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安全体系建设,全面阐述了景区安全标识的构成元素与设计标准,通过详细的要素罗列,介绍了安全标识是旅游景区一项必要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符号学、生态学、人机工程学、环境行为学、艺术设计学等各学科知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安全;安全标识;构建与设置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海南旅游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严峻的旅游安全形势。旅游事故的形成原因很多,除了人为和自然环境原因外,还有一个因素与景区基础建设密切相关,这就是旅游安全标识的构建和设置。
一.海南旅游景区安全标识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安全标识能积极引导、帮助游客了解景区的地理、自然环境,保证旅程的顺利完成,是旅游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标识系统一般根据景区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它以文字、图形、符号等视觉传达的形式向游客传递自我保护、防范信息,在构成一定危险的区域设置标识标牌以起到忠告、提醒游客的作用。然而,目前海南省多数景区安全标识的规划过于简单与简陋,旅游安全标识系统从设计规划到具体设置都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岛的发展需求。
尽管我省旅游景区建设早已要求推广安全标识标准化,但时至今日,景区安全标识设置仍普遍存在以下3个问题:
1、安全标识缺少规范设置
a.图形不规范
在旅游景区吸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禁止吸烟”的标识牌在景区随处可见,但就是这个禁烟图形,使用起来却五花八门,其标识有的烟头向上,有的向下,有正方形的,也有圆形的,中文标识却统一为“禁止吸烟”,让人摸不着头脑。按《安全标识及其使用导则》规定,烟头向下的图形标识才表示“禁止吸烟”。此外像“疏散通道”、“出口”等公共安全标识,大都使用中文表示,缺少基本的图形符号。
b.色彩不规范
海南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色彩使用混乱。根据我国与国际的通用标准,红色表示禁止,蓝色表示指令,黄色代表警告,绿色代表提示和导向;没有警告含义不允许使用黄色,没有禁止、停止和消防含义的图形符号,一定不能使用红色。然而,岛内旅游景区经常出现滥用红、黄作为非警告性标牌用色,而某些警示牌的颜色倒恰恰相反,抢占了指令性标识用色。比如三亚大东海的安全旅游标识用色极为混乱,“风大浪急,夜间禁止游泳”的标牌呈蓝底白字,带来的暗示含义杂乱不堪。如果说它是禁止牌,白色文字没有错,但底色不对;如果说它是指令牌,文字传递的信息全然不符;如果说它是警示牌,则色彩、文字皆错误。见图1所示。
图1 三亚大东海沙滩上的错误警告标识
c.双语标识不规范
在安全标识的双语应用方面,海南已在努力扫“错”,翻译错误的问题已有较大改观。但仍有很多仅以中文标识的标牌,缺少英文标识配合,还有某些标识在中文下甚至用的是汉语拼音,极其不符旅游岛的公共形象及安全标识系统的要求。
2、安全标识缺少整体衔接
安全标识系统是一个群体,只有系统内部的各单体有效连贯,才能起到不同空间环境的安全警示和指导作用。而我省的安全标识多是孤军奋战,标立几块警示牌即是安全措施的现象屡见不鲜,景区有必要进行立体式安全设置。比如在涉水的大东海景区,除了设立“风大浪急,请勿游泳”“危险”的警示牌外,有必要配合更务实的阻碍式安全体系,在有暗流或旋窝的地方增加相应的障碍物阻止游客下水,以确实起到安全保障作用。见图2所示。
图2 三亚大东海沙滩上的安全警示牌,相关水域无任何防护措施
3、安全标识缺少周期维护
海南旅游安全标识系统的另一个明显漏洞就是缺少后期维护,景区标识牌在基本的设置完成以后,缺乏周期性的维修和跟进,在较为偏僻的景区或景点,安全标识的损坏情况更为严重。由于得不到及时维护与更新,一些标识遭到人为或自然(腐蚀)的损害,既影响了景区的风貌,也给游人带来疑惑和不便。在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一处角落,由于得不到养护,安全标牌已经污浊不堪,英文、图案几不可辨。见图3所示。
图3 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陈旧污浊的安全标牌
二、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
安全标识作为旅游景区具有特定功能的大众传播符号,主要有5大构成要素组成:
1.文字要素
在安全标识的视觉表达中,文字符号系统承担着绝大多数的信息传递任务,可以给游客带来明确、全面的指示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旅游文字标识的设计传达要注意两点。
(1)文字的应用原则
遵循规范的书写方式和双语标准,方便游客阅读和交流。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加快,各旅游景区的单语种(汉语)标识已跟不上现状要求,旅游标识的双语化设计与构建势在必行。在某些特殊区域,甚至可以实施多语化标识,以满足游客的实际需要。在三亚,即使旅游淡季,近三成的俄罗斯游客依旧会来三亚休闲度假,一些酒店也特别增设了俄语接待区,在大东海,连大大小小的商店铺面也纷纷打出俄语招牌。然而,就在这个俄罗斯人相对集中的区域,景区安全标牌为中英文双语标识,俄语标识尚无踪迹可循。三亚旅游标识的设计与设置存在着不足与缺憾。
(2)字体的设计标准
a.选用适当的字体。在安全标识汉字的字体选择上,适宜采用识别度好的宋体、仿宋、黑体或楷体等常规字体,而英文则适合使用“Arial”字体,涉及到阿拉伯数字,则多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b.字号与字距的关系。小号文字表现的比较严谨细致,适宜静止状态阅读;大号文字则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适合在运动状态下传递信息。如高速路旁的标识字体皆为大字,而同属于警示类别的旅游安全文字也适宜采用较大字体。景区文字的实际应用,可参考国际上对标识文字的研究,见图4所示。
图4 安全标识文字的参考尺寸
