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部纪录片。
它真实地还原了一起著名枪击案的始末。
在50年前,有一群人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下午。
不卖关子,片名叫——
《校塔枪击案》被《时代周刊》列为2016年年度十佳。
纪录片的使命即是还原真相。
影片通过几位当事人的视角,在旁白叙述中将动画与资料影像巧妙拼接,梳理出令人揪心的案发全过程。
采取这种新颖的形式,能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起发生于50年前的枪击案。
豆瓣评分目前7.8。
IMDb7.9,烂番茄100%新鲜度。
“纪录片神作。1966年狙击手从校塔上任意狙击路人,转眼间五十多人躺枪。导演将老胶片和动画拼接交错,真实还原惊魂时刻的群像,每一枪都揪动人心。而当monster行走在我们当中时,也见证了人性之崛起:顶着被爆头危险救死扶伤的路人、举起霰弹枪和凶手对狙的市民、力挽狂澜的警察...平凡、伟大。”
“别具一格,非常巧妙地多角度呈现了当时的场景,多个人物线却有条不紊,虽说是纪录片,但也是真剧情片的拍法,动画的运用非常赞,感人至深。”
“无知如我在看完这部片后才第一次知道这个事件,后又翻阅各种资料作为补充,2016恰逢枪击事件50周年,同样的事件未再发生,但类似的事件却不断上演,反社会与反人类群体永远不值得被原谅,即使它有任何人格缺陷。”
讲真,T叔也是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才得知这件事的存在。
震撼之余,内心不免泛起一阵恐慌和疑问。
我们的世界到底怎么了?
(提醒:下面涉及剧透,不喜者请谨慎继续阅读哦。)
1966年,一个夏日炎炎的午后。
德州大学的校园如往日般熙熙攘攘,人们奔忙于教学楼之间。
克莱尔和男友在学生食堂喝咖啡。
离开食堂后,两人走在校园小径上,聊着克莱尔肚子里的孩子。
突然两声枪响,击碎了一切美好幻想。
两人倒在了地上。
当时的气温很高,孕妇克莱尔被地面炙烤着,非常无助。
一位狙击手正在大学校塔上,对路人进行无差别射击。
接着躺枪的是送报男孩和他的堂弟。
纪念品店员看见有人倒地,赶忙穿过马路替男孩止血。
不久后,男孩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
而店员已无退路,只好前往下一个建筑物寻找庇护。
两个高中生听到收音机里的广播说,有人在校塔上用气枪射击路人。
出于好奇,他们赶到现场。
到现场后,才发现广播的播报有误。
校塔顶楼的疯子正朝任何他能看得见的目标射击,已射杀了十几个人。
所有人都处于恐慌之中。
现场如同战场般混乱,枪声此起彼伏,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警察赶到后开始开火还击,但很难锁定目标。
一息尚存的克莱尔仍旧躺在路上,等待救援。
路人们都躲在建筑下,不敢暴露在狙击手的视野之内。
这时,一位叫丽塔的女孩出现了。
她的出现,给予克莱尔继续求生的勇气。
不久后,两位高中生决定挺身而出。
他们冲向了危险之地,用最迅速的行动将克莱尔和她的男友带离了现场。
遗憾的是,克莱尔的男友已经身亡。
新闻工作者尼尔在第一时间奔向现场,通过广播向大家报道事件经过。
全州人都在密切关注这起枪击案。
店员在危险之时并未退缩,他决定跟两名警官上塔顶逮捕罪犯。
最终,他们击毙了罪犯。
当地面的人得知凶手被击毙以后,人们陆续聚集到一起。
大家都懵了,一脸茫然,不敢相信刚刚发生的一切。
这是一场历史上都屈指可数的大规模枪杀案。
案件持续了90分钟,对人们而言却漫长如一个世纪。
据官方统计,共计49人遭到枪击,其中有16人死亡33人受伤。
克莱尔活了下来,却没能保住孩子。
后来,她收养了一个孩子。
她经常想念那个从未诞生的胎儿。
送报男孩和他的堂弟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仍旧心有余悸。
影片最后把真凶指向了社会。
克莱尔在回忆凶手时说道:
“很多年来,他在我脑海里的形象是非常呆板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见识到的也越来越多了,我发现有些可爱的小孩长大后会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然后,我就愈发地将他视作一个非常疑惑且伤痕累累的年轻人。”
对于该案件的探讨与反思,片尾引用了著名新闻主播华特·克朗凯特的一段话:
“这些恐怖的事件、人群之中的病态者,必须归咎于我们过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对暴力的奇怪迎合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
这些都是被我们的政府以贯彻自我防卫为教义,用来教育那些年轻人如何杀害和伤害。
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事物是那些报纸上的卡通漫画、电视节目以及电影,这些事物皆可为犯下罪行创造新的意义。
一个人不知怎地,居然可以在自己的文明被暴力哲学所撼动的时候保持沉默。
正所谓强权即公理,从这一点看来,凶手查尔斯·约瑟夫·惠特曼的罪行,即为整个社会的罪行。”
纪录片精准刻画出枪击案现场的恐惧氛围,当事人的口述使影片本身更具可信度。
最令人欣慰的是,在那么危险的情境下,有人能够挺身而出。
在那一刻,我们见证了人性的崛起。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啊。
请容许T叔擦一擦泪。
ps,A站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