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府疲于印钞,一个化名“中本聪”的天才发表了一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次年,比特币软件上线,第一枚比特币也诞生。在这之后的十年,比特币呈现出难以置信的发展态势,并开启区块链时代。
究其根本,我们认为,以比特币为首的区块链网络,是以志愿者为基础的软件开发模式的下一代创新:即比特币是一种使用无偿,无计划的贡献来代替受薪劳动力协调人类行为的特殊机器。内嵌加密货币的区块链网络与传统网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分布式账本与中心化大数据库在安全与效率上的较量,更是分布式组织与中心化机构在权利与思想上的较量。未来的博弈如何,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的在线与分布式
互联网,作为信息的高速公路,正在让信息以在线、分布式的方式生产和传播着。互联网以前,信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传播。Web1.0类似于传统资料库上网,其特质是:Web上的内容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内容的产出由服务器和运营方控制,用户只是内容的被动接受者。简单概括,“我们只能看,不能说”。那个时代,国内以四大门户为首。随着进入千禧之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重生,我们进入到Web 2.0时代。Web 2.0以Facebook为首,强调内容的互动,用户不再只是内容的接收方,而可以成为内容的提供方,平台的共建者。其特质是:Web平台形成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为基础的互联网产品模式,即UGC「用户生产内容」汇聚社群,通过流量和数据变现。这个时代,我们不仅能看了,还能说。Web2.0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加持,Web2.0让人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互联网的创造劳动中,特别是内容上的创造。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荣誉、认同,包括财富和地位。正是Web2.0的发展,互联网上的大量数据开始向各大厂汇聚。社交数据流向了Facebook、腾讯、Twitter等社交平台,电商与消费数据则流向了Amazon、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视频数据流向了Youtube、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数据成了这些平台最大的财富,也是平台通过广告变现、大数据变现、电商变现、金融变现的最主要资源。
Web2.0
数据源源不断地向中心化服务器和商业机构汇聚,产生了数据垄断主义,数据垄断主义严重阻碍了技术创新与进步。同时,由于用户为网络平台创造了绝大多数价值,“要求互联网价值重新分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体现在我们身边的就是流量经济、知识付费、社交电商、私域流量,各平台正在探索如何让用户有价值的劳动创造满足用户自身理性的欲望。我们能看,我们能说,何时才能到我们能所有?
服务的在线与分布式
共享经济最早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琼•斯潘思共同提出的,他们基于共生合作是为了满足人们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观点,提出协同消费是一种满足日常需求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日常活动。共享经济得以指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从而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商业模式。
在资本的助力下,如今的互联网+短时租赁成为共享经济1.0版本,比如百度云、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办公。这类服务由平台提供,用户共享使用。更进一步的共享经济,由第三方作为信任担保,提供平台,起到撮合交易的作用,让其他的参与方贡献并获得收益。Airbnb、Uber、汽车共享成为这一类,可以称之为共享经济2.0版本。Airbnb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酒店运营方,Uber让每个车主都能提供载人服务,共享经济让我们成为超级个体。
换一个角度,阿里巴巴一定程度上可以叫做共享电商,美团外卖叫共享外卖,网易云音乐叫共享音乐,爱奇艺叫共享视频,Kindle叫共享阅读。这些平台将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进行撮合,赚取服务费、中介费及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并不拥有物品、服务的所有权,具备轻资产、C2C的特点。
对于内容,UGC指的是广大的网民为互联网平台创造内容,可以叫做共享信息。有一个问题,用户共创的平台用户没有一点所有权,能叫共享吗?
