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花儿街参考 ·出品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1张图片


作者 | 林默

1

听到41号交响曲,从某个蓝牙音箱里飘上来的时候,莫扎特还是没忍住,探头往下望了望。


“又是胎教的”,他葛优躺回沙发上。


也不知道是哪个养生贴开始的谣言,说听他的音乐做胎教,能让孩子的智商情商都飙升。自此,他的音乐就开始在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咣当咣当进了寻常百姓家了。


他这一辈子,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就是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情商,比区块链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都搞笑。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2张图片


2

他在天上闲着没什么事儿的时候,会研究下中国传统文化,毕竟那是个,在他身后,给他贡献了很多票房的东方国度。


可他是个水瓶男,水瓶男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深情的混蛋。他不喜欢东方经典里那些克制的表述,唯一大受触动的一次,是某一天他读到那篇《伤仲永》。


“卧槽”,他从沙发上笔直地坐了起来,“这不就是东方版的我么”。


5岁的仲永,就像5岁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一样,也是个别人家的孩子。


那一年,小仲永忽然吟诵出了人生第一首小骚诗,他的才艺上了头条,他爹开始带着他去许多有钱人家参加趴体,表演现场写诗的才艺。连着跑了七八年演出,他爹赚到了一些钱,仲永却再也写不出诗来了。


七百多年后,头发卷卷的莫扎特五岁那年啊,他写出了人生第一首钢琴小品。他那当音乐老师的爸爸,就牵着他的手去了慕尼黑,他爬上琴凳,在皇宫里演奏。


他去了维也纳,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和整个皇室,如欣赏稀世珍宝般听他演奏。一曲终了,一个小姐姐来给他献花,她长得真美啊,7岁的莫扎特接过花吻了她。小姐姐是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3张图片


三十年后的某一天,莫扎特去世了,小姐姐被推上了断头台,那时她的身份是,路易十六的王后。


爸爸把小莫扎特的演出安排的很满,不仅是为皇室演出,他还有很多商演的安排。他是他的爸爸,也是他的经纪人。他们之间有着血脉相连的信任,也有着工作关系的压抑。


这样的演出生涯,环绕着欧洲跑了十年,一直到他十六岁,毕竟他的嘴边的胡茬儿已经像A股的韭菜般根本割不完压不住,这时候再顶着音乐神童的名头去演出,也是肥肠尴尬的。


他跟在父亲身后,回到了萨尔斯堡,他离开10年的家。


有猎头找到他,为他提供了一份,大主教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的工作。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4张图片


大主教宫廷乐队,这种不缺少流量的单位,领导是不会喜欢自带光环的员工的。


大主教非常不待见莫扎特,“小莫这个同志,不就是有点儿才华吗?嘚瑟什么呀。你看看坐在你隔壁工位的海顿,人家老海没有才华吗?但是老海很能摆得正自己的位置啊,工作态度多好,多把我这个领导当回事儿”。


不懂事的小莫,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干了9年,却始终没能和领导磨合好,于是领导就不给他涨工资,还时常开会的时候点名批评他。


在又一次没收到年终奖后,小莫终于忍不住了,给大主教递上了一封“世界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甩一甩那天早上没洗的头发,离开了大主教的办公室。


他爹震惊了、非常震惊,没有音乐家,可以离开宫廷的供养。他力劝小莫回去,给领导道个歉,小莫挥挥手“饿死我也不回去”。


然后,小莫真的差点儿饿死了。


他又去了维也纳,那曾经跪在他脚下的维也纳,已经不识得他了。那里能猎奇地为一个天才儿童打开大门,艺术家们却不愿意善待一个天才的同类。


他不是仲永,他的才华依然耀眼,耀眼到哪怕只是眼角余光扫到,都觉得会被晃瞎。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5张图片


但艺术家们不想正视他的才华,也不愿意为他打开主流圈子的上升通道,他们甚至还形成了针对他的鄙视链“莫扎特啊?他一个真人秀出身的演员,都没受过大师的系统性训练,功底非常不扎实”,“莫扎特又出作品了?这个屌丝的作品为什么总是那么欢快,这非常不古典”。


