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

“马莲花,马莲花,马莲开花二十一……”

“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

“一米一米一,一一七……”

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_第1张图片
跳皮筋

听过这些儿歌吗?多么熟悉的旋律,80后的你一定记得这是跳皮筋的游戏,几个女孩唱着儿歌步态轻盈地在两根皮筋上时而跳跃,时而钩挑,皮筋的升高难度也会增加,趣味十足。小时候我的伙伴比较多,只要姐姐一声令下大家都来跳皮筋,跳皮筋不仅成了竞技的游戏,也连接了伙伴感情的纽带。

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_第2张图片
洋片

跳皮筋大多是女孩子的专属,男孩子不过是捣捣乱,做个木桩罢了,80后的男孩也有专属他们的游戏,最经典不过拍洋片了,一张半米长的纸片沿着缝隙剪成许多小卡片,上面绘有各种卡通人物,然后你手上攥着一沓洋片也不管认不认识,逢小孩就问玩不玩。要玩的就拉开架势,每人出一张洋片,放在地上,手用尽一扇翻到背面就赢了。玩累了就站起来拍拍尘土各自散伙,彼此又成了陌生人。

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_第3张图片
玻璃珠


玻璃弹珠对于90后的人应该很熟悉了,不过80后有自己的玩法,看过《宰相刘罗锅》的伙伴一定记得结局画面是刘罗锅和一群伙伴在打弹珠的游戏。没错,小小的游戏竟然百年传承,我们小时候就是在松软的地上挖几个坑,把弹珠弹到坑里就赢了。还有一种玩法就是在地上画个方框,里面放几个玻璃珠,再在指定的远处拿一个玻璃珠丢过去,只要把方框里的玻璃珠弹出去就是你的了,简单易学,赢的人满兜玻璃珠,输的人多有不忿,有心来日再战之意。

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_第4张图片
水浒卡片

干脆面里集卡片,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玩具,不过集卡片在小时候可是风靡一时,大部分人买干脆面完全不是为了吃,而是收集里面的卡片。我最爱集的卡片莫过于水浒108将,那时候和弟弟每天一人一包干脆面,打开第一件事就是找出英雄卡片,一有新的人物就欢欣鼓舞,奉若神明地珍藏起来。曾有一次我吃到了一张非常难得的卡片,就在高兴时突然被一个小混混抢走,我和弟弟不依不饶地把他追到了巷子里夺了回来,足见当时卡片的受欢迎程度,我的水浒启蒙也是缘于此,那时水浒108将只要点出名字我就能叫出对应的外号,看来,玩物不一定都是丧志的。

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_第5张图片
丢沙包

沙包,此沙包并非是吃物,它是几块布片把沙子石块包起来的立方形玩物。沙包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手丢,一种是脚甩。手丢沙包就是两组伙伴对打,一组派出两人站立两旁,向中间另一组伙伴丢去,被打到的就要下场,直至所有人被打完再互关身份,这是个体力活,大家玩的也热火朝天。脚甩沙包就是在中间划个线,双方对垒,一人两脚夹紧脚腕用力一甩,甩给对方,对方再原地甩回去,就这样来回甩,直到一方没甩过线为止。甩沙包我可是高手,毫不含糊地说我能甩出十几米远,大学曾有一次趣味运动会,就有甩沙包比赛,同样的对垒,不一样的是场地多了边框,我常常把沙包甩出了界外,引得众人惊叹,最后裁判只好勉强给了第三名。

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_第6张图片
图片

还有一个80后冷门的游戏,就是分田地,拿一个小刀或者是把笔芯尖子去掉改成缝衣的针,找一块质地较软的地划一个等分的"日"字,一人拿着小刀扎在对方的田地上,如果小刀立稳了就可以以此为界把对方的田地划到自己田地上,否则无收获,如此反复,直到一方占据所有田地为止。

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_第7张图片
跳房子

80后的游戏就数不胜数了,玩法多样,诸如跳房子,单脚对攻,跳山羊,山羊过河等等,总之80后的年代没有电脑竞技,大都是户外游戏,而且那个年代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伙伴们一呼而应,总能有许多人在一起乐此不疲地玩耍,既锻炼了身心,又结交了许多朋友,满满的正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记否,80后的专属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