c.文字的颜色使用。安全标识文字对颜色也非常看重,标牌上通常要求使用深底白字或者白底深字,追求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用以增加信息的传达速度。文字与标牌的颜色搭配属于两种对比较大的色彩间的合作,而背景色的对比程度会影响旅游标识的识别力。
(3)文字的内容表达
安全标识文字主要分提示类、指令类、警告类和禁止类,文字内容须简洁明了,避免歧义。禁止、指令标志用白字,警告标志用黑字。文字的具体表达可配合图形标识共同使用。
2.图形要素
(1)图形设计的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旅游安全标识的图形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GBl0001—94《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T 15565—1995《图形符号的规定》执行,自行标志图形符号设计需遵循《标志用图形符号的视觉设计原则》(GB/T 14543-93)
(2)图形设计的原则
a.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图形具有差异的形态要素所形成的细微差别;而统一则指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形态要素组合所形成的一致而协调的感觉。旅游标识的图形设计应满足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大原则,变化寓于统一中,在统一中求变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b.条理与反复
条理是使标识图案规律化、秩序化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呈现出一种齐整美;反复是指同一形象因素的重复或有规律的连续排列,从而产生一种节奏美。安全标识设计中,一些信息量大的应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总结,使标识图形的主题更明确、统一;此外,将一些重要的主体图形进行反复使用,还可增加标识图案的关联性。
c.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一种让旅游安全标识富有变化和生气的设计方式;调和则是图形构成元素间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传递某种一致的信息。在旅游安全标识的设计中,应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运用对比的方式调整图形的视觉对比效果,找到它们共同调和的设计因素,最终达到既突出又统一的效果。
d.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等形等量的元素组合;均衡则是等量不等形的形态元素组合。这两种形式都是视觉的一种平衡感觉,是人们对图面上、下、左、右重量的巧妙合理的运用。平衡感符合艺术设计的视觉美感,体现出对游客的一种人文关怀。
3.色彩要素
色彩在旅游安全标识设计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其用色应符合GB2893规定的颜色规定。在安全标识设计中,以GB2983—1982安全色作为设计依据,同时根据景区特点,满足旅游安全标识色彩的系统、通用与个性化原则。
安全标识色彩是基于景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下的系统设计,安全标识色需适应景区整体环境,既能体现标识与环境的融合,又能凸显安全标识的本色;标识色具备大众通用性原则,可使不同层次的受众都能接受并正确辨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安全标识的功能与作用;而色彩个性化则是在满足以上两个基本原则基础上进行的扩展、补充设计。根据规定,安全标牌需有衬边环绕,警告标识边框用黄色勾边,其余都用白色勾边,衬边宽度为标志边长或直径的0.025倍。
4.形态要素
(1)形态依据
旅游安全标识的形态设计主要以人机工程学理论为基础,在了解、掌握景区地质地貌及动植物特点的基础上,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三者相互作用,利用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的形式,设计出能满足旅游安全需要的标识形态,并保证其艺术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标识设计必须以景区自身特点为参考依据,在形态上避免花哨、混乱,在形式上忌讳与景区风格相脱节。
(2)外形设计
旅游安全标识牌的形状不定,呈现多样化风格,其中人们容易接受的有方形、圆形、三角形及一些自然形状。圆形安全标识牌多用于温馨提示;方形安全标识牌的大小约在16开至A0之间为宜,即在184mm×260mm到841mm×1189mm之间;长方形标识牌的长宽比例为5∶3或5∶4,小型标识牌可直接使用A4、A3大小的尺寸,综合类的尺寸可为A1或A0。而为引起游客的注意,景区道路上的安全标牌常为凸出的三角形;但与风景融合较好的则属自然形态安全标识牌莫属,其一般用在危险性不高的区域。
5.材质要素
按国家有关规定,“安全标志牌应采用竖固耐用的材料制作,一般不宜使用遇水变形、变质或易燃的材料。有触电危险的作业场所应使用绝缘材料。”
(1)标牌材质要适应景区特色
安全标识牌是旅游景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牌的材料选择必须适应景点的实际需要,能够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不同材质的标识可以带给游客不同的触感、联想和审美情趣,但视觉效果好的材料并不是适应于所有景区。像风景旅游区的安全标识系统一般适合生态性建材,如木、竹、石等材料;而人文色彩浓重的景区,其安全标识更要注重地域文化的凸显,不宜使用金属、合成等人工材料。
(2)标牌材质要顾及材料寿命
旅游安全标牌为景区的自然风光服务,一般皆置于室外,考虑到它受气候和人为影响较大,在选择材料时,要首先考虑耐用性和耐腐蚀性,方便户外养护。
(3)标牌材质要体现生态环保
旅游安全标识体现生态环保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标牌材料的选择上,必须无害、无毒、无辐射,以减少能源消耗为原则,且能够回收再利用。
