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方法论

写在前面:
鉴于To B与To C的产品的特点,该方法论只适用于To C产品。
To B的产品,更多是与公司业务绑定,比如CRM、供应链、进销存等。这些产品的核心是业务对接与绑定,所以基本上都是base在业务流程的梳理和管理理念的导入。
To C产品更多是针对个人用户,所以在流程与设计、UX、拉新等方面都会有比较多的工作来做。

TOC

  1. 产品设计是什么
  2. 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
  3. 注意点

产品设计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并不想做过多的解释性工作,这里只简单说一些容易忽略的点:

  1. 产品设计的核心不是创新,不会是也不能是创新。产品设计的核心是解决问题
  2. 产品设计绝对不是简单的PRD文档就结束的事情,在PRD文档的前后都有各种事务要做,而且远比PRD重要;
  3. 永远不要相信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是我见过的最扯淡的话,没有之一。

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

  1. 方向选择
  2. 商业价值判断
  3. 构想、验证与迭代
  4. 产品运营
  5. 数据分析

方向选择

这是所有产品设计与规划的第一步,也就是俗称的“找方向”。

找方向并不是乱找,当前有一种“四纵四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来进行方向选择。

所谓四纵四横是互联网需求的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变革的一个总称。


**四纵**是指互联网用户需求发展方向,包括:娱乐、信息、通讯、商务;

**四横**是指互联网技术变革,包括:搜索、社交、移动、智能硬件物联网。

通过四纵与四横的组合,我们就能比较好的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方向。

当然,“四纵四横”理论并不是包罗万象,如果有更好的理论或者模型,也可以使用对应的模型来找寻方向。

商业价值判断

选好了方向后,要对我们选定的方向进行筛选,找出痛点并判断商业价值。

在进行痛点找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定位我们产品的用户,也就是对用户群进行分析。

用户群分析在过去的文章中有所涉及,这里不再做进一步说明。

简单说一下,这个主要是对用户进行画像以及用户群分类,从而较为准确的找出用户的特点,并对不同用户给予不同的期待/

痛点是商业价值的判断的基础。任何一个新产品,都是要解决原先产品所不能解决、但是对客户又具有相当吸引力的功能或者优化。这个功能或者优化,就是痛点

在我们找到了痛点之后,我们就需要对这个痛点背后的商业价值进行分析了。

任何的商业价值都毫无例外的来自于用户群的大小,这个基本指标,所以在进行商业价值分析时,有几个指标需要着重考虑:

  1. 市场份额。如果市场份额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你产品的规模;
  2. 用户群是否稳定。用户群大小间接决定了你的规模。如果一个产品的用户是呈上升趋势(比如网游),那么你的产品就可以接着用户群上升的红利快速发展;而如果你的用户基数比较稳定或者有下降的趋势,那么你的产品就要做好在与其他产品拼刺刀的觉悟;
  3. 收费模式。收费模式大概有这么几种:直接收费,典型代表是电商网站;广告模式,典型代表是门户网站;订阅模式,典型代表是网游;平台模式,典型代表是淘宝(针对卖家部份)。收费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你用户群的稳定;
  4. 客单价与消费频率。客单价*消费频率就是你的收益,那么如何使这个乘积最大也是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之初就需要去思考的部份;
  5. ROI(投资回报率)。延续上一条,投资回报率与客单价、消费频率紧密关联,但这个数据可以当作最直接的商业价值分析的基础。

有一点要注意,商业价值判断过程中,需要进行竞品分析,这点比较容易被忽略。

对竞品分析,可以参见这篇文章。

构想、验证与迭代

当我们选定了方向并且对产品的商业价值肯定后,我们下一步是需要对产品形态进行构想并验证。

构想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与测试和产品设计。

假设阶段有一个核心:我们只针对最核心的功能,也就是针对MVP进行。

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我们根据现有方向以及用户痛点或者需求,提出我们认为可行某种功能或者模块

比如我们认为为高中生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流量发送消息的App可以获得高中生的拥趸。我们的验证方式是“观察一个月以来用户增长与消息发送数量趋势。”

验证假设与测试

提出假设后,我们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比较屌丝,就是YY自己的用户。这里有一个PSPS模型可以帮助你。

PSPS模型,是任务(Persona)、场景(Scenario)、痛点(Pain)和解决方案(Solution)的简称,也就是假设出产品的目标用户,为他们建立用户画像,描述其对需求的期望和遇到的问题。然后将任务、场景和痛点对应到你的解决方案中,看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
产品设计方法论_第1张图片
PSPS模型

