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NBA总决赛,骑士和勇士球迷动不动怼在一起,上来就是一顿狂杠。于是.....里程碑式的“骑士勇士球迷对骂群”诞生了。
不需要任何前奏和铺垫,拎包进群,直接开骂。在这里,本姨妈只想说一句:湖人总冠军!
其实节奏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快的,大家也和和气气先走个流程,报个家门,再坐下来有序开骂。
渐渐地,不记得谁家球迷先带头开始B-BOX和rap,场面一度热辣到一发不可收拾。像我这种既不会B-BOX又不会rap,偶尔只会老烟嗓来几句慢歌的新手小呆逼,根本跟不上大佬们的节奏啊。
在群里潜伏了一阵儿,几个回合听下来。我发现,还是勇士球迷比较多才多艺啊,唉,心疼老詹。
互联网就是个大蜘蛛网,球迷们多才多艺的佳话一下子就传开了,网友看了就说了:这么好玩的游戏居然不带我们玩儿?只有骑士勇士对骂群怎么行,那其他家的球迷怎么办,不懂球的朋友怎么办。
于是就有了吃不吃香菜对骂群、渣男渣女对骂群、南北对骂群、咸豆花甜豆花对骂群。当形式慢慢大于内容,当初建群的目的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喷就好了,谁还在乎喷什么呢?
所以任何可以势均力敌的话题,都可以作为骂战的导火索。全世界的矛盾,仿佛一瞬间被点燃,简直百家齐放、百花争鸣。
在对骂群里辩友,有可能是压力山大的白领、有可能是闲得抠脚的大学生、或许还有凑热闹的00后脑残粉。AVbody都可以随意设立自己的身份,以任何姿态开骂,妈耶,仿佛得到了新生惹。
只有躲在这样一张虚假的面具背后,用这张面具做挡箭牌,才敢如此酣畅淋漓地发挥,反正出了事儿是抓群主,又不是抓你咯。玩到深处,花样更多,简直置群主生死于不顾。
直男直女群有男高音和女高音互怼的、周星驰群里有狂笑互怼的,甚至还有群内部鄙视链:会Bbox和rap的请优先骂人,然后是绕口令和肺活量选手,最后是大嗓门和NMB队伍,请按身份有序发言。怎么滴,这一届网友的花样还是不容小觑的。
在对骂群的开始,我只觉得这个是社会矛盾的激化,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撕裂和群体对立。对骂群作为一个情绪的发泄口,是当代社会的刚需。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群出现后,我渐渐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在群里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就是只要你每说一句话,立马都会有对立面的群友出来反驳,这种能够迅速获得反馈的快感特别神奇。
就连刚进群的时候礼貌性的问一句:需不需要走程序。就被指着鼻子骂了,哎哟我这暴脾气一下就上来了,谁还管得了这个群该骂啥,谁骂老娘老娘就骂谁,谁敢艾特我我就骂谁!于是就展开了一系列人身攻击的对骂,一来一往有去有回,拼的不是脑力、不是智力、是体力!
这就是传说中的:念念对骂,必有回响。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群宠,可能无法体会这种被“秒回”的幸福感。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经常一说话,群里就安静下来的冷场帝。那么这样一个对骂群,真的太适合你了。为了弥补你受伤的小心灵,我很鼓励你去多参加这样的组织哦朋友。
其实纵观群内,那些带着面具的骂街队员,显然在生活中并不是那么的暴脾气和出口成脏,他们只不过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试图获得关注与反馈。更准确的说法是当今的年轻人普遍缺乏反馈,特别是情感上的反馈,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反馈。
在微信有了群功能之后,吃个饭建个群、打个牌建个群,一个宿舍甚至有七八的小群。我们之所以加入微信群,原因基本是为了得到互动,在别人的反馈中得到自己的存在感。
但一般的微信群碍于这样那样的问题,很难维持活跃度。比如在群里谁成为最后一个发言的,就很尴尬;或者以牙还牙选手会认为,你不回我我就不回你;还有一些静观其变的渔翁。
这样那样的原因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冷场,而多次冷场这个群就渐渐沦为“死群”。
但是,对骂群就不一样了。在这里,没有群规、没有面子、没有尴尬、更没有冷场。
其实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坏情绪想要发泄,只是想让自己有点情绪罢了。所以在这种刻意被一分为二的使用场景之下,你拥有无数个给你反馈的对方辩友。无论你任何时候抛出任何观点,都会有对方辩友接招,招招致命,弹无虚发。
对于许多发了朋友圈,发现反馈量不佳都会删圈的朋友来说,这样的反馈,实在是太珍贵了。
因此,这句骗小姑娘的鸡汤是时候该改一改了:会对你秒回的人,除了爱你的人,还有你对骂群里的反方辩友。
反馈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就像你谈恋爱的时候,对方没有秒回,你就会觉得他是不是在外面有狗了。当你内心的爱充盈的时候,才会不去想反馈这种事。
就拿单身狗来说,周末在家刷刷抖音、逛逛微博,或者窝着看部电影,这些时候还算充实。但是,也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想要与人交流:一个有趣的抖音、一个装逼的微博,电影里女主角渣到想骂人的演技,都好。
一个人在地铁上、走路、等车的时候,不停地打开手机,其实是在掩饰孤独。
在互骂群求反馈,被骂总比被忽略的好,这样的社会,其实是太缺爱了。
但是,即使是那样强烈获得了“爱”又如何。关上手机,你的世界又只剩下你自己了。
同名原创微信订阅号:楼上的姨(loushangde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