(4)标牌材质要考虑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对旅游景区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而,在选择安全标牌的材料上,还要充分考虑其经济因素,包括材料的价格、使用寿命、施工难易程度及后期维护费用等项。
三、海南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设置
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设置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掌握与定位,一是对景区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1.景区的环境分析
(1)自然环境
所谓自然环境,就是围绕人们四周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比如大气、水份、土壤、岩石、动物、植物、太阳辐射等等。它是人类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分析景区自然环境,可以了解该地区的气候风貌和水文条件,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旅游资源并设置适合的安全标识系统;而水文条件则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降雨量的多少上。大气和水文直接影响了动植物分布与土壤的存在状态,从而导致旅游资源景区的环境各具特色,并影响景区安全标识牌色彩、形态与材质的选择,影响到一定环境下标牌的使用寿命。海南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安全标牌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雨水的腐蚀性。
(2)社会环境
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社会劳动、加工、改造自然物质而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以及长期积累下的物质文化环境体系,统称为社会环境。它是人类生存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包含政治、经济、讯息和文化等四大因素,它决定、影响着旅游安全标识的设计与设置。
自然、社会环境是景区安全标识构思与设计的灵感来源。
(3)景区定位
也就是给景点设置一个级别,国内旅游机构根据景点自身条件和建设情况,对景区实行A级定位制,级别越高其设施越全。以AAAAA级景区为例,在“游览”一项要求中,仅“各种引导标识”的内容就包含了导览图、导游全景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必备项目,并要求“造型特色突出,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能烘托总体环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
2.景区的空间设置
景区安全标牌的布局规划应遵循基本的空间秩序感,遵循系统性、可视性、合理性、安全性、环境统一性与视觉有效性等原则。
(1)布局设计
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应在宏观把握整体空间的基础上,结合局部功能,确定合理的标识类型与数量,使安全标识形成一个功能齐全、合理的系统布局。安全标识(牌)的位置必须明显、方便阅读,设计设置时不能破坏景区资源,不能被植物掩体遮挡,须让游客容易看到并迅速浏览主要信息,达到标识内容明确传输的目的。
景区安全标识整体布局大体遵循以下原则:景区入口处设置总布局、介绍牌,保证游客进入前对景区总体概况和路线有所了解;景区各个景点和出口都以导览的形式安全标识,积极引导并使其具有安全感;在道路交汇处、道路转交处设置方向指示牌,方便游人对道路的选择;在道路线性空间一般布置说明性标牌和管理性标牌。
(2)空间设置
在空间设置上,景区安全标识牌必须保持其中心内容与游客视线处于同一高度,用具体数值把握,大约在1.4m~1.5m之间,标识设立的地点及高度以游客看清楚为目的。标牌设立时还需注意稳定性与平衡感,其设置一般距地面45cm~60cm的位置;如果在室内,则以底端距地面95cm、顶端在视平线上方27°之内为宜。
综上所述,安全标识系统是景区文化中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组成部分,具有沟通人与自然的重要功能,是构建和谐旅游的链接纽带。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安全标识系统在旅游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认同并日趋重视。目前,海南旅游安全标识系统的建设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旅游安全标识的设置与应用将逐步完善,它在国际旅游岛安全体系中必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出版社.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中国标准出版.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合订本][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王丽梅.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浅析[J].石家庄: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11):81-84.
[4]湛红梅.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1.4.1
[5]宿晓行,陈戈.风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探究[J].北京: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2):77-80.
本文由孙春燕 陈水雄 范武波(通讯作者)撰写,曾发表于《中国农垦》(2014.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