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大女生包丽被男友折磨自杀的新闻,刷爆了许多人的朋友圈。
大家一边悲痛于包丽的离去,一边谴责那位害她自杀的渣男牟翰林。
今天,主页君朋友圈的焦点突然变了,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PUA,都在晒某PUA公众号的好友关注人数。
更奇葩的是,主页君一大早查的时候,还只有几位朋友关注,结果到了中午,人数已经上涨到了十几个。
难道这场悲剧的意义,就是为PUA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
PUA不应该是这场悲剧的焦点
今天一早,《奇葩说》辩手黄执中发了一条微博。
微博配图中,是一位女生的求助。
在女孩发来的聊天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原本只是想谈一谈包丽自杀的新闻,结果没想到一再被男友说“矫情”。
他甚至还威胁女孩说,“你再废话,我就揍你。”
图片来源:黄执中微博
主页君一边看一边觉得:这个男生,妥妥的牟翰林2.0啊!
其实和包丽一样,这个女孩也意识到了这段关系的不正常,也有反抗之举,可是出人意料地,两人都选择了忍受。
图片来源:黄执中微博
在主页君看来,这早已超出了PUA的范畴。
PUA这个词,虽说算不上什么好词,但它原本是个中性词,说的是男性如何通过技巧和心理学应用,去接近、搭讪自己喜欢的人。
而具体到这两个案例,完全是一种精神控制,这两位渣男利用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对女性一再施压。
他们把“女生应该圣洁”“女生应该听话”这样的牢笼,扣在他们的女朋友身上,摧毁她们的自我意识。
可怕的是,原本我们以为,牟翰林的无耻之举只是个例,现在看来,这个社会还藏着无数个牟翰林这样的男人。
某篇讨论包丽自杀事件的文章下面的评论
而我们在热火朝天地讨论PUA的时候,相当于给他们找了一个替罪羊,让大众在对着一团棉花挥动拳头,而忽视这背后隐藏的一个现实:就要2020年了,这依然是一个对女性极不友好的男权社会。
而女性要想在这个社会好好活下去,不得不时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在这里,主页君想给所有的女生推荐一部纪录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它可能不会帮助大家避开所有陷阱,但对于那些仍处于迷茫之中的女性来说,金斯伯格的故事也许会带来一些光亮。
一位独立女性的成长
这位在镜头中略显羞涩的老太太,就是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她是美国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现任最资深的女大法官。
别看她如此羞涩,她在工作中特别强硬。
去年11月,85岁高龄的她一不留神摔断了3根肋骨,可是她硬撑到第二天早上才去医院。只住了一晚上院,就跑回家开始办公了。
而由于她的自由派立场,她屡次遭到政敌的辱骂:有人说,“她是女巫,是恶棍,是女魔头”;有人说,“她绝对是世界上最卑鄙无耻的人类之一”;特朗普更是评价说,“她是最高法院里的耻辱”。
然而,她赢得了大多数民众的喜爱。
人们为她创作表情包:
在万圣节的时候打扮成她的样子:
《生活大爆炸》剧照
甚至有人把她纹在自己身上:
大家纷纷夸奖她说:
“如果世上真有超级英雄,必然是金斯伯格的样子!”
“我们不顾一切保护金斯伯格!”