当你完成了PSPS模型分析后,也就是你对自己的产品的肯定与否定的过程,那么此时你可以适当的选择与你的用户聊聊,看一下这些用户对你的产品是否感兴趣以及是否能改变他们的行为行馆。但不能以用户访谈作为唯一决策标准。用户访谈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尤其是特别有名的沉默的大多数,会让你被用户访谈结果折磨的欲仙欲死。

如果你通过你的用户访谈能明确的找到自己产品的可优化点,你可以进行A/B测试来验证优化点是否正确,并根据数据反应出来的结果对产品进行微调或者大调整。

产品设计与迭代

此处的产品设计更多的是针对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产品)功能进行设计,并以努力优化MVP以达到EVP(Exceptional Viable Product 卓越可用产品)。

对于初创产品的设计,我们不太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可用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集中,从而优先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解决用户的痛点。

上述的三个过程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形成一个环形持续迭代,从而在迭代过程中不断的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创造出更多的用户价值。

产品构建

准确来说,产品构建不是一个步骤,而是一个方法。这里因为产品构建太过于重要,所以把它放到本节的最后。

产品构建过程需要有以下步骤需要思考:

  1. 规则设计
  2. 产品原则
  3. 功能设计
  4. 用户任务
  5. 流程设计
  6. 架构设计
  7. 原型设计——喂喂喂,那些只会原型图文档的产品汪们,看看你们自以为很重要的原型图在什么地方。
规则设计:

规则设计就是产品的基本规则,也就是产品的边界。任何产品功能都不能超过这个边界。能作什么,不能做什么都在产品规则设计中要规划好。

规则可以理解为游戏中的玩法。比如你鼓励你的战士去当肉盾,法师在后面做攻击输出主力,所以战士的特点是皮厚血多,攻击力较低;法师就是皮薄馅儿大血少,但是攻击力超强。

这里有一个悲剧的产品规则,就是印象笔记(国外叫Evernote),曾经一段时间不限制文档上传容量,然后被聪明的中国人拿来做云盘。嗯,你们能想想印象笔记产品经理受到的伤害么?所以后续高级用户上传容量变成了10G。


产品设计方法论_第2张图片
产品原则

产品原则是比较虚并且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以及产品进化过程中逐渐体现。

常见的产品原则有:简洁、不做恶、不上传隐私信息、用户体验优先。

反正是一个务虚的内容。

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是要建立在规则设计、产品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用户需求、用户任务(下详)、使用场景、技术限制以及相关竞品等内容,然后进行综合思考的结果。

这里需要额外说一句,有些非技术出生的产品经理会提出一些违背当前技术的产品需求。这里所说的违背当前技术包含两个方面——技术不成熟或者技术没有推广开来。比如如果你在10年前做Instagram这种图片分享App,绝对是找死行为。

任何产品的设计都要符合现有技术背景,可以在研发过程中做一些黑科技(比如当时Instagram提前上传图片的功能),但一定要符合现有技术的底层架构。

用户任务

所谓用户任务,是指用户为达到目标使用产品时所需要做的任务。

以网易云音乐为例,当用户需要分享歌单时,用户任务就包括了注册、登录(前两者非必须)、选择歌曲、生成歌单、点击分享。这就是用户任务。

可以简单的将用户任务理解为——在特定场景下,产品经理希望用户做进行的操作。

流程设计

流程设计是描述产品或者功能如何具体的运行的。

这个过程的输出文档,主要是流程设计图、数据流向图之类的流程图。

架构设计

此处的架构设计并非研发层面的架构设计,可以理解为信息架构。也就是将产品的功能入口和内容有序的组织在一起,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得找到想要的功能入口。

架构设计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过程,通过架构设计与调整,我们对内容进行更好的组织并将某些信息突出表现出来给用户,从而完成对用户操作的引导过程。

关于内容组织有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两种方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最大的不同就是,自上而下会更多的思考产品目标,从而更好的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组织。而自下而上比较容易陷入一叶障目的境地,导致过分关注细节,而忽视了产品自身的目的。

内容组织要点有如下几点:

