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08 - 信息反饋階段的認知偏差

出處 陸蓉:行為金融學 08 - 踩過的坑為什麼還會踩?信息反饋階段的認知偏差

  • 為什麼人很難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而逐步消除認知偏差。
  • 幾種常見的偏差 - 自我歸因、後見之明、認知失調、確認性偏差、神奇式思考。你已經看到結果了,但對待結果的態度卻有這些認知偏差,讓你重蹈覆轍,而不是越來越理性。
  • 自我歸因,是人容易把好的結果歸於自已的能力,而把壞的結果歸於他人或者客觀原因。盈利了,統統歸因於自已的能力,失敗了,統統歸因於他人。導致你沒有找到盈利和虧損真正的原因。
  • 後見之明,指的是,當事情已經出現結果之後,誤以為自已早就知道結果的一種幻覺。人們經常在某些不確定性事件的結果出現後,覺得似乎"我早就知道是這個結果"。
  • 認知失調說的是,當事情出現的結果與預想不一致時,人感到一種不協調的痛苦。為避免這種痛苦,可能會對事實選擇視而不見或故意歪曲。讓你收集不到全面的反饋。
  • 確認性偏差,指的是人一但形成一種觀念,就會從肯定自已的一面尋找証據,而不傾向於從否定自已的一面尋找証據。"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金融市場上,實際情況是,正面和反面的信息都有,你只是在有目的地選擇對自已有利的信息,通常,你總是能找到你要的信息,但這並不代表你的決策就是對的。
  • 神奇式思考是將相關性誤以為因果關係而致。大多數篤信股票投資技術分析的人,會根據技術指標來進行投資,盈利後認為某些技術指票對於指導投資非常有用,這就是一種神奇式的思考。
  • 正確歸因、盡量用反例來思考、尋找因果証據,可以幫助你改善信息反饋階段的認知偏差。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為金融學#08 - 信息反饋階段的認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