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姻价值的重新认识及选择伴侣的标准

2013年9月写了一篇《亲密关系是必需品,爱情是奢侈品,婚姻是装饰品》,五个月过去,觉得想法已经有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其中“婚姻是装饰品”的部分,有必要订正一下。


1.对婚姻价值的重新认识

春节前讨论被父母逼婚的问题,有年轻的朋友提出,自己靠工作赚钱、经济自由,结婚(甚至有一个长期伴侣也同样)会造成自己自由时间减少,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方面都要受制约,甚至生活水平也会下降。

其实,生活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男女都包括。而且很多人甚至在结婚后依然这么认为,因为结婚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主动选择的行为,而是一时冲动或出于社会压力。就像最近百合网的广告所渲染的,仿佛不结婚家里老人都无法瞑目似的。但是,我怀疑这样恐怕会为出轨和中年危机埋下伏笔。

我想说的是,“自由时间减少”,甚至“生活水平下降”这些婚姻带来的影响的确有可能发生。但是,婚姻本来就不是为了得,而是为了给予。

爱一个人,爱到用再多形式也无法表达,最终用婚姻来给予他或她一个承诺,一种自律,一个坚实的后盾和温柔的陪伴。这才是婚姻的意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方面都要受制约”,在短期上看可能会发生,但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看,并非如此。当两方都以给予的态度互相对待时,婚姻绝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婚姻是将两个人的梦想合在一起,再拆开来分工。


2.关于选择伴侣的标准

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标准是及其重要的:一是三观基本一致,一是成长速度相近。

三观基本一致是为了保证将来要去的地方一致。之前做活动中,曾有一位姑娘提问说,临近毕业,他男朋友想在大城市打拼,她想去二线城市安居,问可破否。我和其他嘉宾都表示,觉得去哪个城市的问题只算是两个人相处若干问题中最小的问题之一,希望她挖挖表象背后的价值观。如果一个是高飞的雁,一个是渴望安家的燕,最好早点分,因为两人未来只会越走越远,即使在一起也是互相迁就,总有其中一个人或双方都做出很大牺牲。

我始终觉得,对于拥有相对成熟人格的人来说,只要三观一致了,性格和方法论层面的问题都不成为真正的问题。因为挤牙膏应该从哪挤的问题离婚的,人格根本不成熟,这种人根本还谈婚姻问题的时候。

三观基本一致,保证了两个人目的地一致。但是行走的路上痛苦是否多,成长速度相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异地恋或两地分居困难更大,除了生理的问题,生活环境不同所带来的成长速度不一致也是很大的因素。比如,大学时代三观一致的两个人,一个在国外留学,眼界开了、心高了、习惯西化,一个在家乡做公务员,朝气磨没了、安于小日子了,习惯保守,两个人的差距就足以给双方带来很大困扰。当然,这只是举的极端例子。

最后吐槽一句,很多人年轻时根本就没有想过婚姻意义的问题,迫于社会压力选择婚姻,也过了一辈子没离婚,这是为什么?

一种是运气好,刚好碰上了匹配的人。一种是有生活的大智慧,无招胜有招,比如胡适和江冬秀就还算幸福。这两种人都很有福气。

最后剩下的一种是根本就没有独立的三观、成长速度也接近零。两个显示器一样社会给予什么就播出什么的人,当然也可以安然共处,只是那样的生活恐怕也只是死水一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婚姻价值的重新认识及选择伴侣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