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关于交互的那一点事


互联网社会中,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接触操作各类APP,交互对于用户来说其实不太感知的到,但是却无处不在。简单来说,只要有产品,有操作就一定有交互,所以今天就和大家简单聊一聊交互那些事。


简谈关于交互的那一点事_第1张图片

什么是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IXD)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它定义了两个或多个互动的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使之互相配合,共同达成某种目的。交互设计努力去创造和建立的是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交互设计的目标可以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

在使用网站软件、各种服务时,使用过程中感受就是一种交互体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交互体验,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交互的深层含义及工作。

交互设计其实是如何让产品更易用,让用户在使用中带来的愉快,它的核心是让设计者了解用户的需求、场景及操作习惯、行为路径,以人为本,让产品和用户交互时了解彼此。通过对产品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关系,从而使用户完成需求,这就是交互体验设计的目的。

简谈关于交互的那一点事_第2张图片

那么在实际设计的各个阶段,交互设计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产品需求期,交互体验是由交互与产品共同完成的,对用户进行前期的分析,细分用户群体,了解用户的特征、习惯及使用心理,了解产品的业务诉求,进而挖掘深层核心需求,设计符合用户的行为路径。这个阶段可以建立用户的心智模型,绘制用户画像及其移情图,最终确定业务流程及产品结构,必要时可以对用户进行调查。

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调查法

传统的访谈方式主要有用户意见采集、小组访谈以及一对一访谈,都可以或多或少的得到一些用户的真实反馈,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对于产品可用性优化来说,并不能一味的指望用户意见,用户常常提出的“希望可以设计这样的功能”“最好能解决这个需求”类似这样的用户意见即使真的开发了,未必能完全消除用户的不满,也可能完全用不到,真正要消除用户对产品的不满,就要深挖用户意见,建立最流畅的操作流程。

有时候我们希望为了改善界面,必须先收集问题的相关数据,接着从数据中分析原因,最终推出解决方案,但是用户并未察觉自己出错的情况并不多见。很多时候用户对产品的回答总是“还可以”“不错”“不什么感觉”,其实他们并未认识到“费劲”这件事。再来,即使意识到了问题点,用户也无法正确的分析,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

用户的意见和行为并不总是一致的,用户并不会在详细模拟自己的使用情况后再去总结自己的意见,作为设计者,不应该只被动地从用户那里获取建议,而应该主动向用户提出方案,只有满足用户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潜在需求,才有存在的价值。

因此,设计者应该分析的不是用户的意见,而是用户的行为,行为数据是未经分析的新鲜数据,可以深度挖掘潜在需求。

简谈关于交互的那一点事_第3张图片
医生确诊不会只根据病人的口述判断病情,而是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知识去做判断,病人的口述往往只作为参考。

在传统访谈只能获取一小部分有用的用户体验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访谈方式——师徒式(Master/Apprentice Model)访谈。在这种关系下,用户为师父,采访人员为徒弟,徒弟要从师父那里“继承”他的体验。

基本流程:

1.采访人员“拜入”用户门下

2.用户一边演示,一边进行说明

3.采访人员遇到不懂的地方时提问

4.听完体验后,采访人员复述给用户听,检查是否有了解错误

这就是著名的背景调查法(Contextual Inquiry),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用户把自己的体验交给别人,这个时候他只会讲结论,从而可以提炼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产品设计中期,挖掘出用户的核心需求后,就具体落实产品设计、结构梳理、流程的制定以及交互规范的制定,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设计符合用户心理的操作流程及页面布局。

而在这中间,交互的工作核心在于设计隐形的用户操作反馈和指引(人机交互),怎样对用户做好点击反馈、警示提示,如何指引用户快速进入下一步,比如UI提示、手势交互、引导等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有大局观的指引,使用自然思维而非程序思维,遵循已成型的用户习惯,围绕用户的目的和行为来设计。用户心理学表明,同一份表单拆分几步让用户一步步点击比让用户集中在一份表单下完成来的简单、更能吸收和思考表单的信息,这说明分步让用户消化内容虽然流程拉长,但其实更便于用户的操作及浏览。

三、在开发后期,交互设计应及时跟进UI设计,完整呈现产品理念,以及完善交互说明文档(PRD文档),对接技术开发还原及走查。

总的来说,交互贯穿整个操作的始末,应用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交互,只有基础交互完善,才能去做一些情感化的设计,为产品加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谈关于交互的那一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