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句子结构––谈温故而知新

这几天主要学习《结构性思维》这本书,每读到一个章节给我感触都不一样。

今天看到句子结构章节,虽然这都已是小学的课程内容了。估计有人会说句子结构还有什么看的?我也是试着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小学习内容的心态,看她是如何在每个章节中用结构化的方式来呈现的。

先来看句子的结构: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好了,小学都学过这个结构了,也没什么新意。

定语有时候会用到排序的问题,一般来说,离中心语的位置由远及近依次为:表示领属和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和启组、指示代词和数量代词、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表示属性的名词。例如: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时间)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属性)女教练。

好吧,当我们看完这个,是不是还是觉得小学也讲啊。至于小学怎么讲的,我真记不起来了,语文成绩打小就不好。

那我怎么有感触呢?我主要是关注是结构化的问题,看句子的结构我们清楚了一句话的结构划分,再看举例的定语,是不是排序问题呀!是的,确实是这样,从小学我们还是学习如何表达的时假开始,我们就是通过结构化来进行表达的。

那么句子还可以怎么分类呢?

小学讲过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这样分类是非常标准的MECE原则,但是这是从语气来分的。老师教我们读写句子,可是真没讲我们要表达一个句子的目的是什么?假设从句子的目的来分的话,书中的分类真让我眼前一亮:信息类、指令类、表达类、承诺类。我再作一个综合,就是句子从目的角度来讲就分为两类描述类(描述事实、观点),行动类(让他人行动、让自己行动)。也就是(信息、表达),(指令,承诺)。哇哦,如此一来,我一下就发现我们为什么有时候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说的和听者听到的就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厘清目标,此次写作、谈话沟通的目标是什么。有了目标,就可以选定句类,然后再利用展开。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词——“温故而知新”。

这些词很早都会背,真正什么含义,估计那会也没有什么理解。通过上述句子这个例子来看,我认为所谓温故而知新,是指随着我们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经历的丰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曾经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观点、产生新的理解并成为知识。

既然是在学《结构性思维》,那我把这个理解用结构性思维的方式来说一遍: 我们认识世界和学习知识都是从结构化开始的,从最简单的词、句、文,从公理、定理、推理逐步来丰富我们大脑的知识的。其实说白了,所谓知识多就是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分类方法(之前说的套路一),然后理解深就是灵活组合排序来理解现实世界(套路二),再加上归纳和演绎的基本方法,我们认识世界的体系就形成了。后面所有的不过是不断丰富前两者而已。涉猎新的知识,就是丰富套路一。所谓温故而知新,就是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再思考,通过已有的分类方法变换不同的视角和组合排序方法,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学习。这样的过程会产生新的理理解和新的分类方法,从而达到“知新”。

此刻,我如获至宝。因为我感觉自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让我有冲动再去翻一翻书架上已经有灰的曾经看过的书籍,用我已经丰富的分类结构和经历,再一次去理解曾经认识的内容。

还等什么呢?坚持行动起来,继续早自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识句子结构––谈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