“我爱她,因为她与偏见、不平等做斗争。”
1933年,金斯伯格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姐姐因病早逝,作为家中独女的她,备受宠爱。
母亲并不因为她是女孩便疏于教育,而是常常带她泡图书馆。
从母亲的教育中,她学到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成为淑女,以及保持独立。
“成为淑女”的意思是,不要让无谓的愤怒等负面情绪占据你的心灵。
而“保持独立”是说,如果你能遇见白马王子并与其度过余生,这当然很好,但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
然而,母亲在她17岁的时候因癌症去世。
后来,她在被任命为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致辞中说到了母亲,“她是我见过最勇敢也最坚强的人,我祈祷她所期盼的时代早日到来,等到那天,妇女能够梦想成真,女儿会像儿子一样被父母疼爱。”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的独立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母亲。
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时,她和其他的女生不太一样,好友评价她说,“她不参与闺蜜八卦,也不会打电话和我们说起周末发生的事,她是个深刻的思想者。”
也就是在这里,她幸运地遇到了她的一生挚爱——马丁·金斯伯格,并在毕业后与其结婚。
马丁和其他的男生也不一样,他从两人相遇的第一天开始,就深信一个女人的使命,无论是在家相夫教子,或在外冲事业,都跟男人的责任同等重要。
而且,马丁是第一个关注她学识的男孩,她不用像当时的其他姑娘一样,把自己聪慧的一面隐藏起来。
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金斯伯格和丈夫一起考进了哈佛法学院。
那时的她,已是一个一岁女孩的母亲。
当年,哈佛法学院全院500多名男生,女生却只有9名。
在学校的一次晚宴上,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直接问这9名女生,“你们为什么来哈佛抢男人的位置?”
而有一次,她要去哈佛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学习,却被门口的保安拦住不让进,保安给出的理由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因为你是个女人。”
不仅如此,上课的时候,教授也有意不让女生回答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女生压根就听不懂内容。
不过,金斯伯格依然凭借她的聪慧和超乎常人的坚强,一次次让人刮目相看。
就在两人入学后不久,马丁被监测出了癌症。
那时的她,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课业,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和患病,有时每天只能睡2个小时。
可即便处境如此艰难,她还是当上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编辑。
在这之前,那些男生没有一个相信她会成功,因为要想当上这个编辑,得在这500多个人中,学术成绩排到前25位。
后来,马丁的癌症奇迹般地痊愈了。
接着,她追随去纽约工作的马丁,转学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
在哈佛和哥大,她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可到了毕业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律师事务所愿意雇佣她,只因为她是女人。
直到她在哥大的教授威胁说,“如果不要她,以后再也别想我给你推荐哥大的学生”,她这才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些个人经历让金斯伯格意识到,这个社会赖以运行的规则是错误的。
那时的美国,性别歧视甚至被写进了法律里。
比如,在美国的大部分州,雇主能以怀孕为由,合法地解雇孕妇;女性在申请贷款时,必须提供丈夫的共同签名;有十二个州的法律规定,妻子不能以强奸的罪名起诉丈夫……
于是,在70年代,已经觉醒的女性开始走上街头,抗议示威,而不喜欢社会运动的金斯伯格,也开始在自己擅长的法律领域,为女性争取权利。
改变了美国的金斯伯格
70年代,金斯伯格与他人一起创立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妇女权利项目,还参与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专注于女性权利的法律杂志《女权法律报道》。
成为律师后,金斯伯格不遗余力地将涉及妇女权利案件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以造成更大的影响。
为女性争取权益时,她和平时判若两人,桀骜不驯的气势任谁也要忌惮三分。
有一次开庭,法官问她:“苏珊·安东尼的头像都上一美元硬币了,你们女人干嘛还抱怨男女不够平等?”
金斯伯格回答说:“阁下,当然不平等,因为那还只是辅币。”
硬币上刻有美国女权运动先驱者苏珊 ·安东尼的头像
1973年,她开始了在最高法院的第一次辩护。
本次案件的原告是一名叫做萨朗的空军女军官,她发现自己在结婚后,没有拿到其他已婚男性军官都有的住房补贴,她以为是弄错了,于是就跑去问上级。
结果上级直接跟她说,“能够让你参军就已经是很大的照顾了,你还想要什么?”
