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张图片这 是 场 库 的 第2234部 每 日 一 片



哈哈哈最近《阿甘正传》里的那句名言,被玩坏了。 原话是,人生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 现在是, 人生就是一盒盲盒,你永远都不知道抽到的是哪个。 害,还不是因为现在的盲盒市场太火爆,让人忍俊不禁。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张图片 当然如果你没get到上面的笑点,可能是不太清楚盲盒是什么, V姐给你们说一下。 盲盒的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玩具,顾名思义,人们在打开这个盒子前,是不知道里面玩具的样子的。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3张图片 它可以是某个设计师设计的形象,也可能是某些IP的周边。跟扭蛋的概念很像。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4张图片 这种未知的好奇,促使好多人购买。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5张图片 一入盲盒深似海,只想集齐满堂彩 不是有那句话嘛,6070炒房, 8090炒币,00炒鞋,所有人炒盲盒。 盲盒的魅力是无穷的,有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购买盲盒。 还有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4 个月花了20万。 这些惊人的数字,令人疑惑,盲盒真的有这么贵吗?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6张图片 其实不贵,跟鞋子、房子、货币比起来,单个盲盒的价格简直不要太便宜,只要几十块钱。 只不过,耐不住人们买得多。 就拿火出圈的 “光屁股娃娃”Sonny Angel 来说,它不止有一个造型,还有好多联名款,这样的娃娃摆在你面前,你能忍住只买一个吗?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7张图片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8张图片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9张图片 本着凑齐一整套,召唤Angel的想法,买到停不下来,花费自然就高了。
还有 Molly系列 ,更是不少消费者的心头爱。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0张图片 这就很像小时候吃干脆面集卡一样,吃面是假,收卡才是真。 那么问题又来了,一般的盲盒系列,不加隐藏款,一套大概有12个,按照每个60元的价格来算,就算是买得多集齐一套,也不过720块,超级玩家好几十万的价格,是怎么花的?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1张图片

炒盲盒,溢价50倍

集过干脆面卡的人知道,没法保证每次买到的干脆面里正好是自己缺少的那一张。 很多时候,连买好几包,抽到的都是一张卡。 盲盒也是如此,买了好几个打开发现都是一样的造型,多数人会选择把多余的置换或者在二手平台上出售。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2张图片 这就带动了整个盲盒的消费圈。 对于那些难买到的款式,二手平台上的价格直接高出天际,隐藏款更别提了。 更让你想不到的是,根据闲鱼的数据显示,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 去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了50倍。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3张图片 原价59元的Molly小画家,在交易平台上炒到2300元,原价59元的潘神圣诞隐藏款,直接卖到2999元。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4张图片

也就是说,此时的盲盒,已经变成了知道是什么的明盒,答案被揭晓,价格自然就不同了,也就别想再用原价购买。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5张图片 V姐的朋友为了买到自己钟意的款式,就高价收了一个。调侃自己是养娃大军的一员。 如此一来,高价盲盒已不再是好奇心驱使的消费,而是上升到一种收集消费的心理。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6张图片

盲盒火爆的背后不简单

当然了,不少人看到他们疯狂购买的样子,都会吐槽“这些只能摆着看的娃娃,值当的吗?” ummm,但凡这么说的人,最后都真香了。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对这种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玩具,提不起兴趣。直到我买了第一个后,一发不可收拾。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7张图片 后来我琢磨, 一半是追赶潮流的虚荣心,另一半是盲盒品牌的营销力太强。 Molly系列就做了很成功的跨界营销,跟国内外知名的IP出联名款,比如,Fluffy House、Labubu、小黄人、迪士尼等。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8张图片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19张图片 明星效益、各种限量纪念版,对于盲盒80%的女性消费者来说,这些都是很难抗拒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 “一百个人买Molly,有一百种理由。潮流玩具本身没有故事,不带价值观和情绪,所以不是它的灵魂在影响你,而是你得把自己的灵魂代入,这是潮流玩具与钢铁侠等动漫IP 玩具最大的不同。 也难怪,盲盒的市场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汇集在各大商场“泡泡玛特”的柜台前,赌上自己的运气,祈祷抽到心仪款。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0张图片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1张图片 万物皆可「炒」

回想一下,炒盲盒的现象,好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过去能炒的东西还有很多。

80年代炒君子兰。 受到年龄的限制 (嘻嘻,夸了一波自己很小) ,V姐查资料发现,君子兰竟然也可以炒。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2张图片 1982年春节,长春举行了“抢救国宝大熊猫君子兰义展”,参观人数达到了2万余人,光门票就收入了17000多元。 仅是一盆小小的君子兰,就在日后,炒到了过万的价格。 三年后,有港商想用一辆价值9万元的皇冠轿车换一盆“凤冠”君子兰。 但被拒绝了。 9万还不是当时君子兰市场的最高价,最高价有14万元,那个年代,14万能买40多两黄金,君子兰也因此被称为“绿色金条”。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3张图片

90年代炒邮票

集邮的经历,基本上每个90后都有吧,即便自己没有收集过,家里人应该会收集。 不同主题、生肖的邮票,都深受欢迎。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4张图片 不过炒邮票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就拿97年发行的《香港回归》金箔邮票来说。 面值50元,印量2000万枚。最高炒到400元,随后一路狂跌,不到两个月跌到13元,很多参与炒票的人损失惨重。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5张图片 不过对于邮票来说,爱好的人比想从中赚钱的人要多,毕竟邮票对90年代来说,很有纪念意义。 还有段时间,刮起了一阵 炒藏獒 的风潮,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印象。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6张图片

那会媒体铺天盖地都是藏獒的信息,西藏地区的养獒人还为此发家致富,不少外地人前去取经,回来开狗厂赚钱。

21世纪来了,能炒的东西就更多了 炒鞋、比特币、潮玩……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炒”的存在。这里面,大部分是真正的爱好者,当然也不乏看到市场前景,想从中赚钱的参与者。 尽管多数时候价格被炒到不可思议,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不好定夺是好还是坏。 毕竟爱好无价,越是意想不到的小物件,往往炒的价格越高。 也有人说,懂它的人自然会觉得它值得任何价格。 这让V姐想起看过的一部关于消费主义的动画—— 《Wake Up Call》 (《敲响警钟》) 这部动画是伦敦鬼才艺术家Steve Cutts的作品。 他的作品总是以一种独特暗黑的角度讽喻社会百态,一针见血。 在动画中,导演将一群被消费绑架的人呈现出来。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7张图片 产品Y-FONE系列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咒,诱惑着消费者不断地买买买。 每出一个新系列,之前的老系列就会被丢弃,久而久之,人类最终为自己的冲动消费而买单,葬身在手机的坟墓。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8张图片 虽然故事略显夸张,但鞭辟入里。 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盲目消费终究自食其果。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29张图片 奈何层出不穷的新鲜潮玩,让人扛不住地想买。 因为,在复杂的消费主义面前,多数消费者只想通过花钱, 让自己变得开心。
转发文章 给那些为了开心入坑买买买的伙伴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30张图片 你都入了哪些坑? (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跳转至文章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31张图片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32张图片
“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_第33张图片
点亮“在看” 愉快地跟着盲盒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发誓!这是我买的最后一个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