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蜜财经(ID:WJCF99)
作者:蜜姐
1
骗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前两天,重庆市公安局发出通报称:近日,成功破获铜梁人苏某为首的团伙销售保健品诈骗案,捣毁窝点2个,收缴大量“301牌参茸倍力胶囊”、“小球藻片”、“熊胆粉”等用于诈骗的20余种保健食品,受害人涉及全国20余个省(区、市)上百人,涉案金额1000万余元。
这样触目惊心的骗局绝非个例,当下老年人总有这样的特点:
对他们来说,喜欢的东西舍不得买、在外面下馆子吃饭觉得太贵……但是,他们却愿意拿出不菲的金额来购买一些难辨真假的保健品,如果你上前阻止,甚至会被冠以“不孝”的名义。
于是,就有大量的老年人,听信他人的谗言佞语,跳入了保健品的火坑。
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然而,这些保健品真的能起到“保健”的作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所谓的“神药”,很可能会变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毒药”!
官先生曾在淘宝上以80元人民币每盒(120粒胶囊)的价格购买了一种保健品,说是可以降低血糖。听上去很心动,但是官老先生发现吃了6粒后身体不舒服,恶心想吐。
经检验,涉案降血糖保健品检出格列本脲、盐酸二甲双胍,均属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发布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中禁止添加的物质,可以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这些不但没用反而有害的保健品,不仅在荼毒老人们的健康,还要榨干他们的血汗钱!更可怕的是,保健品骗局已经不仅仅谋财了,甚至还会害命!
去年,河南一名陈姓老人,为了帮女儿带孩子从河南去了青岛,不久后却被当地某保健品集团的推销员瞄中。先后骗取老人六万余元的保健品钱。
这些钱,本来是老人打算和老伴一块去旅游而积攒起来的,最终却落入了骗子的口袋。陈老发现自己被骗后,懊悔不已,因为购买保健品时也没有留下发票等可靠凭证,钱就此打了水漂,无力追回。老人一时难以接受,留下一封遗书后在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触目惊心的可怕案例,一直在发生。也许,这些无良骗子们的下一个目标,也许就是你的父母。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渐渐年迈的父母已进入了保健品骗子的视线范围,成了他们的众多猎物目标之一。
骗子机构趁机进入市场,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长寿的心理,用各种虚假宣传忽悠他们,向他们鼓吹所谓的“神药”保健品。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的套路不过如此。
第一步:“免费”,引人上钩。
对于骗子机构来说,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免费”。
什么都免费。比如,在小区周边发传单,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可免费得鸡蛋;又比如“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等。殊不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了老年人节俭、贪小便宜的心理。
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噱头,都是在为日后的保健品推销做铺垫。
第二步:感情,骗取信任。
现在的老人们,最缺的是什么?
钱?房子?当然不是,老人们最缺的,是亲情!将子女辛苦抚育成人之后,本想欢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然而子女的远走高飞,却让他们沦为独守空房的“孤寡老人”!
所以,这些骗子机构玩的最多的花招,就是以“关爱”之名,打亲情牌!
你也许难以想象,这些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可以为老人们捏背、洗脚,不仅可以陪老人们聊天,甚至还可以跪在地上喊他们爸爸妈妈,这么一来,平时难以在孩子这里得到的关爱,这些销售人员都给足了!
而父母,正是在这种看似蜜罐的环境之下,中了骗子“温水煮青蛙”套路,在这种温情攻势下,渐渐骗取了老人的信任。
第三步:“现身说法”,夸大宣传。
“服用3月高血压血压病不再复发,4大保证,终身不复发”
“只需七天,糖尿病除根”
“效果显著,除药物之外见效最快,无添加剂,无不适应人群,化疗后白细胞低怎么办,求得良药我成功地多活了一辈子”
……
保健品骗局的宣传语总是这样,夸大其词,很多产品根本就没有做过动物实验,更不要提人体试验、临床实验了。
再加之诸多冒牌“专家”、“名医”等,还会有“同龄老人”“病友”等事先安排好的“托儿”上台分享感受现身说法,老人耳根子软,被这些看似专业的术语所蒙蔽,陷入骗局不可自拔!
就这样,渐渐年迈的父母已进入了保健品骗子的视线范围,成了他们的众多猎物目标之一。
3
所有的骗局都是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而之所以还会有这么多人往里跳,无非是骗子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
他们对你父母的了解程度,甚至比你还多。
在痛斥骗子的不道德行为的同时,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究竟为什么父母会成为骗子“屠宰”的对象?
在老人屡屡受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当前社会中广大老人的孤独。数据显示,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有近50%的老人处于独居状态。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有自己的生活,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
而父母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大不如前。他们关注养生,渴望健康的体魄,或者远离病痛折磨的良药,以期减轻儿女负担。
但他们没有途径去了解这些风险,也不愿意多打扰孩子的生活,就这样,让骗子机构有机可乘,抓住老年人群体“害怕孤独”的痛点,组织各种活动,投入大量情感,让老人掉入圈套,自觉自愿购买各种保健品。
即使打倒一个骗子,还会有千万个骗子站起来。
与其想着如何惩罚这些骗子机构,不如从我们自身做起,假如有子女的提醒,假如有子女的陪伴,假如有子女的关切与问候,有多少悲剧可以避免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