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今天 “新生大学”(xinshengdaxue)发布的文章是:
《520 特辑:吸引的终极奥秘》
识别下图二维码转至该篇文章:
以下是《共同成长社区》第 36 次分享,分享者是李富佳。
个人简介:
李富佳,毕业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主修电子信息工程。目前,在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海外存储产品经理一职。业余时间喜欢参加马拉松比赛,每年至少参加 2 次全马,最好成绩为 3 小时 44 分,目前正在备战 10 月份 70.3 合肥铁人三项赛;坚持冥想,基本每日冥想至少 10 分钟;早起写晨间日志;持续打卡,某一段时间持续做某一件事并通过打卡来监督自我成长轨迹;看对成长有帮助的书;组织或参与对成长有帮助的活动和旅行,每年至少 2 次自助旅行。
微信: lifujia0904
《共同成长社区》的分享,并不是 “私密” 的,我们不在乎分享内容是否流出去,事实上,我们会主动拿出绝大多数的内容分享至社区之外 —— 因为所有的分享,最终传播得越广越有价值。
若要进一步了解《共同成长社区》,请在后台点击 “收费社群” 的子按钮 “共同成长” ……【请注意:共同成长社区已停止接受直接加入,请参阅这篇文章。】
我在《我是如何打造我的成长系统的》文里提及过平衡轮,如果想让平衡轮旋转起来是需要内部驱动力的,要寻找至少一个能让自己有动力的点,先以该点为突破口,思考该点与其它几个点的链接关系,持续地带动其它点不断前进。在我看来,我想到的能够持续不断驱动我的一个点就是运动。在《线条:最有效的思考辅助工具》一文中也提及过,如下图所示,运动更依赖的是技能,学到了就是自己的。
我是从 2014 年年底才真正地开始持续运动并且坚持写锻炼笔记的,持续记录的运动笔记已经有 330 多天,其中包括跑步,游泳,骑行和爬山的一些运动后的心得和体会。在这 330 多天的日子里的持续运动和坚持记录以及定期检视,切实地影响着我以及我身边的人。
下面就运动与平衡轮的几个点上的关系我分别来阐述。
运动与目标管理的关系
每年我都会给自己设定几个有针对性的目标,我想以某一个具体的已知赛事或考试成绩等为目标,并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让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快速成长的最好方式,实际上我也是这么做的。
拿 2016 年年初的厦门马拉松为例子,我是在 2015 年 5 月份秦皇岛马拉松结束之后给自己设定要跑厦门马拉松的,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刷新个人最好成绩(在 3 小时 45 分钟内完赛),从那天起到厦门马拉松开始还有 6 个多月的时间。由于工作原因自己有做过项目管理的经验,同样地,我将这种经验运用到个人目标管理上(项目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网上一搜一堆,我在这里就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不做太多的赘述)。将已经设定好的目标,经过有一定数据参考的头脑风暴后,用思维导图进行目标拆解,分解每月的跑量,以及每周的训练目标上,再将时间表写到项目管理工具软件 Project 表格里,接下来就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坚持地执行下去,由于天气或工作原因,行动中我会阶段性地调整目标和计划,但总的目标是不变的。
这个过程让我第一次学会了将工作中的项目管理技能移植到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上面来。同样的,该方法也适用于我设定的其它的目标管理。
运动与健康及生活的关系
说做就做,经过大约三周的执行总结之后发现最好的锻炼时间是在早晨,一是这段时间是自己的且不会被打扰,另一个原因是晨练期间可以迎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伴随着日出运动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从天黑运动到天亮,然后再享受美味的早餐。
而早起的最好办法就是早睡,为此我基本戒掉了熬夜的习惯,一般超过晚上 11 点的事情,非特殊情况,我基本都会安排在第二天早晨早早起来处理,而且越到周末我睡得越早,平时我都会将周末的早睡当成一周内的一种小确幸(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是稍纵即逝的美好,源自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每每想到上班前就比同龄人在当天提前过了好几个小时就感到很幸福。
慢慢地自己的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好,自然就不用频繁地往医院跑了,还记得上一次因病去医院已经是 3 年前的事情了。这次调整对于之前很少吃早餐,经常熬夜且一觉睡到早八点的我而言,算是行为层面的一次洗礼。
运动与朋友的关系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交友圈子也逐步地做了进一步的更迭。刚开始是不知道怎么运动才好,后来经过朋友推荐,加入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圈子,大家都在晒自己的运动笔记还有饮食,跑量,游泳量,骑行量以及各自的运动装备等等,这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原来运动还可以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同样的我也尝试着学习写运动笔记,持续地写运动笔记并且分享到运动群里,慢慢地,也发现自己在运动方面也逐步地上手了,也能够适当地指导一些新人运动。大量分享运动笔记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吸引了很多想要运动或已经在持续运动的群友主动加我为好友,就在 2014 年至 2015 年我的朋友圈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上千人,都是这些运动好友互动之后带来的额外惊喜。