她一级一级地投诉,然而得到的答复都一样。金斯伯格知道这件事后,表示了强烈的兴趣。
最初,她们的案子在州法院进行,败诉。接着,她们上诉到最高法院。
面对法庭上的9名男性大法官,金斯伯格援引了著名废奴主义者Sarah Grimké的话:
我要求的并不是人们因我的性别而为我提供特权,我要求的只是同胞们将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拿开。
她滔滔不绝,讲述了美国历史上女性曾经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法官们听得入神,一次也没有打断她。
最后判决结果,8:1,女军官胜诉。
其实比起女权主义者,“平权主义者”的称号更适合她,在她代理的官司里,也有不少是为遭受不公平对待的男性争取权益。
1975年,金斯伯格接了一起歧视男性的案件。
原告史蒂芬的妻子在生孩子时由于羊水栓塞过世,他想去申请单亲津贴,结果被告知,只有单亲母亲才能领取津贴。
案子同样打到最高法院,最后全票通过胜诉,9名大法官一致判定,照顾孩子的单身父亲也有权领取单亲津贴。
金斯伯格借此告诉世人,性别歧视伤害的是社会上的每个人。
整个70年代,金斯伯格在美国最高法院打了6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官司,其中5个胜诉。
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性别平等的观念在美国深入人心,同时在法律上也有了保障。
1993年,比尔·克林顿提名金斯伯格担任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参议院表决时以96:3的高票通过。
这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影响了最高法院历史上几个最重要的女性权利案件,坚决支持妇女堕胎权利与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因此,她也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内最富有争议的自由派法官之一。
金斯伯格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
“经常有人问我,最高法院里要有多少名女性大法官才比较合适?我总是回答说,要有9名。听到这话大家都很震惊。可是,很多年里这9人全是男性,却从来没有人觉得那有什么问题。”
她在宣布支持妇女堕胎权利时,给男女平等下了一个定义:
“男女平等的本质是,女性要成为自己人生的决策者,这对于女性的生活和尊严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言论,照亮了众多美国女性的人生,也希望对大家的人生有所启发。
“好女孩”太多了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坏女孩”
关于此次北大女生包丽自杀事件,作家李静睿发微博说:
如果那个女孩子真的完全被精神控制,这件事也算逻辑通顺吧,但她其实不是的,她整个过程都有反抗,她也知道自己掉进了深渊,一直想往外爬,但他妈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爬不出去。这种“他妈的不知道怎么回事”真是让人发狂,好像性格、际遇、社会文化和运气混杂在一起,组成了一张天罗地网,她根本没有机会逃出去。
在我们的社会语境下,对一个女孩的最高赞美永远是温柔贤淑,从小到大,不管是周围的人,还是身处的社会环境中,都在要求她们做听话的好女孩。
整个社会都在漠视她们的价值,和她亲近的人才有机会利用她们的脆弱与不安。
《无心法师》作者尼罗发了许多当代中国女性生存状态的微博,主页君在看这些微博的时候,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
关于女性的处境,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
如果她专心于学习、运动、职业训练,或某种社会政治活动,就不会整天想着男人,对自己的感情或对性冲突的关注,也会小得多。
然而,在把自我实现为一个独立的个人方面,她仍会面临比年轻男人更多的困难。如我指明的,家庭和社会习俗都不会赞成她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而且,她即使选择了独立,也仍会在自己的生活中给男生爱情腾出一块地方。她很可能是在担心,如果完全献身于某项事业,她会错过自己的女人命运。
所以在如今这个时代,比起男孩子,女孩更迫切地需要自由和反叛。
在之前被家暴的宇芽和如今自杀的包丽背后,还有无数个好女孩的价值被人漠视,被人操控,被不平等的社会所裹挟。
这个社会的“好女孩”太多了,而我们需要更多像金斯伯格这样敢于反叛的“坏女孩”。
她们不受控于传统观念,把个人价值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不成为任何人的附庸,为自己的未来好好活着。
主页君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ref:
http://www.hqrw.com.cn/2016/1227/59383.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6FOsdqzl51wVyfgQr7zVBw
本期推荐阅读:
回复今日关键词【女CEO】,来了解一位创纪录女性CEO的故事《纽交所226年迎来首位女CEO,这个无畏女人打破了华尔街最后一块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