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开课知酱
来源│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编辑│书单君
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再遥远的距离,再艰险的峻峰,也有越洋航船、高原航线可以抵达。
人类似乎不再为路途的阻碍担忧。
而在云南昭通,有一对姐弟要走2个小时路、翻越4000米冰山去读书。
在他们眼里,“最遥远的路,是上学路。”
你的记忆里,上学的路是什么样子?
是急匆匆首尾相连的地铁,是摇摇晃晃的公交车,是小轿车温暖的后座……
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无法想象再普通不过的上学路,却是他人眼中的“艰难险阻”。
导演张天艾跑到这个接近海拔四千米的犀牛村,把镜头对准这几个云南昭通的孩子们,记录下这些“无法想象”的生活。
演员柯蓝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做了出品人,这才有了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
片子很短,30分钟里没有解说词、也没有航拍和无缝的背景音乐,豆瓣里也还没人评分,却让人一点开看,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翻雪山,吃冰充饥
“走不动,哭也没有用啊”
清早六点,姐姐小超和弟弟小武起床了。
在姐姐的催促声中,姐弟俩夺门而出,“快点快点,要迟到了”。
姐弟俩的家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顶上,雪打霜冻,极为苦寒。
他们的小学“犀牛”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上,上学的路单程要走上近两小时。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树梢上挂满了冰晶,山顶上只有冷风呼啸着为姐弟俩送行。
冰冻的山体上的路并不好走,时而下坡,时而爬坡。
路是一眼望不尽的,仿佛永远也走不完。
有时在攀爬比较陡的坡道时,即使是从小惯于行走山路的姐弟俩,也难免被绊一个踉跄。
姐姐小超背着的书包有一道大裂口,但她安然地背着书包,步伐坚定。
作为姐姐,小超在父母不在时,自然而然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她亲手为小武戴上了针织线帽。
自己身上的粉色连帽羽绒服,已经显得不那么合身了。
姐弟俩没有为路途之远和严寒之苦多抱怨一句,弟弟小武手上的冻疮却发出了无声的抗议。
也许是疼得厉害,弟弟突然停下了脚步,开始动手处理冻疮。
小超见状,急忙在小武书包中寻了一篇草稿纸,在弟弟手上的伤口反复摩擦,减轻他的疼痛。
草草地处理过,姐弟俩又像没事人一样提脚就走,扬长而去。
冻疮发作的疼痛、艰难行山的苦楚,让小武边走着边轻声哭了起来。
小超没有责怪弟弟,即使面对相同的困境和痛苦,纵然心疼,她也要告诉弟弟:
“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呀。”
没吃早饭,肚子里空落落的,正在长身体的年幼姐弟只能在树杈上摘些冰挂充饥。
冰在姐弟俩的咀嚼中咯吱作响,寒冷中又划过一丝凉意。
可小超和小武却好像美美地饱餐之后,又踏上了上学的征途。
不仅一个“苦”字都没说过,姐弟俩在这漫长的上学路上,更多的是欢声笑语。
路滑,不怕,他们干脆在冰上打起了“刺溜”。
当姐姐捏着小武的脸,开心的笑道“熊猫”的一瞬,两人的心中大概已冰消雪融。
到了学校,弟弟黑黢黢的小手已经有些浮肿,冻疮触目惊心。
没有抱怨只言片语,小武坐在教室安心读书的样子,安然又满足。
至少,还有可以相伴、体贴入微的姐姐。
至少,还有辛勤耕耘、慈眉善目的老师。
小武有心事。
但他的心事很甜蜜,一是他“好多颜色”的宝贝电子手表,二是在别处求学的好友小凤。
在学校吃过午饭,小武一个人站在校门口,摆弄着心爱的手表。
小武总是焦急地问姐姐:“小凤什么时候回来?”
这一天小凤回来,和姐弟俩相聚。
放学后,姐姐小超和朋友小凤在山间砍柴。
树枝困成的柴堆看上去足比两个孩子高了两倍有余,孩子被压在柴堆下面,摇摇欲坠。
放下柴堆后,三人坐在视野极佳的山坡上,弟弟又摆弄起了最爱的手表。
用小超的话说,这块手表“可贵得很呢,好好用,还能用个四五年”。
姐姐知道弟弟喜欢,也总是在上学路上故意问弟弟,“现在几点了?”
这块表,几乎是姐弟两人身上最贵重的东西。
与小凤告别时,小武还不忘活学活用。
“See you tomorrow!”