同样运动也不分国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出差或旅行,晨练时段都能遇到各种各样爱运动的人,擦肩而过的瞬间默契的眼神或不经意间的招呼已经成了再好不过的问候。
运动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在平时的生活里我和陌生人沟通的时候都是很紧张,常常一句话说出去之后,总是上气不接下气,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沟通技巧,方法论也听过学过很多,自从有意识地锻炼自由泳后,回家在写锻炼笔记总结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我能够做到放松并掌控好呼吸,我会游得非常舒适;可一旦呼吸节奏紊乱,就会带来紧张感,在水里我就容易慌乱,且经常呛水,就在当天写运动笔记做总结的时候,我发现水中的呼吸节奏和与陌生人沟通的时候的呼吸节奏出奇地一致,无非就是对象不同,前者介质是水而后者是人,可以确定的是我和这两者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导致了我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
找到了长时间未解决问题的原因,真的令我很兴奋,第二天我和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再出现聊天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我会刻意地去关注呼吸节奏,发现一切都变了,我能够在稳定呼吸节奏的过程中进行良好交流的同时,思维较之前会更活跃,这也和我在训练课堂里听到的一句话:“人往往在放松的环境下具有创造力。” 不谋而合,体验后真的是这样。
另一个在个人成长方面收获较大的是耐力与坚持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不退缩精神。有些坎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没过去就是没过去,在运动中我能够想到的这么一个坎是马拉松的 “撞墙” 时刻。当生理极限来临时,是再前进一步还是选择退赛上收容车,都是一个选择,有的时候身体条件真的允许的情况下,再坚持一下,就真的能过去了,那道坎切切实实地拦下了很多人,但也确实改变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一些人。后来才知道我们是可以通过平时的合理准备和赛场上的稳定节奏以及合理补给来避免撞墙发生的。
参加相关有挑战的赛事,我的建议是还是要在平时多积累,“只有平时非常努力,才能在比赛的时候看起来毫不费力”,事实真的是这样,不忘初心且较有耐心地准备一个目标赛事在我看来至少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对自己负责的宝贵品质。身边的人都看我完成马拉松比较容易,但我深知那背后是切切实实需要努力才能够够得着的一个高度。一切都靠积累,也适用于运动。
运动与工作的关系
自从主动系统化运动之后,熟悉了各个运动圈子的管理模式,这让我萌生了想带同事一起运动的想法。我深知处于 IT 行业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若想要一个团队或企业有持续战斗力的话,好的身体素质是基础,而一个良好的身体是需要持续运动才能够获得的,为此我在公司内创立了跑步群,到目前为止已经有 200 多天了,这也切切实实带动了一些同事从跑三公里就大汗淋漓,到能够轻松地完成半马或全马。好的身体带来的回报是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良好的人际互动,大家闲聊的时候开始有了共同的运动方面的话题,这让我在后续的工作中对资源的协调以及任务沟通上比之前要更顺利一些,反馈到实实在在的结果上就是团队以及个人绩效的提升。
运动与娱乐休闲的关系
每年我会安排一到两次假期外出旅行,自从刻意运动之后,运动装备都要随身携带。而为了让每次旅行更有意义感,我想到的是去跑各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抑或是通过马拉松或铁人三项这类赛事活动来用身体丈量一所城市。下图是 2015 年的时候在迪拜棕榈岛跑的运动轨迹。
当时是在迪拜出差的时候,晚上刚好有时间,就和同事提议去跑一下棕榈岛,当时跑完棕榈岛之后,就有一种登上高山,站在山顶将山踩在脚下的征服的感觉一样。事后想来或聊起来都很有趣。
最后做一下小结,运动与各个维度的关系点:
1. 运动与目标管理的关系
2. 运动与健康及生活的关系
3. 运动与朋友的关系
4. 运动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5. 运动与工作的关系
6.运动与休闲娱乐的关系
其中每个维度因运动引起的一点微小的调整,都是我阶段性的进步,在思维层面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也在不断地改造着我的大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运动所能带来的好处不限于我今天描述的这些,同样运动之后所创造的可能性真的很多,不信你试试?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