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交的“作业”。
2017年9月,我随“中国石油行”采风团来到福建,在与福建石油人接触的几天里,我被他们所做的几件事所感动。
一是“温暖抗战老兵”,寻访在闽的抗战老兵,出版了专著作;二是关爱乡村儿童的“温暖衣+1”行动;三是“温暖回家路:铁骑返乡”公益行动。这是近年来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落实社会责任项目中的三个,还有许多被日常化了,连他们自己都不怎么谈起。
我们去了福州,去了厦门,在会议室听了报告,和大家面对面交流,在加油站与手执油枪的一线员工交谈。我们还见到了项目受益的学校、社区代表,见到了与中国石油有特别感情的农民工……一家国有企业,把社会责任视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做了那么多看似与自身业务没任何关联的事情,足以令人大大点赞。
在接下来的调研走访中,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写写“铁骑返乡”这个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创建,并且坚持了六年的项目。我有意识采访了多位连年参与项目的油站站长、加油员,认真记录了他们的深刻体验和感受。我想,回去好好整理,好好写写,等又一个春节来临,也就是第七次“铁骑返乡”启动之时,我一定交出“作业”。
“铁骑返乡”是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对公益项目的一个命名,我问总揽这些事务的策划、执行党群工作处陈上元处长,当初是如何想到“铁骑返乡”这个称为的?陈处笑笑,没有具体回答。
是的,“铁骑返乡”字面上富有一股侠气和诗意,然而,项目的背后,却不那么诗情画意——福建是外来劳务工较为密集的沿海地区,尤其以厦门、泉州、晋江、石狮为最,每年的春运期间,大量的外省农民工为了赶时间,节省车费,选择骑摩托车回家——我写到这里,大家的脑海里肯定会涌现一个画面,数十辆数百辆摩托车组成的“铁骑大军”满载行李、拖家带口奔驰在回乡路上的情景。
每年的这些日子,摩托返乡成为公路上的一大景观,因为回家心切,交通工具简陋,也是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时段。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注意到了这一个现象,作为与“铁骑大军”最近的人,他们坐不住了,发起了这个公益行动——为春运返乡的“铁骑”大军提供服务。这是一个全线动员,全员投入的事情,不仅主要线路沿线的中国石油加油站要投入,而且其他非一线的员工,包括机关行政人员,也休想“偷懒”,所谓牵一发动全身。
他们不仅真正做起来了,而且以坚持六年,累计服务数十万人次,六年里,仅仅为报名参加活动的农民工免费加油就达17万升,其他投入超过500万元。2012年,是“铁骑返乡”的第一次试水,当年他们开通的是福州到南昌线,当年服务返乡农民工2000多人,此后的五年,他们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线路不断延伸扩展,辐射目的除了本身,及周边的江西、湖南、湖北,最远的到了广西、贵州、四川,这些从福建出发的返乡铁骑,可以在福建及周边沿线的中国石油任何一个加油站获得服务——始发站报名登记,领取礼品,获赠保险,免费加油,赠送防寒背心等,沿途站点可以免费维修摩托,加油加水,喝茶就餐……
然而,春节来得太快,春运来得太急,我还没有从采访中回过神来,福建石油人的又一场“铁骑返乡”拉开了大幕——2月6日,他们的2018年春运“铁骑返乡”正式启动,作为第七次行动,今年整个活动面更广,线更长。两三天的行动,然而,他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了筹备,开始了一点一滴的细致谋划。
从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党群处陈上元处长朋友圈发回的一张张实景图片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欢欣,也可以感受到泪花。和往年一样,陈处长化身为“铁骑返乡”项目的志愿者,穿上了红马甲,不仅要做全线指挥,还要承担志愿者者的任务——沿途护送一些外来工回到家乡,与他们一起,吃上到家后的第一口热饭热菜,场面感人。我留意到,陈处的微信“痕迹”到了江西赣州。
对陈上元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些成了常规,一年复一年,没有什么特别。
在福建石油行的采访中,我见到了晋江市新塘街道荆山加油站的姚邦彦站长。这位朴实的石油人,说起铁骑返乡,脸上立刻绽开了簇簇笑意。
作为一个来自湖北的“外省人”,在闽南工作二十多年,对“回乡”有着最深刻的感受。除了参与温暖抗战老兵的寻访,温暖衣+1行动,他也是铁骑返乡的最热衷支持者、参与者,他所在的加油站,也是服务线路的最重要起点。可以说,为数不少的“铁骑”是从他这里出发的。连续六年,姚站长都参与到服务一线,为返乡的农民工们加油,为他们送上中国石油的礼品,为他们免费加油,为他们披上红围巾,为他们递上油站同事们熬的姜汤。那些可爱的农民工们,在油站留言板上下温暖的寄语,邀请油站的员工合影,回到家第一时间向他们报平安——说起这些,姚站长换止不住激动的心情,甚至能记起那些留在留言板上的字句。他说,每一届春运过后,他都会收获几个新朋友,一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返回晋江,还会专门回来油站表示谢意,从此成了朋友。
