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夏风,街边,烧烤摊。
约三五好友,点上百八十串,几瓶冰镇啤酒,即可开始谈笑风生。
从市井冷暖家国大事,到萍水相逢人间百态,酸甜苦辣尽在烟火缭绕中。
这是只属于中国人的「深夜食堂」。
时隔一年,深夜放毒节目《人生一串》第二季回归了,刚一上线就收获了8.9的高分。
看完首播的前两集,表姐只想说一句:
大半夜看这个,这谁顶得住啊!!!
《人生一串》
第二季
第二季依旧由原班人马制作,导演陈英杰继续回归执导,并担纲旁白。
制作团队继续走遍大江南北,寻访最具有特色的烧烤摊,展现最接地气的烧烤文化。
标志性的烟嗓旁白,加上接地气的饮食故事和每一集贯穿始终的满分文案。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那个惹人垂涎的人间烟火味儿。
当然,真正的主角还得是——
那些撩动人味蕾的串儿。
鲜香嫩滑地烤鱼,滋滋冒油的兰州羯羊,裹上秘制花生酱的烤鸡翅……
随便一样单独拎出来,就足够让表姐这样的肉食者举杯狂欢!
还有颇具东北重工业风范的炭烤鸡架,隐藏在大学校园里的甜辣五花肉……
隔着屏幕都感觉香到想哭!
延续上一季的风格,纪录片摒弃了传统纪录片的刻板说教,整体风格轻松诙谐。
镜头如同引荐者,带观众去探寻街角巷尾的饕餮盛宴、美食人情。
有道是:奇葩烤法道不尽,刁钻味道说不明。
对于深夜前来的食客们,必须听懂那句霓虹深处的接头暗号——
您几位啊?
第一集就以这句烧烤摊上的行话为标题,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在河南洛阳的马坡村,烧烤必点——
烤鲶鱼。
经营这家烧烤的老板人称:二旦,这个名字在河南话中是“狠人”的意思。
二旦家的烧烤,和他的名字一样,自有一股粗粝之风。
烤鱼不好做,因为跟烤肉相比,烤鱼有更丰富的味觉层次。
而这正是二旦家烤鱼的特色。鱼肉滑嫩,鱼皮焦香,尤其是入口之后的回味有一种甜蜜感。
关于烤鱼的秘诀,则要归功于鱼肉上绵密的酱料,这是二旦家的独创。
酱料由大蒜、洋葱、葱姜、郫县豆瓣酱等熬制而成,但最绝的却是其中的甜味来源。
这种甜味的要诀,就在于邙山本地的野蜂蜜。
每天最新鲜的枣花蜜,养蜂人马爷都会最先送到好基友二旦的手中,用来熬制烧烤酱料。
烤到鲶鱼冒油时,均匀刷上酱料。
蜂蜜与主料充分渗透,不仅提供了一丝甜香,更让鱼肉嫩滑入味。
葱丝是必要的压轴,上菜前撒上一点料则是最后的点睛。
被酱汁浸润的鱼肉和裹着孜然辣椒的葱丝一起入口,这滋味足以让老饕们美到无法形容!
在甘肃兰州,烧烤的重头戏是羊肉。
兰州人有多爱吃羊肉串呢?
用这家烧烤店老板老马的话说:
在我们家,一天要串8300串,一年就要吃掉3650只羊。
老马的烤肉店,开在当地年头最老的正宁路夜市。
激烈的竞争,让能来几位,成了核心问题。
正宗的兰州羊肉串,一定要选用当地被阉割过的羯羊。
切肉,穿串儿,都要流程化。
串肉也有讲究,两块瘦肉夹着一块肥肉,当地人称之为:夹花。
肥美的油脂,在炽热的炉火中最先化开,包裹吸附在两边的瘦肉上。
撸串的时候要细嚼慢品,享受油与肉的完美配比。
如果说重口味是北方烧烤的特色,那么南方烧烤则要相对小清新得多。
在福建泉州的老城区内,有一家开在百年老宅中的烧烤店。
在古宅吃烧烤,就像坐上了家庭餐桌,来人不宜太多,适合闺蜜私语,家人聚餐。
泉州人吃烧烤,口味相对清淡。
白果开胃,米血垫底,黄瓜片清口,讲究荤素结合,慢慢品味。
用常来店里的食客的话说:
哪怕是吃烧烤,也要讲究养生!
对于这家店来说,最能体现闽南风味的当属一道秘制烤鸡翅。
烧鸡翅刷花生酱,提味儿增香,这种香中带甜的风味,是泉州独有的小骚情。
鸡翅要先切去多余难熟的赘肉,再纵向剖开鸡翅,最关键的步骤是碾碎翅根的骨头。
完全展开之后的鸡翅,遇上花生酱,将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串好的鸡翅,要提前在火上进行预热,背面划刀,烤制过程中要反复刷油。
在鸡翅即将熟透的时候,刷上花生酱,会激发出加倍的甜香。
最后撒上芝麻,让香味具备了颗粒质感,增加了入口的味觉情趣。
对于食客们来说,只有吃得满嘴是油的吃相,才对得上老板娘秘制烤鸡翅的功夫。
很多人都说:
烧烤是一种具有社交属性的食物。
一桌烧烤,两箱啤酒,三四个朋友,天南地北的聊天内容,解决了现代人缺少的社交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
一个人适合吃什么烧烤?
