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的概念——《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笔记

本周继续学习《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学习内容是“产权”

产权的兴起源自于两个动力:外部性和人口集聚

外部性是指随着外部资源越来越少,倒逼活动参与者进行明确的产权界定。

随着欧洲航海业的兴起,动物的毛皮可以送到欧洲卖,很值钱。这时候猎人打得动物越来越多,但动物总数在急剧减少,你多打一只,我就少了一只。

资源的紧缺产生了对“产权保护”的需求。例如,上山打猎,原来可以各处跑,但因为有利益驱动,造成猎人之间矛盾激化,因此为了避免矛盾,需要界定动物归属。根据山上穴居动物在窝的附近觅食这个特点,以山头为单位,山头归谁,山里的动物就归谁。

人口集聚是因为交通成本下降,人口迁移变得容易,同时,陌生人之间的协调、资源的协调变得非常紧密,陌生人之间的合作产生了对产权和制度安排的需求。

产权当中的使用权、收益分配权和转让权。这三个权加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产权。

对某种商品或者某种资源拥有产权,是所有权。按理说,所有权和使用权应该是统一的,但实际上,两者存在冲突。因此对资源使用有冲突的双方,为了让对方下一个台阶,找了一种新的说法,说所有权归你,但使用权归我。这样就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 一份资产,两种说法,各自表述,互不影响 ”这样一种格局。现实生活中这种冲突很常见。

例如,一块土地它分了两种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而佃农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他们决定在一片土地上面耕种什么、如何耕作。这实际上是一种分工,代表了一块土地,一份资源在不同环节、不同侧面的使用和分工。

使用权,就是你能决定它是怎么样去使用的。

”收益分配权“是指一份资产在一个时间的维度上,它不断地提供服务,这时候提供服务就有报酬,无论是产权的暂时拥有者,还是它的永久拥有者,他们都有权去分配资产得到的收益,这是资产的“收益权”。

“转让权”是指有权转让资产。一个人只拥有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没有“出让权”的话,那他往往只是暂时拥有。

因为“出让权”意味着把一份资产未来永久的、所有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一下子批发转让了。一个人,只有当他完全拥有一份资产的时候,他才能一次性的,把一项资产未来每一个时刻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都转让出去。

从产权的角度看,你是不是真正拥有某件物品,最有效的试金石就是看你有没有本事把它给卖出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权的概念——《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