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英伦一半是北京,这次的老舍有点潮

一半是英伦一半是北京,这次的老舍有点潮_第1张图片

今年是老舍先生去世50周年,北京人艺在今年4月份上演了一轮《骆驼祥子》后,似乎并无其他的举动。反而近年来在剧场里改编多次老舍先生作品的方旭,在年底有了大动作,那就是将老舍的小说《二马》改编,然后放上了舞台。


对于方旭老师的认识,也是前些年来广州演出的几场根据老舍先生作品改编的话剧,《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这几部作品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那部《离婚》更是让我看得有滋有味,喜欢得不得了。


于我看来,尤其是当年看完《离婚》后,感觉老舍先生的那股老北京儿,在他的老家北京人艺那边,似乎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只是保留了原来老北京人艺的那些京味儿,范儿在方旭老师的作品里,那些北京味儿获得了重新的发展,走出了一跳独特的路。


一半是英伦一半是北京,这次的老舍有点潮_第2张图片


所以这次《二马》的改编也让我充满了期待,毕竟现在想要在舞台上看到老舍先生新的作品,今年也就只有这部了。而且之前的每一部方旭老师自编自导自演的老舍作品,都给到了我很多的惊喜。


《二马》所讲述的是,1926年,一对中国父子老马和小马远赴伦敦继承古玩铺子,因租住在英国温都太太家里而引发悲喜故事。这部原作小说创作于1929年,当时的老舍先生还没到30岁,正是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执教期间写了这部小说,之后就回到了国内,所以这也是老舍先生回国前最后一部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用细腻幽默的笔触,将中西交错的异国情缘、英国的风土人情悉数展露。他着重于描写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善于从个体的兴衰沉浮中给世人一个窥探当时社会的窗口。他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其中老马马则仁、小马马威、店员李子荣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虽是发生于英国伦敦的故事,却用他经典的“京味儿”加以渲染,插科打诨、幽默诙谐。


一半是英伦一半是北京,这次的老舍有点潮_第3张图片


这部戏前些日子刚刚在北京人艺的首都剧院首演,也确实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好几个去看过的朋友都说这次方旭又在舞台上把老舍演活了。


在舞台上,这部作品以英文的报纸为贯彻全剧的元素,力图呈现一部形式感极强的成人漫画喜剧。二维漫画与表演的结合,让所有的故事发生在一张各种奇妙变化的英文报纸里。老舍笔下的喝茶、遛狗、晚餐,都融为了英文报纸前后的交谈对话,于英伦元素中透出让人倍感亲切的老舍“京味儿”。


在演员选择上,方旭选择了五名全男班演员,分别饰演剧中的九个角色,并轮流出演甲乙丙丁戊几个串场角色。在引人关注的温都母女的选择上,他出人意料选择了两名男演员反串出演。在剧照和观众反馈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反串的效果出奇的好,让观众们印象深刻。


一半是英伦一半是北京,这次的老舍有点潮_第4张图片


方旭一人分饰标题人物老马马则仁和伊牧师两角。一个是腐朽的中国“官迷”,一个是心存偏见的英国牧师,方旭的表演在两个个性差异极大的角色间自由转换,将两种顽固思想的碰撞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引人瞩目的温都太太由被誉为“姿才冠世最美男旦”的青年乾旦演员刘欣然出演,与方旭饰演的老马上演大量对手戏。特别是在圣诞节的一场重头戏中,刘欣然和方旭分别施展京剧身段,以极具形式感的肢体表现,呈现温都太太和老马的情感升华。

值得一提的是,《二马》邀请到当今炙手可热的独立服装设计师苏广宇担任服装设计,为该剧打造兼具英伦风情与京味儿的服装。1920年代英伦流行的哈伦裤与内联升布鞋混搭,呈现出极具穿越效果的服装呈现。在我看来,这些服装也是让这部作品在质感上增色不少,北京和伦敦的气质在这些服装上达到了融合。


一半是英伦一半是北京,这次的老舍有点潮_第5张图片


在结束了北京首都剧院的首轮演出后,这部作品还将在12月2、3日于上海的东方艺术中心上演,推荐上海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也希望这部作品早日可以来广州演出,哈哈哈。

剧照:张睿

点击以下关键词,看近期精彩内容 第四届乌镇戏剧节| 第45届香港艺术节| 谁用手机就得死!| 活化历史| 戏剧制作人有什么了不起?| 阮玲玉 | 骉舞剧场《速度》| 平凡人还是普通人| 《戈多医生》专访| 在乌镇戏剧节的10天10夜| 被遮蔽的日本当代戏剧| 《亲爱的,胡雪岩》| 第13届广东现代舞周|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剧场摩天轮3周年 (之后陆续增加ing)


一半是英伦一半是北京,这次的老舍有点潮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半是英伦一半是北京,这次的老舍有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