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创造了“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雷神托尔”、“X战警”、“奇异博士”、“超胆侠”的漫威之父斯坦·李,美国时间周一去世,享年95岁。
从1960年代起,超级英雄们一个个在斯坦·李笔下诞生,他们从印刷品变成动画,再变成大电影,一步步变得生动,鲜活,直至不可或缺。
直到今天,我们已经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漫威电影的暑期档会是什么样,也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漫威超级英雄的当代流行文化会是什么样。
正如许多影迷所言,斯坦·李定义了我们的时代。
谨以此文纪念这位“超级英雄”之父。
—— 书单君
深谙“大众心理学”的英雄制造者
斯坦·李出生于1922年,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孩子。
小时候,他立志成为一个严肃作家,就是那种能写出类似10卷本《美国往事》那样的严肃文学作品的作家。
二战时,20岁的斯坦·李参军了。
军队给了他第一次从事文字工作的机会,不过主要是让他写《美国大兵整理军用小型提箱的方法》之类的宣传册。
其实,上天对斯坦·李还是比较公平的。
要知道,斯坦·李精力充沛,个性外向,爱交际、时时洋溢着美国式的乐观,还有着不多不少的表现欲。这样的个性,其实更加适合于创意写作,而不是坐在窗边十年苦写《战争与和平》。
文学梦还没真正实现之前,机缘巧合,斯坦·李进了一家亲戚家办的漫画杂志。在这里,他干的是小助理,就是帮画家灌灌钢笔水,跑腿买买三明治。
但没多久,他天才般的编剧才能,就得到了展现机会——他被安排去给《美国队长》写剧本。更神奇而幸运的是,当时杂志社主编跟老板发生冲突,带着一帮主力干将走人了。所以年纪轻轻的斯坦·李被老板迅速提拔起来挑大梁,干起了临时主编,后来又很快转正了。
斯坦·李当时估计也一脸懵,根本就没想过会因此火起来。于是,他在写稿时大笔一挥写了斯坦·李(Stan Lee)这个笔名。
这个笔名起得和金庸一样随意——把查良镛的镛拆一下就是金庸。当时壮志未酬的斯坦·李还想着把自己的原名斯坦利·李伯留给严肃文学。
终归他也没料到,斯坦·李这个随意起的名字叫得太响,最终他不得不改掉了自己户口本上的原名斯坦利·李伯。
走上了人生快车道的斯坦·李,往后所创作的所有英雄,其实都有他年轻时被机遇和命运摆布的影子。在他的笔下,无论什么英雄,无论具备多大的能量,都不是凭空而造的,而是时代的产物。
“蜘蛛侠”是个少年。当时,人们的印象中,少年只能当超级英雄的助手,最多能算得上见习英雄。
但斯坦·李却偏偏把蜘蛛侠写成了少年。不仅如此,他还把他写成了倒霉蛋,跟坏人打斗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过敏反应,青少年所有的情感和人生焦虑他也都有。
过去,超级英雄都在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和坏人打架,是没有功夫处理私人问题的。而“蜘蛛侠”根本就是个胆小鬼。而且,只要是人类,都还蛮讨厌蜘蛛的。
斯坦·李就这样让一身毛病的青春版超级英雄上场了。
他不知道这样充满瑕疵的主人公会不会有人爱。
但结果证明,青少年爱死了这个跟自己一样毛病多多又有点弱的超级英雄。
斯坦·李第一次反其道而行之的“大众心理学”实验成功了。
如法炮制,钢铁侠也是如此。
当时越南战争爆发,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达到了最高点。斯坦·李偏偏把钢铁侠设定为令人讨厌的军火商,制造了很多武器和军需品,卖给军队。
当时他的老板说他疯了。但这次斯坦·李坚信:“读者会喜欢他的!”
结果正如他所料,读者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了这个靠卖军火起身的资本家。因为钢铁侠在卖军火之余,还有复杂的让人着迷的人性。
斯坦·李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大众心理学”再次得到印证。这个钢铁侠最后为他赢得了5亿多美金的票房。
其实,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他对时代思考的产物。
60年代同性恋运动兴起,他开始思考把变种人引入超级英雄的队伍。这是又一次创新。
斯坦·李说,这是为了献给世界上或多或少因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而受到苛待的人。
同样的逻辑下,X战警应运而生,这个系列是献给犹太人、黑人和同性恋读者。
斯坦·李还是个起名字的行家,“神奇蜘蛛侠”,“不可思议的浩克”,“雷神托尔”、“神盾局”、“奇异博士”。每一个名字都响亮又好记。
平庸时代的普通人都需要英雄,把自己从平凡甚至艰难的生活中拯救出来。
斯坦·李深谙此一心理,巧妙地创造了这些时代英雄。
又或许,他就是这个英雄。
他是宠粉狂魔,运营专家
郑渊洁在写《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时候,因为小读者来信太多,他舍不得扔掉,在北京买了房,专门用来存放这些信。后来,北京房价大涨,郑渊洁无意中得到一笔大财富。
好多人说,认真对待粉丝的人是会受到奖赏的。
此言不虚,斯坦·李也是个宠粉狂魔。
早在互联网前时代,他就成立了漫威粉丝俱乐部,每个粉丝都以能受邀“入圈”而自豪。