姐弟俩在上学和放学路上时常聊起朋友小凤。
虽然平时都是说些小凤回不回来的事情,但这一次略有不同。
小凤也许因为家庭的缘故,不能再上学了。
风打在脸上扯得小脸生疼,这一路一走就是将近两个小时,没有倾吐过任何苦水的小超却为小凤惋惜:
“我怕她又要哭了。”
回到家,当父亲问道学校的情况。
小超还不无得意的提起,班上分发“财产”,她作为小组长可以多分到一支笔,开心地炫耀“我也拿到一支”。
在家里,小超和小武也是懂事的孩子。
给家里的牲畜喂食、赶走抢自家粮草的牛、劈柴火,样样都做得来。
到了春回大地之日。
伴随着一声“小凤来了”的稚嫩尖叫,姐弟俩躁动了起来。
站在山顶上,望着云的那端,那是他们一眼望不到的地方。
“远方在哪里?”
“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你想去远方吗?”
“想。”
世上最危险的上学路
拼命闯了才可能去到远方
读书,为了读书。
在全世界,小武姐弟甚至想不到的地方,也有一群孩子,每天和他们一样,为了上学,拼尽全力。
2016年,央视播出了一档名为《翻山涉水上学路》的纪录片,见证了来自肯尼亚、尼泊尔、西伯利亚、秘鲁的孩子们上学的故事。
攀爬险峰,忍受饥饿,智对猛兽,独自挑战死亡威胁……
每一天都是拿命在走,那条世界上最危险的上学之路。
在非洲肯尼亚的卡西奥勒村,为了上学,孩子们每天都要徒步穿越危机四伏的肯尼亚大草原。
这条路上,有凶猛的狮子,也有壮硕的犀牛和大象。
12岁的科坦卡早早出发,走去十几公里以外的学校。她是寄宿生,一个月回家一次。
妈妈陪她走过一段路,那里是最危险的灌木丛,之后妈妈停下脚步,给了女儿一个月的生活费后,目送她走向草原。
虽然无法陪伴全程,但母亲深知这一条路的艰险。
“路上会有大象和狮子,还会有对孩子心怀不轨的人,这都是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
科坦卡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草原之中,母亲的担忧也悬在心头。
没有电话的母亲无法得知女儿的安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她只能一直四处打听,有没有人见过女儿, 以此判断女儿有没有到达学校……
因为食物的匮乏,走路上学的孩子们不得不忍饥挨饿地走好几个小时;
30度的高温,长途跋涉的疲惫,她们只能在河边洗脸休息一下。
难以忍受的天气里,科坦卡只能通过蚂蚁的聚集判断哪里有野果,吃野果充饥。
然而野果却无法填饱她的肚子。
8岁的莫斯卡也出发了,他是走读生,走到10公里以外的学校上课。
临别时,妈妈忧心忡忡,因为最近一个成年男子被大象攻击致死。
宽广的大草原充满了原始的气息,草原的这一边是家的保护,另外一边是安全的学校,但从家到学校的路上,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学校的寄宿生才有食物,莫斯卡经常到了学校之后就已经很饿。
“上次在上学时吃到东西,大概已是一个月以前的事了。”
“喝血可以给我能量。”
为了在上学、放学路上能经过屠宰场,孩子们必须选择要翻越山谷的路线。
另一位母亲说:
“虽然路上很危险,但我知道,这会让我的孩子更坚强。
我把他的命运交给神灵,除此之外,无能为力……”
再艰难也要上学。
学校的老师说,如果不读书,“孩子们只能一辈子放牛,失去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机会。”
另一边,尼泊尔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之一,这里有着无数水流湍急的河流。
每年雨季河面可宽达60多米的河流,也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地。
孩子们都说:这条河,会吃人!
过河只有一种途径:坐进一个悬挂在两根钢索上的铁筐,通过滑行到达对岸。
绳索,滑轮,绳子,这样的简易组合就成了一个承载生命的装置。
很多钢索锈迹斑斑,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断裂,也许,就是现在。
过河的孩子们,会有这样一个规矩:年纪小的孩子坐在铁筐里,大一点的孩子,则担负起运送的责任。
他们会站在钢索上,用双手推动铁筐向前运动。
下面是水速惊人不断流动的河水,离这里最近的桥还在几公里外。
脚下是在风中摇晃的细钢索,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他们就这样前行。
女孩子过河也要拉绳索,即使力气不够,也拼尽全力把铁框推上岸。
纪录片的评论区有人质疑,哪用得上那么笨的方法,再修个桥不就好了。
可由于需要渡河的学生太少,政府一直都没有修桥的计划。
渡过这条河流还只是上学路的一部分,孩子们要继续搭几公里的顺风车才能到达镇上的学校。
坐在铁筐中的孩子不断长大,也要开始接下推铁筐的任务,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件值得骄傲与期待的事情。
“明天开始,我就要推铁筐了。但我并不为此感到高兴,而是害怕。”
“一旦能自己过河,就是大人了。”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孩子手上磨得都是伤。
即便他们中间年级稍长的,也只是小学生。
跨越并不遥远的两岸距离,是孩子们每天都要经历的生死考验。
在秘鲁,乌鲁村的孩子们也有一条遥远的上学路,他们需要划船2个小时以上才能到学校。
11岁的比达尔,每次要独自撑船去上学,但他说:我真的很喜欢读书,我不怕苦。
湖水与蓝天连成一片,看似静谧而美好,但在宽阔的湖面之上,等待他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偌大的湖面仿佛要将他吞噬,但他还是坚定地拿着船桨,让小船驶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河边有很多的芦苇,当孩子们划船需要休息,就会把船停在芦苇荡,拔几根的芦苇当零食。
芦苇的根茎甜香多汁,美味爽口,因富含多种矿物质,据说还可以美白牙齿。
孩子们说:我喜欢吃芦苇,它很甜,给了我划船的力量!
