了可以,甚至人们想到了普罗米修斯,直接从太阳取来,神话变现实,而且“受罚”的感觉。

从“火柴”(“洋火”)到打火机的名称变化可以看出,柴没了。

此木就是柴。不用柴了,那么砍柴的工具就失去了作用,自然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了。”磨刀不负砍柴功“也好,拿遥远的《诗经》里的句子,就成了抖音里荡歌的填词声音了: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我们渐渐地都成了“不砍不狞不猎”的当代“君子”,我们要的是房子,是票子,不需要斧子了。

今天的我们看似不需要一把真正的斧子,但作为一个与工具连在一起的“斧”字,还是需要的。比如小学老师给孩子们讲天地是怎么来的时候,会说到那个叫盘古的巨人,他就是用一把大斧劈开天地的,那把斧就是开天辟地的开山斧,这把斧,在游戏世界里,无法被热衷游戏的玩家淡却的,而且会一直延续到天翻地覆。还比如,我们“斧正堂”给人家讲这个名字的时候,会说到一个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叫做“大匠运斧”,也叫“匠石运斤”,或是说“斧正”一词是怎么来的,这样,都会提到了“斧”字。“斧正堂”三个字如果按照延续古文从右到左的看书来读,就给人堂堂正正之斧感受。

二、“匠石运斤”及之后不断演化而出的“斧正”一词

在网络上按照“大匠运斧”“大匠运斤”“匠石运斤”“斧正“词语进行搜索,出现在了大量的解释,这些解释复制过来,进行去除后,编上123,或按时间,或按词意,或按理解等等,就是说这个“斧”字,自从那把真正的斧离开了盘古之手成为一个文字后,2000多年来在不断地游走于文山意海之间。

1、《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大匠运斤(匠石运斤):匠:木匠;匠人。石:人名。斤:斧头。运:抡起;挥动。原指一个名字叫石的匠人,抡起斧头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无斧凿痕:斧、凿:木工用的斧头和凿子。原指没有用斧头、凿子削刻的痕迹。后比喻艺术品达到天然浑成的境界。

东坡尝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

2、这是庄子路过惠施墓前讲的一则寓言。在这则寓言里,表达了庄子对惠施的怀念。郢都人信赖匠石,才能让匠石削去自己鼻子尖上的污渍,并且在匠石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于匠石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è)漫(垩、白泥;漫、涂、污。或作慢、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传说古代有名的工匠)斫(砍、削)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意即放手为之,心中了然其事,动作起来闲熟自如,别人看去似漫不经心,所以称‘听’。旧解为‘瞑目恣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汉书·扬雄传》:“(náo,涂抹墙壁)人亡,则匠石辍斤而不敢妄斫。”服虔注:“(或作郢),古之善涂者也。施广领大袖以仰涂,而领袖不污。有小飞泥误著其鼻,因令匠石挥斤而斫,知匠石之善斫,故敢使之也。”

大意是楚地的郢人涂墙时,鼻端沾有泥污,请匠石用斧头给他削去。匠石抡起斧头,呼呼生风,挥洒自如,把泥污完全削尽,而不伤其鼻。郢人站在那里连脸色都没变。

庄子为亲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旁。回过头来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端抹上一点白粉,象蝇子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头把鼻端的白粉砍掉。匠石挥动斧头,漫不经心地砍掉了它,白粉完全砍去而鼻子却不受伤害。郢人站在那里一点也没有失去常态。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情,把匠石找来对他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虽然如此,但我的施技之人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之人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匠石是古代有名的木匠名叫石,不要想成为石匠,木匠用扁斧,而石匠用的则是锤子。

3、郢人鼻端有泥污,请匠石用斧子给他削去,匠石运斧,乎乎有风,挥洒自如,把泥污完全削尽,而不伤其鼻。后遂用“斫鼻、斫垩、斫墁、斫泥、郢斫、匠斫、鼻端妙斫、成风尽垩、成风斫、郢匠斤、成风斤、郢匠挥斤、大匠斧斤、大匠运斤、匠石运斤、郢匠风斤、运斤成风、成风妙斤、郢斤、风斤、运斤、挥斤”等形容技艺精湛,手段高明,工作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以“郢匠、匠郢”等称具有高超技能的人,或指大手笔;以“鼻垩”指缺憾。后来又衍生出“斧正”|“斧政”等敬词。用于请他人指正、修改诗文。

