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式泛文化

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式泛文化_第1张图片


乌托邦一词,最早出现在1516年英国爵士莫尔的著作《乌托邦》中,这个概念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现世天堂”的代称,即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


乌托邦虽为一种理想,但在如今“不断强调个体主义”的社会中,确也依旧算不得疯狂,论其本质,乌托邦是极具启发性的。


正如美国学者雅各比在2005年出版的《不完美的图像: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思想》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切实可行的改革有赖于乌托邦梦想——或者至少可以说,乌托邦理想推动着与日俱增的进步”。


是的,我们在反乌托邦中应当领悟的,不是针对未来的恐惧、厌恶与逃避,而应当获取面对未来,或者说是面对通向未来的现实的勇气。


人们有多么质疑乌托邦,就有多么向往它。而眼下,这种向往与追求,在一场泛文化的全媒体创新会上,以白话的形式得以演绎。


致匠人匠心:不负光阴易 咫尺匠心难


讲真,当朋友兴致勃勃地邀请我参加优酷“白话·文——2017泛文化全媒体创新会”的时候,我内心中是有些犹豫的:惯性思维作祟下,这不过是一个互联网巨头藉由“泛文化”噱头,顺势召开的一个内容布局的战略发布会而已。


我的犹豫其实是有充足理由的,因为在我看来,固持文化优越的大有人在,“遗老”、“遗少”们虽多有通过阅读汲取文化,却对世界茫然不解,对于他们的论说我也只能付诸一笑;至于所谓“愤青”、“愤老”的“民粹主义”,皆因对某些文化的片面了解所致。可能某种意义上,他们与单纯认为“外国的月亮更圆”的那群人,并无本质区别。


然而,当我听到优酷正在做出种种尝试,希望通过自身互联网式的“创新表达”来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满足社会文明与个体需求,那种强烈的意愿确实颠覆了我此前、甚至仅仅是半个小时之前的想法。


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式泛文化_第2张图片

诚然,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还是社会个体的存在,竞争的首要就是要对不同文化融会贯通。互联网时代中的“内容为王”,其实并不能够完全表达文化的价值、以及社会核心区域的美学主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融合才是竞争力转化的途经。


所以,当看到优酷打造的文化节目《了不起的匠人2》已登录平台并继续热播时,我的内心是狂喜的,因为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一家企业正用自己的方式拼了命帮国人重塑对文化的信仰。


按照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高级副总裁王平女士在发布会上的说法,所谓泛文化,简单讲就是传统文化类型节目的“白话·文”,提倡“内容更亲民,分发更有效,调性更年轻,表达更多元,手法更时尚,营销更贴身”。


更重要的是,文化节目要以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形态呈现到人们面前,让他们看到并感受到这个“更酷”的世界,这件事非常有价值。


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式泛文化_第3张图片


我想,这应该也是优酷打造《了不起的匠人》这个节目的“初心”吧。汹涌而至的信息浪潮蛊惑得人心浮躁,匠人所代表的淬炼心性之道,在当代更能形成一种虽无法触及却感怀戚戚的精神圣域。


不知是不是所有的匠人都像这样、亦或是都应该这样:貌似普通却身怀绝技,择一事便终一生,我们所见之新奇,于他们都是日复一日的寻常,深藏不露且甘于寂寞。


《了不起的匠人》从“清流”变成“热流”,这种逆袭在整个市场无疑是成功的:


优酷通过镜头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以微纪录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匠人们的手艺生活、精妙器物作品以及各地的人文风情;


也是希望运用“古雅动人的传统技艺搭配年轻态语系和视听效果”、每集时长控制在12-15分钟等创新,尝试着打破传统纪录片严肃、冗长和小众的原始形象;


更甚,或许优酷也在要用自己这样一部匠心之作,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进行融合,向世人宣告反乌托邦时代中乌托邦式的“泛文化”内涵。


明星之于传承的匠心之礼 态度·远见·深度


在晚上的“优酷奇妙夜”现场,优酷还一口气发布了《再见李敖》、《造物者》、《百心百匠》、《野蛮学院》、《你好!老傢伙》等20多部文化创意节目,涵盖了真人秀、脱口秀、轻综艺、纪录片四大类型。


这场“泛文化”的饕餮盛宴,真是既接得了地气,又“喂得饱饥渴的灵魂”。


我想在优酷领导者中,一定有文化高人,或者相对于他们的企业家身份,资深文化专家的称谓似乎更为恰当。


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我们来看,同样是与匠人精神相关的、即将上线的三档节目:


《百心百匠》:由孙冕先生发起,拟邀请100位社会文化精英、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用亲力亲为的方式去感知与探寻匠人匠心的真谛;


《造物者》:由吴晓波先生牵头,集结10位新锐匠人冲击60天内淘宝销售千万的梦想,为“新匠人的产业集群”的最终达成,创造契机;


《你好!老傢伙》:由王珞丹女士演绎,寻觅传统匠人、见证传统手艺变身为时尚爆款的一次“公路之旅”。


起初,我还有些质疑,认为当红明星成为纪录片的内容担当载体,会混淆人们真正的关注点(明星本身还是节目本身)。


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式泛文化_第4张图片


事后来看,优酷似乎早就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所以一次性发布3档围绕“匠人精神”的纪录片节目,以形成匠心内容矩阵,大家把对明星的关注快速转移到节目本身上来,匠人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唤起人们对那些即将被遗忘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传承的关注。


在我看来,优酷对于“匠人匠心”的执着并非为了介绍历史,而是要在如此繁华与躁动的当下,通过这样的内容、这样的表现形式将这种精神继续沉淀并延续下来,匠人们用生命的轮回坚守的这一品格,也正是优酷对于泛文化传承之路的探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匠人匠心呢?


有一点特别值得我敬佩,就是优酷的这些匠人类节目在内容上精雕细琢,但在文化的表述上却高而不冷,更白话更有趣,可看性极高,所以更利于提高文化类节目在年轻群体的渗透率。能从这样一个维度对泛文化创新的入口进行“白话·文”的诠释与配置,可想而知优酷的文化底蕴是多么深厚。


回归到商业价值的本质,说到底其实还是变现,然而就我来看,优酷对于国人文化信仰重建的意义,真的要远大于其商业价值本身。


在泛文化领域,每个参与者的思想行为都将对其产生功效,只不过,文化是由形态不一的个性独特的符号所组成,因此个性文化与当代文化体系的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优酷希望通过“白话·文”的方式推动用户需求与消费,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中打通“文化、公益、商业、个体”之前关系的途径之一。


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源于文化的变革、源于文化的当代性,因此在文化体系中加注新的“基因”,就必须从当下人们的行为语言要素进行切入。


正因如此,对优酷“白话·文”的理解一定不能浮于表象上的,而是要把握住社会文化主体的革新与应用,这才是驱动文化与文明得以前行的核心力量,而这种转变需要每一位文化参与者共同推动。


事实上,我认为在自由和个性愈发得到世人重视的今天,反乌托邦思想甚至一度要蠢蠢欲上位,如果说这越来越是一个反乌托邦的时代,那也一点不为过,但这并不会影响人们对“理想的现世天堂”有所憧憬。


只不过,这个天堂不是由神创造,而是依靠人的理性与美德造就而成的: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个理想的国家或社会,以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而再次回顾整场发布会,优酷正真真切切地用自己那一套独有的模式,掀起了一次文化的新浪潮。是的,对于乌托邦,人们有多么质疑它,就有多么向往它!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式泛文化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乌托邦时代的乌托邦式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