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埃及文明,你会想到什么?木乃伊,金字塔,还是神秘的炼金术?作为最发达的古代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为什么古埃及文明会有久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和外来文化直接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它是如何流传下来的?近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颜海英做客中欧深圳校区“人文中欧·博约讲堂”,以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交融为例,为我们解读其中的奥秘。
颜海英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很多人看《埃及艳后》这部影片时,都会有一个疑惑:
为什么埃及艳后在和两位罗马统帅恺撒大帝、马克·安东尼谈情说爱时,不是说埃及语,而是说希腊语?
其实,这个小小的细节背后,隐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古埃及和古希腊两个风格迥异的文明,跨越千年,不断地碰撞和交融,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线索,留待后人去探索和发现。埃及艳后讲希腊语,就是历史线索之一。
从借鉴学习到直接交融
通常认为,古代文明分为青铜时代的文明和铁器时代的文明,两个时代前后相距10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属于前者,古希腊文明属于后者。
两者都位于地中海文明圈,所以很早就产生了密切的来往。例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等都曾到访埃及;古希腊“梭伦改革”时曾让工匠集体到埃及学习先进工艺。希腊早期的雕像在造型上主要模仿埃及,希腊的很多地名也来自埃及。
进入铁器时代后,埃及国力日衰,一度沦为波斯帝国的行省,而古希腊则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埃及被并入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埃及文明和希腊文明之间不再是原来的学习与借鉴的关系,而是在同一个帝国疆域内直接地融合。
当然,这种融合是一个漫长而递进的过程。整体来看,两个文明的融合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希腊文化压倒式地覆盖了原来的埃及文化;
第二阶段,古埃及进入“双面社会”,两种文化逐渐深度融合;
第三阶段,古埃及传统文化强烈地回流,对西方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每个阶段的特征,并探讨其对我们的启发。
第一阶段
希腊文化覆盖埃及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西战十余载,在打仗之余,他还做了一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情——重建被波斯人摧毁的希腊城市,以及在重要的地点新建希腊城市。据不完全统计,他重建和新建的城市共有70余座。
征服埃及后,他新建了亚历山大港,其直到今天依然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城市。
为什么要建设城市?因为城市是一种传播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亚历山大希望借此传播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希腊人历来信奉“健康的心灵一定要寄居于健康的体魄中”,所以希腊化城市非常标准化,一定会有体育馆、运动场,也会有剧场。
除了城市化,教育组织化也是传播希腊文化的手段之一。
亚历山大大帝因病去世后,他的部将三分其帝国,托勒密统治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在埃及大力推广希腊语,四处派遣希腊语教师,兴建图书馆,并出台了大量的鼓励政策,如埃及人只要学希腊语就可享受税收减免。这些措施使得希腊语深入到埃及民间,即使打官司时也使用希腊语。
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古埃及文化被希腊文化压倒性地覆盖了。
也许有人会问,古埃及文明曾经如此辉煌,为何轻易就被希腊文化覆盖了?这和两种文明本身的风格迥异有关。
希腊文明是外向型的,擅于表达,比如说它的语言,它的概念、方法、体系。而埃及文明以具象的、图像的象征和神话、仪式这些形式来表达自己,属于内敛型的,不擅长对外传播和渗透。所以在最初的时候,东方文明刚刚接触到希腊文明的那个体系,有一段时间表面上东方文明被覆盖了,有一个东方文明的隐没期。
而且,希腊地区地少人多,资源紧缺,人们必须不断往外扩张以求生存,就像柏拉图所说的,“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围绕着水塘”。
希腊文明中固有的挑战、冒险和开拓精神,往往具有很强的征服性,所以希腊文明能在早期覆盖埃及文明。
第二阶段
埃及进入“双面社会”
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种文明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希腊文明开始本土化,两种文明逐渐融合,古埃及进入了“双面社会”。