【斫鼻】黄庭坚《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诗之二:“虽怀斫鼻巧,有斧且无柯。”又《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傥无斫鼻工,聊付曲肱梦。”孙觌《蜀妇新寡从何纯中读左氏戏呈纯中》诗:“一挥斫鼻斤,便举齐眉案。”

【斫垩】杨弘道《次韵张敏之新居》诗:“幸遇斫垩手,运斤与删釐。”

【斫墁】苏轼《新渡寺席上次赵景贶陈履常韵送欧阳叔弼》诗:“平生魏公筹,忽斫郢人墁。”

【斫泥】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世有斫泥手,或不待郢工。”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我语真雕朽,君诗妙斫泥。”陈师道《黄预挽词》诗之三:“平生斫泥手,斤斧恐长休。”

【郢斫】赵翼《次韵酬袁子才见寄之作》:“技有鼻伤非郢斫,音无肉味是虞韶。”

【匠斫】左思《魏都赋》:“剞罔掇,匠斫积习。”袁宏道《答曾退如》:“志序尚未见,先兄传已借尊名作之,代大匠斫,宁不伤指,今附去请教。”

【鼻端妙斫】陆游《雨后殊有秋意》诗:“只叹鼻端无妙斫,岂知弦外有遗音。”

【成风尽垩】刘大魁《论文偶记》:“若行文自另是一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施设。”

【成风斫】骆宾王《上梁明府启》:“岂惟成风之斫,妙思通神,流水之弦,清音入听。”孙觌《绍兴任子某南迁过疏山上一览亭》诗:“诸儒望先觉,坐待成风斫。”

【郢匠斤】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脱略溪钓,操持郢匠斤。”

【成风斤】郑维忠《泥赋》:“无劳切玉之剑,自落成风之斤。”李白《古风》之三五:“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

【郢匠挥斤】崔融《嵩山启母庙碑》:“周官置臬,郢匠挥斤,异态神行,全模化造。”秦观《别贾耘老》诗:“欲托毫素通殷勤,郢匠旁瞩难挥斤。”

【大匠斧斤】蒲松龄《十二月代郑氏与许某启》:“自分沟中断梗,无劳大匠之斤斧;何意爨下朽株,竟辱达人之鉴赏。”

【大匠运斤】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东坡尝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匠石运斤】萧统《七契》:“乃使匠石运斤,班输琢锤。”

【郢匠风斤】杨戴《送丘子正之海盐州教授》诗:“夏侯何地芥,郢匠实风斤。”

【运斤成风】元好问《王典华墨竹》诗:“岂知辽江一派最后出,运斤成风刃发硎。”李汝珍《镜花缘》九十回:“郢人以石灰如蝇翼之大,抹在鼻子尖上,使匠人轮起斧斤,运斤成风,照着鼻尖用力吹去,把灰削的干干净净,鼻子还是好好的,毫无损伤。”

【成风妙斤】严复《六十一岁生辰韩生以诗见寄裴然有怀次韵为答》:“淅米非前甑,成风少妙斤,虚传馨郅治,直作纵妖氛。”

【郢斤】陆游《次韵黄宫教见赠》:“空持鼻端垩,庶几遇郢斤。”

【风斤】蒲松龄《拟上以万世师表四字颁行天下黉宫群臣谢表》:“风斤月斧,雕成蝌蚪之文;鹭采风涛,发作虹之气。”

【运斤】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诗:“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黄庭坚《留王郎》诗:“郢人怀妙质,聊欲运吾斤。”陈裔《湖海诗社开征引》诗:“若无大手笔,谁堪创世纪?嗟予生也鲁,空有运斤意。”

【挥斤】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诗:“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王安石《思王逢原》诗之一:“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黄庭坚《出迎侠客质明放船自瓦窖归》诗:“惜无陶谢挥斤手,诗句纵横付酒杯。”

【郢匠】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妙思通神,叶成风于郢匠。”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妙质寄郢匠,素心乃林泉。”徐夤《尚书命题瓦砚》诗:“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

【匠郢】江淹《谢仆射游览》诗:“舟壑不可攀,忘怀寄匠郢。”