只要一美元,你就可以得到欢迎大礼包!其中包含一张会员卡,一封欢迎信,一个便签本,还有些其他的小惊喜。比如说,一盘录音——他让所有幕后的漫画师录了一段录音,寄给粉丝俱乐部的会员。
在他这么干之前,没有人收到过这样的东西。
其实,我们今天互联网时代能想到的粉丝互动手段,斯坦·李早在50年前都想到了。
钱钟书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在意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可事实是,读者对于见到下蛋的母鸡的热情绝不逊于吃鸡蛋。
当时,他的老板其实也不支持他的粉丝俱乐部的创意,认为寄出这些东西太费钱,告诉他:“我们不需要公关关系,我们只需要销量”。
好在斯坦·李有自己的主见,根本没听他老板的,反而进一步办了一个粉丝周边杂志《老漫威之友》,这本杂志一直发行到1978年。他和读者们分享一些外界不知道的私人乐趣,这成了他和粉丝之间的小秘密。
“奇异博士”俘获了高智商的大学生。斯坦·李于是就在大学校园频繁活动。他特别骄傲:“聪明的成人粉丝令我自豪,跟他们保持联络无疑是极为要紧的。”
这一策略后来被证明是多么明智。《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这样的高科技宅男,也成了斯坦·李粉丝里最中坚的力量。可以说,在宅男女神诞生之前,斯坦·李率先虏获了宅男市场。
为了巩固粉丝,斯坦·李不知疲倦地一场接一场的在大学校园里做演讲。人家付一场的钱,他自愿做3、4场。
现在电影路演、明星出书都喜欢进校园,这也是在走斯坦·李老爷子的老路了。
他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站在一群嬉皮士学生中间,虽然他觉得自己穿得一本正经实在蠢毙了,但是当他和学生讨论“奇异博士”的咒语时,气氛还是嗨爆了。
60年代末期,斯坦·李正式成为了漫威的出版人。他开始进行全球演讲,脚步遍及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波兰、西班牙、丹麦、葡萄牙和中国。
更酷的是,斯坦·李把他的公关关系一直做到了白宫。
吉米·卡特在任的时候,想要美国队长当环保组织的发言人。斯坦李和他的团队就扮成绿巨人、美国队长、蜘蛛侠浩浩荡荡去了白宫。
卡特的女儿给他们开门的时候,浩克用浩克的方式给小姑娘打了个招呼,第一女儿身边的一众保镖吓坏了,差点掏出了枪。
斯坦·李创造了一个漫威宇宙,他试图让人们相信,所有的主角都生活在与我们普通人所处的同一个宇宙里。
斯坦·李一直精心维护着这个世界,维护这些超级大IP。
在以神奇四侠为主角的一场洋基的球赛里,他出其不意地让蜘蛛侠以他的本职摄影师身份现身,混在现场的体育记者堆里。
这次营销使得大约超过100万的粉丝给斯坦李写了信:“我们看到了蜘蛛侠!”
英雄背后的英雄不会远离
斯坦·李有一个口头禅,“Excelsior”,精益求精。
当他决定进军电影业时,他就是想着如何做到最好。为了做好电影,他离开了出身地纽约,举家迁往好莱坞所在地洛杉矶,建立了自己的动画工作室,就为拍出他心中的漫威人物。
漫威电影的曙光始于1993年,斯坦·李得到了詹姆斯·卡梅隆为《蜘蛛侠》创造的电影脚本,如果不是一个版权官司,卡梅隆可能拍的是《蜘蛛侠》而不是《泰坦尼克号》。
后来,托比·马奎尔的第一代蜘蛛侠电影终于在2002年上映。
从此,漫威电影开始变成了摇钱树。
全球总票房目前已经超过240亿美元。全球最高票房电影中前十榜单中,《复仇者联盟》的前三部占了三席。
或许,今天悼念斯坦·李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电影院里看他最新的电影《毒液》,一如既往的,这部电影里有他的客串。
斯坦·李非常享受把自己藏在漫威的每部电影里。
实际上,找斯坦·李是影迷的固定项目,他把自己做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商业品牌。
在《蜘蛛侠》电影里,他救了一个小姑娘。他自己最得意的银幕形象是《神奇四侠2:银影侠来袭》中,他以自己的本名出演。
在动画里,《终极蜘蛛侠》动画片中斯坦·李有个清洁工的常驻角色,在《超级英雄联盟》中,他还是超级英雄市的市长。蜘蛛侠结婚的时候,斯坦·李自己当证婚人。
最近一些年,斯坦·李在影视剧中也迎来了第二春。
他很津津乐道在《公主日记》里和朱迪福斯特搭过讪,还有在《生活大爆炸》里身穿神奇四侠的衣服见了谢尔顿这个超级粉丝。
[ 文末可以看到斯坦·李所有影片中的客串片段合集。]
到90岁的时候,老爷子还玩起了推特。
再到后来,漫威就是斯坦·李,斯坦·李就是漫威。
他和他的英雄们一样有名。
一个人,能同时把两个品牌都营销成功,无疑是天才。
不过,一个95岁的老人,能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品牌不倒,与其说这是品牌构造,不如说他自己就已是传奇。
他不过是以自己乐天的天性,做着自己认为“精益求精”的事情,把一种永动机般的不竭动力,传送给大众。
他说他还想做好多事情,要拍更多的电影,做更多的讲座。
只不过,“永动机”还是停了下来。
他知道粉丝还想见他,所以才乐乐呵呵站在镜头前,录了送给粉丝的最后四个彩蛋。
造梦者不会梦醒,英雄背后的英雄不会远离。
作者| 钱业 编辑 | 左页
图源 | 视觉中国、漫威系列电影
找斯坦·李是影迷的固定项目
这里有一个斯坦·李所有影片中的客串片段合集
看看哪些角色是以前没有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