“像自己家过年,或者办喜事一样。”厦门海沧区海沧加油站的雷庆举站长如是说。对于一年一次的“铁骑返乡”,他们的体会太深了。他这里既是一个主要的始发站,也是一个途经点,每到那几天,全站的员工“都睡不着”,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赶到站里,开始忙碌,目送一辆辆“铁骑”奔上返乡的旅途。站长说,每一年,员工们都会自觉地总结,哪点没做好,比如要怎么样熬的姜汤,才最合味道。每一年,同事们都会特别记得几个“最牵挂的人”,最担心他们的平安。雷站长细数,连续六年来,从海沧加油站出发的“铁骑”,平均每天都超过400辆。雷站长是河南人,曾经在新疆服役,后来到了厦门,进入中石油福建公司工作,同样,作为“外乡人”,他对铁骑返乡感同身受。他说,每年的“铁骑返乡”期间,全站的员工都特别投入,头天晚上,大家忙着熬姜汤,煮茶叶蛋,为第二天开拔的铁骑们准备各种物资,那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快乐。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的节庆观念里,过年是一年到头最大的事。然而,对于千百万农民工来说,回家的旅途,并非都那么顺畅。尤其是这一支“铁骑大军”。他们冒着严寒,顶着风雨,驾驶着危险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走在一条最漫长的归乡路上。还好,除了家里人,还有一群非亲非故的中国石油人在关注他们,牵挂他们。
历经六年的实践,中国石油福建销售每一年“铁骑返乡”项目,都有新的服务内容,越来越贴心,越来越富于人情味。
比如,第一年,他们为报名的农民工每人准备了一个“大礼包”,后来他们总结发现,这个礼包发错了——本来一辆摩托车,满载着农民工自身准备的货物,已经包扎得牢牢实实的,你再发个礼包,他们又得解开包装,重新绑系,不仅浪费了他们赶路的时间,也增加了负担。
第二年,他们不再发这种礼包,改了其它形式。历年来,为铁骑们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免费领取加油卡,沿途任意一个站点都可以加油,免费赠送10万元的保险,以及沿途油站提供的各种服务,这些都赋予“铁骑返乡”特别的意义。江西上饶的小伙子董日旭,在晋江一个服装公司任主管,因为老婆晕车,他每年都选择自己骑摩托车回家过年。因此连续多年获益于这个项目,他感触颇深地说,在过去,我们只是简单地以为,加油站就是一个加油的商业机构,跟我们没啥关系,然而,“铁骑返乡”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石油温暖惠民的一面,体现了企业与社会的丝丝缕缕情感。这几年,他都报名参与“铁骑返乡”计划,分享这一份旅途的暖意。
傅琴琴所在的忠仑加油站是厦门乃至整个福建公司的明星油站,这位80后女站长,也是“铁骑返乡”项目的连续参与者。不过,因为油站不在服务线上,她是作为热线组的接线员参与其中的——想象,就在几天前,她和每一年的这个时候一样,都从厦门被抽调到福州,穿上红马甲,作为电话资讯服务组的志愿者,轮班坐在话务室里,接听来自各地沿线的报名电话——因为要实名赠送保险,安排物资,他们采取预先电话报名,实名登记的方式,保证服务到人。傅琴琴和她的小伙伴们要忙碌上十天半个月,由于电话太多,常常是“嗓子都哑了”。因为来电话的农民工口音都很重,要认真辨别,要详细登记信息。她给我们算了一下,平均接一个电话就要10分钟左右。
每年的资讯服务组,都要抽调10名志愿者参与。傅琴琴连续几年接电话,感触很深。她说,本来这是我们对外公布的报名电话,实际上,也成了外来劳务工的一个情感热线。她记忆尤深,2015年的铁骑返乡报名期间,她接到一个在泉州打工的武夷光泽老乡的电话,提出报名,她例行问他为什么急着回家,没想到,这位老乡失声痛哭,原来,他的妻子得了乳腺癌,家里人都慌了,他必须尽快赶回家去。早在电话中,这位老乡似乎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一股脑把心里的烦忧,把生活的压力诉说出来。小傅还记得,2015年,泉州的企业整体情况不太好,很多企业裁员,铁骑返乡报名期间,很多农民工都把热线接线志愿者当作了倾诉的对象,表达难分难舍的感觉。
当我这篇迟到的“作业”完成,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的第七届“铁骑返乡”公益行动也落下了帷幕。昨晚,我看到福建公司党群处的小伙子小吴在微信上“晒”出一组图片,小伙子幽默地把行动谓为“七年之痒”。他们刚刚从一线回来,一身征尘,疲惫而又兴奋,但还有许多故事等着他们去叙说。
文|郭海鸿
责任编辑|夏姜
END
本文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石油,微信号:CNPC-online,附上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