Web3.0在这个时候,应声出现,其所做的事情就是从技术、思想角度推动数据平权、价值共享。从我们”能看“,”能说“,到”所有“,从享受服务,到共享服务,再到社区所有。
Web3.0
Web3.0时代的特征
人文主义
Web3.0的出现将推动人文主义的回归,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只有平等和自我价值。互联网在90年代初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为了追求人文主义实现,摒弃了小型机局域网时代的中心化网络结构,设计成了点对点的网络架构。但最近30年的发展,却不断在去掉人文主义,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了人文主义全面倒退的迹象。 “数字孪生,镜像世界”时代的数据价值,将与农耕时代的土地,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一样重要,一样有价值,甚至更高。Web3.0时代的人文主义回归,最直观精准的描述就是:我的数据我做主。每个人的数据不是毫无回报、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心化机构,而是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通过授权或可行计算,有选择地提供给某些机构。
信息与价值流通
Web1.0完成了信息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单向传输,Web2.0完成了信息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双向传输,Web3.0会将价值与信息绑定,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完成价值的传输。这种价值的传输,就是这两年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通证经济学。
Web3.0离不开通证,没有通证就完成不了信息与价值的闭环。有了通证的Web3.0将实现网上公民不再受到现有资源积累的限制,具有更加平等地获得财富和声誉的机会。 与此同时,智能合约或通证协议让“信息与价值”在互动过程中可以程序化自动控制。这样,就让组织自动化运转成为了可能。
通证与智能合约、通证协议的紧密结合,会让信息流和价值流更加顺畅。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智能合约、通证协议的通证经济,等同于中心化的积分奖励系统。不仅没有价值,还可能会成为作恶的工具。
分布式服务器及软体
端到端数据传输是Web3.0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仅是在点对点网络下进行账本的共识统一,更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分布式服务器”,包括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等等,都需要在分布式服务器的场景下使用。且UI呈现和体现业务逻辑的软体、接口亦需要分布式开发,不能为一个中心化机构所控制。
基于密码学信任机制和隐私保护的新型协作关系
在传统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发生协作,是通过第三方为双方做信任背书促成的。很难想象没有第三方作为中间人,电商等业务能发展起来。但是,第三方在充当中间人,促成交易的同时,也增加了交易成本。所有的流量和数据流向第三方集中,导致第三方不仅成为了数据中心,更成为了流量中心。流量分发成为了这些平台的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也构成了各平台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
密码学的最新发展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即:如何在没有第三方信任背书的情况下,无摩擦地完成交易。这种就是基于密码学的信任机制,在这种信任机制基础上,可以构建全新的协作关系。
分布式自组织
1994年凯文•凯利在《失控》这本书中,对分布式的理念做了系统性描述,笔者还在《“蜂巢思维”:区块链时代的第一性原理》中,透过蜂群、蚂蚁、鸟群,阐述协作带来的群体智慧。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个最美妙的结局。”
凯文•凯利从研究蜂群开始,到自组织、生态圈、工业生态、网络经济、电子货币直到人工进化,成功预言了当今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众包与众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网络经济以及数字货币等。
这些成功的预言都源于凯文•凯利对分布式的深刻理解,微信之父对分布式也推崇备至,公众号、小程序无不体现了分布式的内核,1962年第一篇宣告网络诞生的论文也叫做《分布式通信网络》。分布式网络
《失控》这本书对分布式的的阐述可以浓缩成下面几句话:
1、蜂群中的个体,并不具有高智慧生命特点,但作为一个整体,能体现出一个高级智慧的生命,形成一个自组织。
2、分布式组织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3、自组织内的用户更加平等。
4、在分布式自组织中,系统意识是自下而上的控制,大多数节点对系统的满意度很高。
5、分布式组织杜绝了中心节点的腐败、贪婪和脑子进水等负面因素,对整个系统造成的伤害。
6、分布式组织的规则一般很简单,至少不复杂。
由此看到的分布式相对于中心化来说,更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成本更低、更公平、更透明和更简单。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分布式实现,在我们今天热门的技术上得到了高速发展,比如分布式机器学习、分布式存储等。
群体自主与自治
从干洗店到大型集成电路企业,任何一种经济行为发生的根基是:“经济参与者互相支持,是因为他们相信,彼此之间已经构建出一个基于相互信任的共同体。”然而,构建一个相互信任的共同体面临诸多困难,世界上只有较少社会群体达到这一目标。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通过组织创新来构建相互信任的共同体,西欧高效的经济组织的发展成就了西方的崛起。互联网打破时空的限制,组成的网络经济组织的发展成就了互联网经济的大爆发。