【鼻垩】陆游《叹老》:“平生师友凋零尽,鼻垩挥斤未有人。”段克己《临江仙·寿周景纯》词:“鼻垩未除斤未运,相望咫尺天涯。”

〖释义〗郢匠斫鼻,垩尽而鼻不伤,技艺高超,出手不凡,人皆向往其为治污而得益。后因引申用“郢斧、斤斧、斫削、斤削、郢政、削政、斧政、斧削、斧正”等作为请人修改文字的谦词。

【郢斧】杨基《皂角滩》诗:“牛刀惯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锋稜。”蒲松龄《十二月初六日答王鼐旧工部》:“又《哇吹》一册,幸惟郢斧。”

【斤斧】范仲淹《与韩魏公书》:“又窥诸公所赋,何以措手,然旨命丁宁,亦勉率成篇,并自定上呈,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贻众诮。幸望,幸望。”

【斫削】张孝祥有《某顷蒙信阳使君教以边字韵佳句,伏读降叹,病答谢甚缓,复不能寄,仰俟斫削》诗。

【斤削】袁宏道《冯琢师》:“家兄弟近作,皆欲请教,以还朝在即,将面受斤削,但不知行李以何日发,宏眼欲穿矣。”

【郢政】【削政】【斧政】魏际瑞伯子论文》:“人以文字就质于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又念正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善斧斤者莫如郢人,易曰郢政。”

【斧削】《指南梦·吟诗》:“晚生略识古今,粗知大义,也有一首歪诗,要求丞要斧削。”

【斧正】颜光敏《与曹禾书》:“小词成之数日,……幸斧正是荷。”陈衍《与邓彰甫书》:“小赋不知堪入巨目否?万祈斧正,方可就梓。” 

在历经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文人墨客言语的切磋琢磨之后,”斧“字仍然会在今天的人们印象中,仍有着TA初来人世的形状图案感,这样抵制了无数人的望文生义的误解,也可见这个字造的很有独特性,不容易走形变样。

三、斧正堂是做木匠还是做教育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斧正堂如果只是做木匠活,那就是成器。

斧正堂如果不单是做木匠活,那就可能是成道。

斧正堂在道与器之间,偿试着寻找到有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匠石运斤与教育哲学方法论(5)2018-07-07_第1张图片
刘良华著《教育哲学》

问题在于,是否存在一种在器与道之间独立的,独特的斧正堂之路呢?如果存在独立的,独特的斧正堂之路,那么,TA有哪些独特的市场产品,加工制作,客户需求?与之相关的问题是,是否存在着一种适合于斧正堂切入市场的独特的市场产品?如果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独特的市场产品,那么,这种产品与现在市场中已经存在的建材家具装修装饰产品有何不同?如果斧正堂可以在道与器之间,结合莆田文化而打造出一种超越目前建材家具市场具体产品,超越常人眼光的独特的范畴或独特的视角,那么,这个斧正堂的道器相间的产品究竟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特别之处?

斧正堂选择着基本材料是“古船木”,这种已经受过两次斧凿的古木,为了成器,再次下斧,三斧之下的木,是山上的木,是海里的木,还是成了匠工制作出的木了呢?

这些年来,经常会遇到一些客户面对古船木桌椅柜架等产品问,古船木是一些什么木?

听了很多次的问询之后,我们找到了一些词来说明:优质木,文化木,良心木,大爱木,涅槃木,觉醒木,轮回木,理想木,追求木。这样的回答词,看似很空,是形而上成道的说法。如果他们愿意听,我们会从妈祖与木船,一棵树与山和海的经历后又回到人们活的轮回,或是生命如船革命红船等等几个方面去延伸解释与船说着。

如果还有一些人,想问得更加直白一些,古船到底是用了什么木?我们就直接说,等我们去问那些当年抡着大斧劈树建造木船的老船工后,再来。

只要现实中的人们还保持着对古船木的不断询问,就有可能运用“教育哲学方法论”中的问题解决式的思维习惯,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斧正堂的独特产品,这种产品在妈祖文化(智者乐水)与汉传佛教文化(仁者乐山)的莆田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018年7月7日写于斧正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匠石运斤与教育哲学方法论(5)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