比如,托勒密国王以埃及法老的形象出现:戴着红白王冠,穿着埃及服饰。虽然有一些细节模仿并不到位(画像中的托勒密国王骑着马,但古埃及国王是从来不骑马的),但至少说明了希腊人正努力尝试融入本土文化。
又比如,希腊人开始接受埃及的木乃伊文化。在罗马统治时期生活在埃及的希腊人为自己定制的木乃伊肖像画上,画风还是希腊风格的:埃及的习俗与古典的画风奇特地融合在一起。在一块亚麻的木乃伊裹尸布上,上面除了死神阿努比斯,还有一个罗马人,一个埃及人,这两个形象都是死者,同一个人以两种形象出现,这是“双面社会”的最好诠释。
到了后期,两种文明的融合更加紧密,连宗教也开始融合。例如,人们将埃及的圣牛阿皮斯和古希腊的宙斯两者融合成萨拉皮斯,名字和阿皮斯相近,形象则是宙斯的样子。
这个融合过程持续了二百余年。直到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克丽奥佩特七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埃及艳后去世,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古埃及希腊化过程才戛然而止。
第三阶段
埃及文化强烈回流
可以看到,一度灿烂辉煌的古埃及文化,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经历了近三个世纪的希腊化过程,和希腊文化产生了深度的融合。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埃及文化彻底消失了?答案是否定的。
古埃及文化大部分是仪式文化,不以文本为核心。但是,在希腊人的统治下,为了避免埃及文化最终失传,埃及人将自己的传统知识记录了下来,也就是进行文本化。
不过,在文本化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的知识被希腊人学去,埃及人将知识进行加密,使其变得复杂化。我们今天认为古埃及文化非常神秘,这和其当初被人为加密过有一定关系。
古埃及宗教的正典化,使其隐秘内容表达出来,并与希腊哲学汇流,作为西方思想史的游魂流传下来,也使得理解其深层内涵有了参照。即使是出于确定“自我”与“他者”的动机而开始的正典化,也成为对话的基础,甚至是进一步传播的条件。
就像尼罗河最终注入地中海,这些保存下来的埃及文化,也对地中海文明圈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基督教中就包含了很多古埃及的宗教元素;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很多人的哲学主张与古埃及传统思想有一致之处;对古埃及炼金方的研究,间接推动了现代化学的发展;今天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星座知识,其中一部分也发源于古埃及……
不管人们是出于何种目的,曲解、利用还是再消费,古埃及文明就这样被传承了下来,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影响力。
历史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对话
历史对我们的启发是持续性的。对同一段历史,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是一场现在与过去持续不断的对话。
在和古埃及希腊化这段历史对话时,我们能学到什么?我认为收获主要有三点。
首先,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衰落时,应该从中看到希望。
希腊城邦时代被认为是希腊的黄金时代,诞生了众多的先进价值理念。到了亚历山大大帝崛起,大大小小的希腊城邦先后被其占领。表面上看,城邦衰亡了,希腊人原来的价值观失去了依附。但结果却是希腊价值观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和扎根,并和其他文化(如古埃及文化)发生碰撞和交融,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
其次,面对不同的文化,要采取平等对话的态度,而不是排斥或回避。
如果自己的文化有价值,面对外来文化时就一定会发挥出影响力,即便暂时沉淀下去,也会强势回流。例如古埃及文明最终回流,对包括希腊在内的西方世界产生影响。重要的是要保持文化自信,在和其他文化对话时,主动欣赏别人的价值,也勇于展示自己的价值。
最后,放下偏见,在学习中实现赫尔墨斯循环,才能打造新文化。
赫尔墨斯循环,即一个深入其中又出乎其外的过程。在学习其他文化时,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偏见,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地深入其中。深入其中并不够,还需要出乎其外,与其进行持续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打造新文化的使命。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颜海英3月1日做客中欧深圳校区“人文中欧·博约讲堂”的演讲整理而成,内容已经演讲者本人确认
编辑 | 岳顶军
你对古埃及文明了解多少?
你如何看待古埃及和古希腊文明的交融?
欢迎留言探讨。
【推荐阅读】
▼
▼更多人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