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坚持自杀30年的男人,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这个坚持自杀30年的男人,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乐死类型电影,有很多。

在这之中,《死亡医生》、《雨中的请求》、《弥留之春》是比较经典的代表作。故事支线单一,出场的人物也不多。

全程围绕“怎样安乐死”这一主线出发,和大众探讨这件事情存在的意义。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部和安乐死有关的电影。

不同的是,这个故事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且形象都很典型,分为支持派、反对派和旁观派。

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旨在于缅怀故人,也在于重现「生存的意义」。

片名:《深海长眠》。

拉蒙,一名身材矫健的海上机械师。

目前为止,他已经在床上躺了20多年。吃饭要人喂,排泄需要人照顾。独自一人的时候,翻身喝水都是一个大问题,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对此拉蒙非常绝望:这样的日子我真的受够了,还不如一死了之!

这个念头,在拉蒙脑海里盘旋了接近30年,且一直付诸着行动:尽可能联系到外界支持安乐死的人士,让他们送自己一程。

遗憾的是,每一次,拉蒙的计划都被担心他的亲人打乱了。亲人们非常爱他,宁愿放弃自己的工作,也不愿意拉蒙在床上吃不好、睡不暖。

一旦拉蒙说出“我想要安乐死”之类的话语,他们就会不约而同,露出谴责的眼神。

有一天,拉蒙遇见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一个是单亲妈妈罗莎,另一个,是身患渐冻症的律师朱丽叶。

罗莎通过电视认识拉蒙,被他的才华和幽默所吸引,深深爱上了拉蒙。她深情的表示:就算是为了我,你也要活下去。

出乎意料,拉蒙没有被罗莎所感动,而是勃然大怒的指责。“不管我的意愿,执着留住我,你管这叫做爱?”

另一边,朱丽叶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

渐冻症使然,她对拉蒙的无助感同身受:不能抑制身体的枯萎,无法接受在生命濒临结束时失去自我意识,不愿毫无尊严的死去。

于是,她瞒着拉蒙的家人、偷偷和拉蒙站在了同一战线…

这部电影,上映于2004年,豆瓣评分8.3,是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镜头温柔、内核深刻,呈现出一个“人人都应该拥有死亡权利”的现实主题。

大师执导,实力演员加盟,情节贴近现实,极具共情力量。

以拉蒙和朱丽叶的爱情支线来举例。

他们是没有未来的。很有可能上一秒热情拥吻,下一秒失去意识。

但他们还是热烈的相爱了。不避讳看不见的未来,勇敢的活在当下。这份温柔的爱情支线,让这个残忍的故事稍显出美好的温暖。

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过幻想的镜头。

拉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待在床上,身体无法挪动,意识却穿过了山川与河流。

——听到潺潺流水的小溪声,看见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打量匆匆而过的人群,环顾所有无法触摸的事物。

最后,拉蒙见到了大海,一望无际,深不见底。他站在岸边,目光是见到情人一般的深情。

终于,他重新跳了下去。在告别了20余年的海水中畅游,再一次体会到自由的感觉。

这种意向,让故事基调更加沉重。观众会情不自禁同情被束缚的拉蒙,也会被他不顾一切寻找自由的精神所感动。

故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里就不接着剧透了。能告诉大家的是:拉蒙感到非常幸福。

他坚持了将近30年,一次又一次把大众忌讳的“安乐死”摆到台面上来讲。

终于,他变成众人口中的最值得关注、最值得尊敬的人。

另外,影片的音乐也非常恢宏。总是戛然而起,出现在每一个幻想场景中。

那个时候,观众的情绪是惋惜的:从旁观者角度见到了拉蒙的执着,见到他日复一日躺在床上的痛苦。

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在绝症病人毫无意义的生活中,死亡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就像故事中拉蒙和不赞同安乐死律师的对峙一样。

律师说:“没有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拉蒙反驳:“没有自由的生命不是生命。”

每个人的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一样,选择自然就会不一样。生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与此同时,它并非必须执行的义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坚持自杀30年的男人,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