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助力贵州水城县菌种场做大做强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菌种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工艺,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水城县菌种场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菌棒生产线上不停忙碌着,在他们的熟练操作下,金黄色木屑通过淋水、搅拌、装袋、吸贴、灭菌、接种等工序,“变身”成菌棒,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走进标准化养菌棚。作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水城县菌种场承担着全县13个乡镇27个基地的菌棒供应工作。

贵州省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祥介绍:“我们现在满负荷的生产,一天生产30万棒,现在接好种就往后面这个标准化养菌棚里摆放,在这里面摆放40天左右,就可以拉到全县的基地种植。”

在做好菌棒生产供应工作的同时,菌种场还在食用菌品种的选择上下功夫。为了增加效益,菌种场瞄准了市场面广、价格高、回本快的黑皮鸡枞、红头竹荪、羊肚菌等品种,并专门引进了生产线。

水城县农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雨介绍:“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品种,因为我们水城县的气候,一年四季相对比较平均,都是十几度,像一二十度这个样子。它的湿度,还有它土壤的酸碱度都特别的适合种植这些,比较稀有珍贵的食用菌品种。”

自2019年1月生产运行以来,菌种场已生产菌棒2240万棒,产值达到8960万元。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用工需求也日益增长,菌种场成了周边群众务工的好去处。杨梅乡姬官营村贫困群众沙吉军一年前经过报名培训,成为了菌种场里的一名产业工人。现如今,像沙吉军一样在菌种场里稳定就业的就有260余人,其中贫困户80余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为此,水城县菌种场积极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接,不久前,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水城县食用菌专家工作站”“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水城县食用菌种试基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水城县食用菌实训基地”在水城县菌种场挂牌。与中科院的合作,将有效推进水城县菌种场做大做精做强,提高全县食用菌产业科技水平和保障能力。

水城县农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雨说:“我们水城县菌种场在技术方面,现在已经和中科院达成共识,依托中科院的科学技术团队,在我们这个地方成立实验室,工作站,全方位的指导我们从菌棒的生产,菌种的制作,以及基地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全方位的为我们做一次大型的诊断。菌种场今年我们的目标任务是生产四千万菌棒,明年我们力争突破一个亿,保底八千万棒。”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助力贵州水城县菌种场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