对于沈阳人来说,答案只有一个:
烤鸡架。
据说,沈阳人每年要消耗掉中国一半的鸡架,连起来可绕地球好几圈。
沈阳人吃烤鸡架,带着东北人的生猛作风,和独属于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浪漫。
烤鸡架,被认为是东北重工业精神的长子;而炼钢用的焦炭,则是熏烤鸡翅入味儿的关键。
焦炭需要用大火引燃,火焰藏在内部,蓄积着木炭难以企及的持久。
而翻烤鸡架的铁牌,重达三十多斤,没有真功夫,绝对玩不转,是烧烤界最为硬核的存在。
烤鸡架的肉不多,吃的是滋味儿。
这要求秘制调料要当天准备,现烤现刷,而丰富味觉层次的白糖,只能在八分熟时再撒,否则就会烤出苦味。
这样烤出的鸡架,甜咸与辛辣遍布肌理,适合配上一箱沈阳人最爱的“老雪”。
用当地人的话说:
鸡架就酒,越喝越有。
店老板斌哥,经营这家“传说鸡架”的烧烤店,已经16年了。
斌哥的性格带着东北人的豪迈和幽默,他自称浑身都是烤鸡架的味道。
斌哥也怀旧,偶尔客人少的时候,他会约上老友一起,喝点小酒,打上一局老式街机游戏。
这是独属于们老男人的悠然与快乐。
而对于年轻人们来说,跟朋友一起吃烧烤,享受的是那种无忧无虑的氛围。
因为在烧烤摊上——
气氛会让人释放坦诚,而味道,也会让人语无伦次。
在西南交大峨眉校区,藏着一条只有学生们才知道的秘径。
翻过一层一层的台阶,小路通往的藏在半山腰上的“月牙山烧烤”。
这家烧烤店由当地的农家姐妹经营,开店20年,是藏在校园里的夜宵基地,也是学校食堂的劲敌。
理工院校,男女比例失调,上山吃顿烧烤,也许是接触女生们的好机会。
而且对于尚且身处校园的学生来说,只有在这里,才有一点点夜生活。
以至于很多毕业多年的年轻人们,还会偶尔回到月牙山,回味大学时代的味道。
学生们圈子小,来几位的人数很固定。
让来这里的人共同沉醉的终极美味,则是一道秘制甜辣五花肉。
冰镇过的五花肉切成打卷的薄片,腌制用料毫不吝啬,而切成卷状,也让调料更易吸附。
最令人意外的是,其中居然加入了大量的白糖。据说,这种做法最初是因为一次失误,把糖错当成了盐。
可没想到加入了白糖的烤五花肉,甜辣合璧,反而更加让学生们爱不松口。
五花肉烤起来会互相粘连,也容易粘到烤网,需要耐着性子,勤翻勤动。
待到烤出肥油的焦香之后,再刷油上料,是峨眉派烧烤的料理功夫。
上桌前撒上葱花,让五花肉的口感复杂到足以下饭。
此时,再来上一杯小店特色的糯米枸杞煮啤酒,就更完美了!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们来说,月牙山的五花肉,吃一次就少一次,所以喝酒是必须的。
在这里经常能见到学生们在酒桌上把酒言欢,也偶有失意的人断片之后放声痛哭。
所以,每一次烧烤摊上的聚会,也都成为了学生们的内心倾诉时刻。
青春酒宴即将结束,人生迷途业已开始。
面容颓废的大四生,在为毕业而迷茫,为与家人关系冷淡而烦恼。
他说:
跟同学一起吃烧烤,就是他现在最开心的事情。
何以解忧,唯有五花肉。
临近毕业前的离别,有人期待,有人后悔,有人失落……
种种情绪包裹在串中酒里,各种悲欢汇聚在月牙山的烧烤摊上。
多年以后,当你感到生活不易的时候,你也许会想起。
那几位在深夜和你一起撸串的人,也曾把梦留在了这里。
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表姐最大的感受就是——
它能够一边把人馋哭,一边把人看哭。
作为一部美食题材纪录片,《人生一串》的魅力不在于食物本身,而是食物背后的人间群像。
烧烤并不高大上,无论是食客们,还是烧烤师傅,都是一群鲜活的普通人。
在纪录片中——
有市井间的生活姿态,也有小人物的吃喝日常,和滋滋作响的诱人画面。
再搭配上江湖气息的旁白文案,撩得人五感满足。
用制作团队的话说就是,《人生一串》系列追求的是“三气合一”。
所谓:江湖气、烟火气、接地气。
导演拍得是看似日常大众的美食,关照的是情怀,诱惑的却是屏幕之外的观众们的食欲。
看着天南地北的烧烤老炮儿,于烟火缭绕中烹调百味,加热着拼命活着的人生。
如第一季的那句经典台词一样: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孤独的旅途。
嗯。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那就两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