  1. 用户的理解
  2. 功能和内容的使用频次
  3. 产品核心价值
  4. 产品的目标

在进行任何方式的内容组织时,都需要对这些点进行思考。

既然说到内容组织,就额外说一下移动App常用的框架设计,也就是导航设计。

你问我为啥不说web端?难道Web端除了菜单式导航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么;)
  1. Tab导航——代表微信、网易云音乐。这种导航方式最白搭,不限于App类型,并且适应性最好,对产品经理想要突出的内容能比较好的展现。缺点也是很直接,Tab不能过多,过多会非常凌乱。
  2. 抽屉式导航——代表新闻客户端。一般抽屉放在左上角,通过用户点击将导航展示出来。这种导航好处是内容很多,并且在不使用导航时,完全不占用屏幕空间;缺点也是很明显,在当前大屏手机风行的当下,一只手想操作抽屉式导航近似不可能,所以在公共交通上,尤其是很拥挤的情况下,基本不可用;
  3. 跳板式导航——代表支付宝。进入支付宝主界面后,一个个格子导航,点击格子之后,跳转到另外的功能中,这就是所谓的跳板式导航(与当时很有名的“百万格子”很像)。优点是导航明显,缺点是不能过多,否则也会出现Tab导航同样的条理不清晰的情况;
  4. 列表式导航——代表知乎日报。进入知乎日报后,每个列表就是一条新闻,点进去之后就是内容,如果要看更多的内容,就需要上下滑动那个大大的列表。这种导航方式优点是比较容易对最上面的导航目标产生流量,缺点就是每页显示内容最少,不适合做大量数据展示之用。
原型设计

这个其实是我最不想说的内容,因为真的没有太多可以说的。

在完成了上面的所有内容后,原型设计就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体力活,只需要将分析完成后的内容展示也就可以了。

这里给一个个人观点——我个人并不是非常喜欢Axure RP,因为过于笨重了(当然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我个人是比较推荐Balsamiq Mockup 这个AIR基础的线框/原型图制作工具。甚至如果有需要,我更加喜欢纸笔作为原型设计的工具,避免因为对Axure不熟悉导致的额外工作。

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可以看作是产品设计的姊妹篇。

任何的产品经理都需要理解一下产品运营的内容。关于产品运营内容太多,我这里就简单的说两个大块:

  1. 产品自身的运营
  2. 新媒体运营

关于产品自身的运营,更多的是产品经理通过一定的产品设计、广告等方式,对产品进行推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几个里程碑是很重要的:

  1. 拓展种子用户
  2. 种子用户运营
  3. 通过种子用户对MVP进行验证

对于种子用户有一点需要说明:种子用户不一定是你的目标用户,而仅仅是前期通过你的能力、社交所吸引来的用户。这些用户的特点是积极性很高,并且一般是高端用户。种子用户一般也被称为天使用户。

这里有一个悖论,就是种子用户很有可能不是你的潜在用户,那么你要怎么办?

首先,对种子用户心存感激,毕竟能消耗时间帮你做MVP验证的都是你的真爱;其次,努力将种子用户转变成你的目标用户。

在种子用户面前,有一点和用户调查很接近的,就是种子用户的意见不能全听。种子用户一般比较剔挑,偶尔会出现种子用户的需求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种子用户一般都是发声比较大的用户,所以对种子用户也千万不要得罪啊;)

而新媒体运营是这两年比较火的概念。

所谓新媒体是对旧媒体来说的,过去没有的媒体。当前来看新媒体一般要包含新浪微博、微信、QQ、知乎等新媒体。在进行新媒体运营时,有几个点需要注意:

  1. 新媒体的选择
  2. 新媒体运营方式

在新媒体的选择中,一般要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与新媒体气质较为一致的平台,比如项目管理App就不太适合在QQ中进行运营,而在知乎中对游戏进行推广就显得不太合适。

而新媒体的运营方式有不少可以说,大概整理了一下:

  1. 新媒体不仅仅是要自己建帐号,也要学会借势。借新媒体上升的势,让自己的运营效果放大;
  2. 新媒体不等于自媒体,新媒体是自媒体的超集;
  3. 新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曝光率)、形成话语权、拉新(比较重要的需求)以及起到销售与客服的目的。

而在建立新媒体渠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有这些:

  1. 产品定位与阶段性大目标
  2. 目标用户精准定位
  3. 近一年的KPI是什么

在明确了这些目标后,就可以进行新媒体组合。

新媒体组合原则上面说了,针对不同的产品气质,找寻与其相似的新媒体即可。

在新媒体运营阶段中,有以下内容要考虑:

  1. 新媒体帐号需要人格化,用户需要透过该帐号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帐号有性别、年纪、性格、兴趣爱好等;
  2. 帐号建起来之后,要考虑提供的服务,比如是否只是发信息?或者提供售后?
  3. 运营新媒体帐号时,运营标准要统一,包括视觉标准和文案标准都需要统一。
  4. 不同新媒体渠道,帐号人格化不用强制统一;
  5. 新媒体帐号运营之初就要考虑与用户交互的方式和频率,比如每天/每周发送固定内容,特殊时间发送应景的内容,有突发事件时,要学会利用突发事件造势;
  6. 其实,突发事件也可以由新媒体运营人员自行创造;
  7. 做了新媒体,就不要有上下班时间了,24小时待命是常态(SA内牛满面表示终于找到相同的苦逼了)

关于数据分析这块,过段时间来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设计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