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板--浅谈大学生逃课

1.

大一忙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不听课。打着内容太简单或者老师在浪费时间的名号,公然刷着手机浑浑噩噩。

最可笑的是,突然想听课抬起头看老师时,发现偌大的阶梯教室里,目视前方的头颅寥寥无几。老师也是满不在意的模样,有一搭没一搭的继续讲。

学期末评奖学金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成绩。三个特等奖都被那几个什么课都认真听讲的“高中生”给捧走了。然后我开始怀疑,这看似没用的课,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都不傻,大学更是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平均每节专业课老师会讲两节知识点,用时一百分钟,然而自学浏览一遍最多只需要二十分钟,也就是相等时间我们可以看五遍。所以被固定在座位上一天,听着一个白发老头唠叨,岂不是浪费时间?

我上学期听了这笔账,吓了一跳。没想到我们这帮文绉绉的脑袋竟然能把数算这么明白。可总觉得哪不对劲,要是这样,我们打出生就被迫念书,可现在也可能提笔忘字;加减乘除学了六年,而且我还应该会继续算一辈子。那,岂不是都是浪费?

原来有些知识,是不能被量化的。


2.

在我的印象里,经常翘课的有三种人:

一种是洞察力极强自控能力又很恃才傲物的狂妄性学霸。智力超群,享受称赞。两三节课就足够他们摸清任课老师的路数,半个月就够把专业知识彻底分析透。

一种是压根不在乎专业、学分、文凭这些东西的富二代,大学只是他辉煌人生旅途的一个落脚点,按照获奖的剧本表演既定的情节,他只负责精彩,上天已经给好了安排。

另一种是处在两种人之间,他们发泄着后一种人的不满,自诩与前一种有相同的青春。坐在后排洋洋得意,对任课老师嗤之以鼻。只知道翘课的姿态很酷,那放荡不羁的模样惹得多少人羡慕。却没想过,这样放纵懒惰与逃避的代价是否能承受的起。

几个小时的大课,不碰手机很难。可一旦习惯,就变得简单。它考验的是一个人意志力的深浅,在书本之外,听几位大咖讲评,可能无关风月,却都是在一逗一句中开阔了视野,错过了,难再得。或许,也正是这几个看似不重要的瞬间,成了特等奖学金的分界线。

换个角度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屡屡挂科的同学在其他方面也并非优势明显。反思一下你逃的那些课,唯恐被别人“浪费了”的时间里,你做了些什么?它们是否被合理的利用了?还是仅仅止步于没打赢的王者,没刷完的剧?


3.

我认识的所谓“朋友”里,不乏侠义人士,他们最擅长说“No”,“垃圾学校,倒霉老师。”凡此种种,他们以“不好”为由,拒绝使用,又以不使用为由,拒绝承担。

我以为这是一种极度矛盾的心里,把瑕疵无限放大,大到盖过整块璞玉。除了几个公共选修课,我所见到的老师还都是教授级别,即使是在文凭泛滥的当今社会,没有点真才实学也不敢太三尺讲台上班门弄斧吧。

我不是在为大学老师开脱些什么,也无意谴责那些“自恃清高”的大学生们。因为我深知大学是趟深水,这里鱼龙混杂,所以,即便是优秀的老师,也有水平的高下。

“徒出于师”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现状。所以,我更想提出两点不太成熟的建议,来面对大学逃课、翘课、不听课的情状:

其一是,改正心态,把他作为跳板。的确不是所有的先生都适合师从,那就把他看做自己的一块海绵,可能今天派不上用场,到你尽力吸水就好。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会踩着它,蹦到更好的天上。

其二是,拒绝懒惰,为自己负责。我们擅长说漂亮话,可是一味的冠冕堂皇有时只不过是给自己的堕怠找借口,从而养成逃避、不负责任的思维模式。而一旦步入社会,思想的漏洞将是致命的。所以,一定要好好衡量课堂的价值,即便是决定逃课了,我建议你背上双肩包,推开图书馆,放下手机,别负了那段时光。

愿我们终能修够十足的分辨力,和二十分的底气。人生是门课,我们不能逃。

以上。



【想了很久的话题,很是拙劣的建议

码字不易  戳颗心再走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板--浅谈大学生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