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



春节回家的时候,我跟一个做期货投资的朋友聊天。


他原本是个专科生,在国内一家知名的金融公司工作,去年年底刚拿到华师的“专升本”学位。


可想要在这一行继续晋升,他还需要一个硕士学位。


为此他计划把理财投资存下的 20 万,去欧洲申请某个大学的硕士。


“但我可能要放弃读研的机会了 。” 他说。


“为什么放弃?”


“当然是为了她。”





和他爱情长跑九年的女友,今年 27 岁。她和家人都等不及了,总是旁敲侧击地催他准备结婚。


可在他的计划里,结婚这件事并没有那么早。


他算了算结婚的花费,也差不多是 20 万。


选择前途还是爱情的结果?这本来就是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对他来说,无论怎么选都会后悔。


但听到“为了她”这句话的时候,我很为他们担心。这让我想起一位读者豆泥的经历。



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_第1张图片



当你说出“我都是为了你”

也在心里预设了“你是亏欠我的”



读者豆泥现在在老家工作,是一家英语补习班的老师。


八个月前,她还是上海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的培训组长。她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可以积累很多行业资源和经验。


跟她一起在国外读研的同乡男友,回国后遵从了家里人的意见,在老家当公务员。


一个朝九晚五,一个日夜加班。异地的地理距离加上工作时差造成的心理距离,两个人争执不断。


去年春节,男朋友向她提出结婚的想法,加上家里人的催促,让她动摇了对这份工作的执念。于是过完年后,她也辞了职回了老家。


豆泥说,刚回家的那段时间,是她和男朋友关系最好的时光。原本会因为小事跟她争吵的男朋友,变得事事都会让着她。


有一次,豆泥想吃麻辣火锅,男生因为不能吃辣建议去吃家常菜,她说:“我都为了你回家了,你就不可以让一下我吗?”


这种场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从买房到装修风格,就算男生意见向左,也无话可说。



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_第2张图片



“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似乎变成了一个万能挡箭牌。


对豆泥来说,她可以用这块挡箭牌,有恃无恐地挡掉对方的脾气和情绪。可惜,这也在无形之中,把对方越挡越远。


“慢慢地到了后来,每次我一提到结婚,他要么敷衍,要么就出去约朋友喝酒,像是在逃避。”


大年初二的时候,男友去她家做客。


刚开始大家都还是客套地寒暄,突然她妈妈不经意间提到结婚的事情,爸爸在一旁接了茬,笑笑说:


“我女儿都为了你都从上海飞回来了,是要赶紧准备的啦。”


男友虽然哈哈笑着应答,但豆泥还是察觉到他慌张的神色。


晚上,她收到了男朋友的一条信息:


“我很感激你为了我而回来,但当你反复把这件事挂在嘴边,就像在强调‘我们这段关系里面牺牲最多的是你,如果还出问题就肯定是我的错’。


“现在,连你家人都这么认为。


“我发现我真的承受不起。在你回来的这几个月里,我都活在愧疚感里。我一想到结婚后,还要继续在这份愧疚里生活,真的很难受。”




“我都是为了你”,

压垮的不止是对方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自己的一个亲戚,就称她为李老师吧。


李老师原本是个大学教授,知书达礼,举止优雅。她的女儿小学成绩还不错,性格温婉,大家都说,她和李老师是同个模子刻出来的。


可是一上初中,考试的科目突然变多,她有些吃不消了,成绩开始慢慢下滑到年级三四百名。


李老师慌了,她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培养出一个这样的女儿就太丢脸了。


于是辞掉了工作,回家陪读,全面接管女儿的学习和生活。


本以为女儿的成绩会因此逆转,可惜并没有,她的成绩断崖式下滑,最差的一次竟排到了年级的一千多名,很多科目不及格。


女儿渐渐变得很情绪化,母女俩冲突不断。


去年有次家族聚餐,大家都喝了点酒。在酒精的作用下,李老师突然失控,和丈夫发生了些口角:“我堂堂一个大学教授,辞职陪读,变成了生养的工具,有的人还这么不争气……”


这个 16 岁的小女孩坐在一旁,脸上没有波澜。初三毕业那年,她确诊了抑郁症。



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_第3张图片



前些天我和她聊这件事,她说:


“其实我以前已经很努力了,我经常找老师学解题的方法,但换了新题就做不出来。我很无助,也很愧疚。”


“但没什么办法”,接着她说了一句让我唏嘘不已的话:


“现在我想通了,反正我在这个世界又不长存,只是寄居,那又何必这样劳累我心呢?”


原来她半年前信了教。


我实在无法想象,这话会从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口中说出来,在尚且漫长的人生里,她似乎已经放弃了追逐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他们用“情绪勒索”,

勒索到了什么




前段时间,看《人物》介绍了「情绪勒索」这个概念:


“情绪勒索者总能让对方感觉到:你并不重要,我的感受才是更重要的。你的人生有责任和义务来满足我的需求。”


而上面的这两个故事,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勒索的意味。


李老师“需要”一份出色的成绩,豆泥“需要”一个对她好的男朋友。


虽然这份需要其实没有错,但是把自己所「牺牲」的当作筹码,日常要求对方满足自己,已经是一种破坏关系的习惯。


而习惯情绪勒索的人,常常会说下面这样的话:


“别不识好歹,这是为你好。”

“你不按照我想要的做,难道你不爱我了吗?”

“要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早离婚了。”



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_第4张图片



其实,原本写这篇文章,是想控诉这样的“情绪勒索行为”。


当但我了解得更多,就会觉得天天把“我都是为了你”挂在嘴边的人,其实也蛮可怜的。


我总是觉得,这样的人既缺乏安全感,亦无法在自我身上获得认可,无法好好照顾自己的感受。


而当另一方也没办法照顾他们的感受时,就会使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失望等负面情绪一拥而上。


“只有当他们的需求被满足时,他们的焦虑才能暂时降低,并等待着下一次的焦虑再被激起。”


——《情绪勒索》


后来,豆泥回过头反思这段感情时,她说:


“这段时间我慢慢意识到,回家工作根本上是我自己做的选择。


一直把结果归于对方,是很荒唐的。”


可惜的是,他们已经分手了。








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_第5张图片



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人能承受得起“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