天真的笑容里,盛满了对未来的希冀与憧憬,也充满为之奋斗的动力。
《三体》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存本来就需要争取,什么时候成了理所当然?”
他们要的不多,只是想要一个读书的机会;
但他们要的也很多,因为他们的生存条件,为他们设置了很多障碍。
这些孩子每天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去上学,只为了争取一个读书的机会。
可是他们还是在不断争取着,为着渺小的可能性,为着理想中的未来,哪怕道路艰险,困难重重,死里逃生。
“你的梦想是什么?”
能够克服所有艰难也许只源于最简单的执着:我想去上学。
读书的苦,对于冰山上的姐弟俩和这些孩子来说,是最渴望的甜。
求学,对于他们,是提升自己、扩展人生道路的唯一方法。
上学,不能确保让人走向光明的未来,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坠入黑暗的等待。但给了所有人一样起点的前进捷径。
或许有的人一生无法逆袭,但在人生的比赛中,都曾有过上场的机会。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Christopher L. Eisgruber 曾在毕业典礼演讲:
“即使你打算成为电焊工也要先读个大学,比如你可能担心随着技术发展,你的手艺会被淘汰,或者伤病会让你无法胜任这份工作,上学让你具备应对你人生中自身和世界不可避免的变化的能力。”
叫嚣着读书无用的人,往往是吃不了读书的苦,但又不甘心承认自己的放弃。
韩寒曾发微博反思自己在学业路上起到的不良榜样作用,“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曾经叛逆的少年,也坦然地承认了自己只不过是太轻易地放弃了坚持,说出了“做不到”。
读书无用论叫嚣着,因为自己的不曾努力却又否定一切,到头来对别人指指点点。
有网友表示:
“看完他们的上学路,再想想早上地铁通勤一小时就觉得很累很累的自己……
这样的纪录片让我知道,那些自以为很重的苦,其实放宽眼界来看,它在广阔的世界里原来渺小到几乎是不值一提。”
但面对不一样的条件,姐弟俩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播出后受到广泛关注,还在美国纽伯里国际纪录片节拿下了最佳纪录短片奖。
男孩小武的老师给导演发来消息,说当地有关部门决定为孩子们修建宿舍,工程正在进行中。
“犀牛小学”,在之后,或许也只会存在于纪录片里了。
《绿山墙的安妮》中有一句话:“快乐是人生的真谛,没有人是为苦恼而生存的。”
生活本身没有色彩,只不过选择的方式将苦难与欢乐加之其上。
孩子们想要的欢乐是什么呢?
云南的冰山上,孩子们眺望的那看不见的“远方”,是昆明。
那是父母打工所在的大城市,昆明就是他们脑海中唯一的幻想;
肯尼亚,在每月只能回家一次的科坦卡眼里,毕业后的愿望,是能去到那个有500人的“繁华城镇”。
尼泊尔,那个眼神清澈的男孩,梦想是当飞行员。他说,也许这样,就能飞过尼泊尔境内千万条河流。
却也说,如果能够选择,比起当飞行员,他宁愿能有座桥。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经典台词: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和“起点”,是孩子们见都没见过的远方。
比起抱怨生活的苦,不如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毕竟生活的意义,在于寻找热爱生活的方式。你会遇到困难,之后,奋起挣扎。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作者公开课知酱。书单获授权编辑发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其他媒体及公号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网易公开课,分享你想要的知识。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微博@网易公开课。
好物推荐
到了冬天,好看又保暖的围巾少不了。
我给大家推荐一款,不仅保暖程度相当于两件毛衣,质感也能分分钟让你的气质提升好几个档次。
重点是,马上到双11了,现在入手这款围巾可以立减200元!这是我们好不容易申请到的优惠哦,和官网双11当天同价,但不用等,现货先发,马上就能戴起来了!
点击下图,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