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以后看不到我们:
请务必点击上方蓝字【电影天堂】→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电影天堂2018 VOL.628
本文由电影天堂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有人说,纪录片的春天要来了。
不信你看,从11月到明年1月,每个月都有一部纪录片上映——《生活万岁》、《一百年很长吗》、《四个春天》。
有人说,纪录片还没有走出寒冬。
不信你看,《生活万岁》的排片只有0.6%,住在新一线城市的影妹要坐半小时车才能看到它。
这似乎预示着,后两部纪录片的排片情况也不容乐观。
但不管如何,它们都值得被关注。
今天咱们先聊聊最先上映的这部《生活万岁》。
导演是程工和任长箴。
豆瓣9.4分的《极地》和朱丹主持的旅游纪录片《丹行线》都是程工的作品。
任长箴则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执行总导演。
《生活万岁》选取了15组不同职业的普通人,拍摄了他们生活中的四天,最后用94分钟呈现出了这些人的生活横截面。
94分钟如果平分给15组人物,一个人只有不到7分钟的时间。
7分钟,我们无法看清一个人或家庭的过去和未来,却会被某个瞬间或某句平实的言语所打动。
一对盲人夫妇在街上卖唱,老爷爷弹电子琴,老奶奶唱歌。
回家时,老爷爷走在前面探路,老奶奶跟在后面推车子。
老奶奶喜欢崭新的钱,老爷爷笑着说她像个小孩。
在一起度过的第22个中秋,他们买了一瓶酒庆祝。即使干杯时碰不到彼此的杯子,递个馒头也要摸索半天。
老奶奶问老伴,你摸摸我的脸,我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
老伴回答说:你胖了。你以前80斤,现在130斤。
看到这里,影妹笑了。
老爷爷对老奶奶说,我没多少时间了,我尽量照顾你。
老奶奶瞎了的眼里流出两行泪,老爷爷感觉到后起身摸索着,帮她把泪擦干。
看到这里,影妹哭了。
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光,却有暖。
他们的生活里都是苦,也有爱。
他们虽然是盲人,却是彼此的眼睛。
每年妻子忌日,退伍老兵都会给妻子写封信,然后穿戴整齐去她的墓前,把信读给她听并烧给她。
他说,我很想念你,我很快就会去找你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人有时候就是靠回忆和想念而活。
华灯初上时,女装造型的明哥都会带着一桶炒螺骑行在广东街头。
他卖炒螺,也给客人唱歌。
面对女儿的嫌弃,他说我一没偷二没抢,扫大街可以,卖唱为什么不行?
失去女儿的他,在某个清晨,在醉酒后,踉跄的脚步里尽是孤独和辛酸。
一无所有的他,只能把人生的况味和难言的心绪唱进歌里。
“几多艰苦当天我默默接受,几多辛酸也未放手。”
为了帮儿子还债,老母亲卖了房子和老伴支起了小摊,起早贪黑卖“油墩子”。
虽然夫妻俩都有退休金,但为了还债,两人过得很是清贫。
妻子说等还完债,想去一趟北京,看看毛主席纪念堂。
老伴说等还完债,就换一个舒适点的房子,换一个大点的床。
在拉萨骑人力车拉客的人里,有一位家乡在河南的老人。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来拉萨,他说拉萨比家里好混(赚钱)。
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却要在遥远的他乡骑人力车拉人赚钱。
他不信“金钱教”,不信“佛教”,他信的是自己的一颗良心。
老人来拉萨十多年,却从未去过布达拉宫。以前100块的门票不舍得去,现在200块的门票更不舍得了。
开出租的单亲妈妈,为了照顾三岁的女儿,每天晚上出车时都会把女儿带在身边。
她不想错过女儿成长的每个瞬间,她想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但随时可能哭闹的女儿,会让她在开车时分心。
追问女儿爱不爱自己、怎么爱自己的母亲,一辈子都不想看到车的女儿,
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在上海做大楼清洁工作的单亲父亲,独自拉扯大喜欢踢足球的儿子。
和天底下所有父母一样,这个父亲也会问儿子有什么梦想,并告诫儿子不要只玩手机,丢了学习。
天真的儿子在被问到有什么梦想时,回答说:身家过亿。
没体会过挣钱辛苦的儿子在问过父亲上海的房价后,说自己赚钱后要给爸爸在上海买一套房子。
哪怕这些话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当父亲的听到这些话也会感到欣慰。
在大兴安岭的瞭望塔工作的单身男人,最放不下生病在家的父亲。
而父亲,最放不下的是儿子,他希望儿子能找个媳妇,生活上好有个照应。
在大兴安岭的林海之上,男人放飞了一只蝴蝶……
《生活万岁》里,每个人物出场时他们的姓名都没有字幕标注,他们的过去和将来也没有字幕解释。
即便无名,即便没有过去和未来,他们还是能轻易把我们打动。
虽然这些故事不乏动人之处,甚至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但《生活万岁》也有明显的缺点。
纪录片选取的15个人,不乏街头卖唱者、身患重病者、家庭贫困者。
他们可以代表一部分普通人的生活,但显然,这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
这种特殊的采样未免有些讨巧,也难免有消费被拍摄者的嫌疑。
对纪录片中的一些人物而言,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
虽然他们的生命不乏坚韧,但纪录片在表达上实在不必强行正能量。
影片过浓的鸡汤味,遮住了片中人物生活的本来面目。
尤其一些台词,哪怕真的是发自肺腑,也有摆拍痕迹。
比如失恋女孩借酒消愁时,一直大喊“我只信我,我不信天”,
比如河南老人要回老家时,一个同行在为他饯行时一直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影妹听到这些话,不仅没被触动,反而略觉尴尬。
很多网友说看了这个片子,才发现自己不是最惨的,跟片中的人物相比,自己幸福多了。
连导演任长箴也说:当你看到别人的压力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影妹倒觉得,
纪录片不是用被拍摄者的“苦难”来彰显观众的“幸福”的,观众也不该通过一些人的艰难人生来获得自我的心理平衡。
人生在世,没有一种人生或生活是应该被拿来作比较的,
哪怕他们一无所有独自飘零,哪怕他们身负重担人生艰难,
他们也值得被平等地尊重。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