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学宫:千年沧桑焕新颜

新会学宫:千年沧桑焕新颜_第1张图片

新会是五邑中历史最悠久的,古称冈州,设县于隋开皇十年(590年)。据历史记载,其他四邑都从它分置而来,先是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割地置恩平县;然后在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地置新宁县,即今天的台山。到了清顺治六年(1649年),割地置开平县,最后在雍正十年(1732年),割地置鹤山县。

鹤山县是为安置南迁的客家人而设,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都与当地人有极大不同,因此难以得到认同,至今海外乡亲都习惯称四邑而不是五邑。

五邑中除了最后置县的鹤山外,四邑都有学宫,但恩平和台山的学宫都已不复存在,仅剩下开平学宫和新会学宫。相比于开平学宫的破败不堪,新会学宫可谓焕然一新。

新会学宫:千年沧桑焕新颜_第2张图片
                    破败不堪的开平学宫                            


新会学宫:千年沧桑焕新颜_第3张图片
                                       焕然一新的新会学宫                                           

我第一次参观新会学宫是在2008年12月,之后还去了多少次,根本记不清了。心里印象最深的是震撼,没想到新会居然有这么规模宏大而又历史悠久的学宫,以至于我此后到哪个城市,都喜欢去看看当地的学宫。

新会学宫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按照山东曲阜孔庙的图样,因地制宜建造而成,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可惜当年的学宫,已毁于元朝的兵灾。现在看到的学宫,是建立在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的基础上。

新会学宫最辉煌的时期当属明代,因当时有“岭南一人”之称的大儒陈献章曾在此讲学,自然名声大振。以至于朝廷钦准扩大与加高大成殿,建成的大殿宽27米、深20米、高17米,面积近600平方米,成为岭南学宫中最大的中心主殿。


新会学宫:千年沧桑焕新颜_第4张图片
大成殿

此后历代皆有重修,清朝雍正、乾隆两代有过大规模扩建,形成今天的轴线式布局。在民国24年(1935年)也有一次重修,不久则因抗日战争,遭到严重破坏。万幸的是大成殿保留了下来,这还得感谢一位德国人。

据说当时有一位叫威廉(中国名叫许威霖)的德国传教士,得知学宫已被拆得只剩下大成殿后,找人写了一张“告白”张贴在大成殿墙壁上,内容是:“大成殿是中国最堂皇之建筑,除曲阜、成都两处,新会大成殿可称首屈一指……新会是许威霖第二家乡,敢以乡亲之谊,呼吁保留”。正因有了他这一呼吁,大成殿才得以保留。

不管他当时出于何种目的来做这事,但对于保留大成殿而言,他都功不可没。当时的新会人也记住了他的功劳,让他在战后继续留在会城,没有被当成战俘遣返德国。

除了大成殿外,保留下来的只有化龙桥、棂星门、石牌坊和泮月池,这些遗存的建筑,在1956年得以重修。并在原来的遗址上,重建戟门(大成门)、东西两库、两庑、两廊和尊经阁、“蹈和”、“履中”两殿。最近这些年,又以仿古建筑工艺,将学宫正门殿堂修葺粉饰,焕然一新。


新会学宫:千年沧桑焕新颜_第5张图片
棂星门


学宫简介


孔子像

2017/12/12  23:45  于紫筠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会学宫:千年沧桑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