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忘了怎么办

读过的书忘了怎么办_第1张图片

前段时间读了十八史略的第二本《十八史略之大风起兮》,时间有点长了,后来又回了一趟家,基本都忘了,读书笔记也没写。简单回忆下,这本书讲了从秦朝二世到东汉末年时期,从西汉到东汉的大汉王朝的历史,一直到三国前期。

秦朝也是可怜,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却只传了一代皇帝,只因皇帝的私欲和无道,以至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说说这两个人:

刘邦的特点是能够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深通用人之道,还特别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有很多事,你不懂或不会,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去做,否则浪费了时间还做得不好!刘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而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残暴,自以为天下第一,领兵从来都是靠个人的力量。他还很看不起别人的力量,他“仁慈”(优柔寡断)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觉得别人都不能跟自己比,放了他(鸿门宴的刘邦)吧。项羽的残暴是出了名的,打下一座城池后屠城,可见其灭绝人性,最终也没有得到人心。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一样能力都不具备,失败是必然的。

个人认为,一个领导者需要让资源各尽其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最大程度发挥团队的能力,这是关于管理的基本才能。领导者还是给大家画蓝图的人,是一个探路者,让大家看得见他们看不见的东西,跟着你走。刘邦就很善于这个,经常跟将士们说:“大家狠劲得干,打入函谷关,封侯拜爵。”他很大方,跟着我就分土地给你。经常是这么一个逻辑:你越舍得给,你得到的就越多。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还必须懂得听取大家的意见,不能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个人的力量与团队的力量差距还是很大的,“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而且,你听取他人的意见,觉得可取,既有利于团队发展又让别人的价值得到实现,别人就愿意跟你走。

简单小结下,领导者不仅要通各个领域,还要能看得更远,又得有足够的耐心(往往都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前景,黑暗中探索),还得有很大的承受能力和勇气,而耐心十分重要!

其实,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树立榜样,领导就会顺河流下,水到渠成。自己就是一个资源体,时间、精力以及如何分配,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优先级如何,怎么决策能达到最好的效率和结果。管理好自己并不容易,先管好自己,做好自己的方方面面再想其他的,自己都管理不好,怎么管理别人呢?

回到今天的主题,其实,这套书挺有意思的,读起来很快,忘得也快。但忘了是不是等于没读?当然不是。读过忘了与没读过,完全是两个概念。就好像你活了一辈子,死了,当然不是没活过;还比如你谈过恋爱,分手了,当然是不一样的;还比如创业等等。很多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人活着不就是一个过程吗。读完之后,书的内容已经融入了血液,等用到的时候就会起到作用。想象一下你读完一本书,身上的蓝绿红紫光又加深了一层,气场又大了一圈,呵呵。

关于读书会忘的问题,俞敏洪讲得很透彻,可以网上搜他的演讲视频。俞敏洪是非常鼓励读书的,可能也是农村出身,小时候读书少,而后发现读书的好处,就一直读下去。其实大多数成功的人,他们都读书很多,比如冯仑、罗永浩等。发朋友圈几年了,也没发现得到什么实质的东西,反而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过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刻在记忆里,对自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读书见闻,写作思考,走过的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曾经导师跟我说过这句话。我觉得是对的,现在很多东西还看不见,但终会看见,隐隐约约的方向,只要走下去就会看见曙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过的书忘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