他们不认同他的音乐风格,于是,公主不愿意选他做钢琴老师;皇室不愿意选他,这个当时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教钢琴;他看上的诗人不愿意为他的歌剧写词。


在维也纳,小莫度过了25岁-35岁的岁月,那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在那里写出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著作,他在那里穷困潦倒的死去。


那些作品有多伟大呢?在他离去后,在所有的嫉恨渐渐散去后,1805年,贝多芬的歌剧《菲黛里奥》首演时,莫扎特的《魔笛》已经上演了300场;普鲁士国王在他身后,重金买走了他的手稿;拿破仑抽着雪茄,摇晃着听他的《唐·乔万尼》。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6张图片

《魔笛》歌剧


有多伟大呢?人们立起他的纪念碑,著名的乐团为他的100年、150周年、200年诞辰献礼。


有多伟大呢?他摇晃着走在生死边缘上谱下的那些音符,在许多年后,在遥远的东方国度,陪伴着那些孕育生命的温暖岁月。


有多伟大呢!


3

世界会因为曾经发生的残忍与伟大的落差变好吗?


当然不会。


莫扎特去世那年,一个8岁的小男孩写出了他人生第一支小提前曲,他叫帕格尼尼。但没有多少人叫他天才,怎么会是天才呢?毕竟前面有5岁作曲的莫扎特。


况且,那时的帕格尼尼每天要练琴12小时,“他主要是勤奋,并不是有多少天赋”,人们说。


但假的理由无法持续解释真相。


当一般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时;当人们看到他唯一拥有的一把小提琴加农炮,琴弦几乎没有曲度,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时;看到他翻着白眼、苍白着面孔、摇晃着瘦削的身体在台上演奏,而台下的观众流泪、晕倒时;当他不按照君主的偏好演奏、不向教会低头时;关于他的一切,有了新的解释方法——


“帕格尼尼把他的灵魂卖给了魔鬼”,他们说。这个传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素材支撑,逼真到在帕格尼尼死后,他们拒绝将他安葬,因为他是魔鬼的儿子。


这位现代小提琴技术最重要的创造者之一,影响了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技巧的音乐家,在他去世后三年,才勉强被草草下葬。


表达有代价吗?有时候是没有的,一段时间的流逝,说些大家都认同的话,坚固了共同认知的存在感。


有时是沉重的,因为这个世界未必总能听懂你的表达;或者有时候,他们听懂了也装不懂。


周末的时候,我看了个综艺《这就是街舞》,一个穿得有点儿土、长得有点儿自卑相、跳的也不是很有感染力的男生叫沈子皓,他被导师黄子韬拒绝了,他的作品不被认可。他站在那儿解释说,我是为你来的,我的locking跳的比刚才那个人好,我想跟其他选手battle。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7张图片


其他选手坐在地上,带着一点小傲娇议论他“早就凉了,还在这儿要battle”。


结果,跟他battle的两组选手,得到了黄子韬和围观群众的叫好,拿到了入场的毛巾。他还是被拒绝了。


他出局的时候,我有一点儿高兴,镜头扫过坐在地上那些年轻的面孔,我觉得其他选手也有一点类似的情绪。被拒绝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不就是保持自己很酷嘛,这个人为什么这么不识时务,为什么一直要解释、一直要机会。


他离场时,跟拍的镜头访问他,为什么要一遍遍请求黄子韬,他说“我没有请求他,我觉得我跳的比其他locker好”。能听出他有点受伤了,即使在街舞,这样自由的场子,想要被认可创新,也总是要有点代价的。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8张图片


我回放了那段视频,又看了一遍他创作的那段动作,依然看不出特别的好。但忽然觉得,在所有人都指法统一的时代,那个拉出四个八度摇摇晃晃的年轻人,很酷。在所有人都在表达自己的街舞里,在所有人都要很酷的场子,不在被起哄的时候故意装酷,其实也很酷。


贪财好色的花儿街致力于为大家带来更有价值的阅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花儿街参考(zaraghost)、作者,侵权必究。



往期热文·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9张图片

后台回复「好色」获取有颜色内容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