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发群体与组织创新的关键在于自发、自主、自治的主体性,自发群体的形成不应是权利主导的过程,也不是权力或市场对群体的占领,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促进各种群体事业的发展、群体管理机构的强化和群体建设的实施;而是充分发挥群体自身的主体性,即自治意义上的公民社群和能动社群的建设。
群体的自主与自治实际上形成合作与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机制和途径,这一切都围绕信任展开的。在共同体规模不断扩展乃至日趋全球化的今日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变得愈加多元和复杂,人际信任开始向系统信任的转变。系统信任是指陌生人之间能够建立起的信任,比如对权威的信任,对专业体系的信任,对规则的信任等。现代社会依靠系统信任相互连接和协作,组成高效的经济组织,创造财富。
机器信任
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大爆发正是在于,共同体规模突破以往物理空间的限制,依靠信息高速公路,组成的一个个网络社区。在巨大的生态型公司信任背书下,人们在网络社区相互协作、互相支持,构建出一个个相互信任的共同体。
然而,如前述所说,提供信任背书的第三方公司,源源不断地汇集数据,形成数据垄断主义,严重阻碍了技术创新与进步。正在此时,在有着人文主义背景的黑客亚文化和密码朋克运动的推动下,基于开放式工作分配和工作量证明,比特币构建了大型的点对点计算机网络来执行人类参与者商定的规则。加密货币网络中的人类共识和通过工作量证明达成的机器共识,共同建立起人类新的系统信任。
因为机器共识,区块链世界最大的网络——比特币,得以成为一种使用无偿、无计划的贡献来代替受薪劳动力协调人类行为的特殊机器。他们展现了一个通过志愿劳动所构建的系统可实现的成本节约,以及这些“非许可链”的经济性将如何破坏传统软件开发行业全职雇佣模式的价值主张。比特币通过权力下放,让人人可验证数据的真实性来降低成本,提高群体的参与感与认可度。通过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让社区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商定的规则为社区工作。通过打破组织的边界,降低了组织进出的门槛,来汇集大量的个体,涌现群体的智慧。
社群自组织
Community,中文一般翻译为“共同体”、“社区”、“社群”,该词来源于德语Gemeinschaft,指一种内部联系更为紧密,基于亲戚关系、乡村规约、行会规范等传统礼俗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成员之间更为人情化,相互依存的程度更高,有别于基于法律和其他正式规则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关系。
人类自组织的社群是信任生成的园地,而与此不可分离的是更为内在的市场关系中信任的文化基础。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中,应该有足够的自组织社群支撑整个社会,使企业、公司、网络组织等等能够自行组织起来。这种自我组织习性也正是民主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健康顺利运转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自组织社群正在不断为小区、城市、甚至整个国家注入持续的能量,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位于成都南边的麓湖,自2014年打造麓客社群到2016来的麓客学社,再到群岛计划,正在探索邻里社区自治的可实践道路。从“我”到“我们”,构建亲密关系和温暖社区,从“情感共同”到“家园共建”,链接更多人的智慧,让麓湖可持续发展。
麓湖渔获节
麓湖通过新型社区的人文再造,推动社区居民形成友好链接,产生正向交往,实现个体和群体的价值提升,进而构建一个有温度的社区,有活力的城市。其以社群为纽带,在志愿行动中重构社区的联结方式,重建社区规则和秩序,重现社区公共精神,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最终实现社区自我管理以及麓湖美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家园共建”的命题。目前,麓湖新社群和男性成员数量呈跳跃式增长,2018年新增社群15个,目前达到38+社群;麓湖的“公众意识”也逐步被唤醒,协作式社区人文开始萌芽。
WorkFace社群用8年时间,为华语社会建设了一个开源社群生态系统(OS),8年期间经过很多次迭代更新,因其系统架构的稳定性,逐渐成熟,形成丰富的生态。WorkFace落地在全球34个城市,城市分舵就如这个OS系统上跑的App。通过这个开源生态,使得WorkFace在规模意义上为世界提供服务成为现实,得以创建大量有意义的关系联结,实现范围广大的社会信任。
WorkFace大家庭
群体或组织内部的人们为了某些共同目标而合作的能力称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自组织社会力量的形成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将不仅带来经济的活力,也会带来政治的活力,而其自身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蓬勃的生命力。生长,不断地生长,WorkFace和麓湖所代表的社会资本,可能是我们走出信任困境的真正出路,这也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而技术要做的是,辅助WorkFace、麓湖这样的自组织社群,搭建点对点的分布式协作网络,让“数字孪生、镜像世界”发生。Web3.0和区块链技术将催生的新的王国,在这个王国,依靠系统信任连接真实个体,共创美好社区和城市!
引用:
1、《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
2、《Web3.0:能否开启未来10年创新创业创富大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