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

为什么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_第1张图片


杨焕明老师:


见信好。


二十多年前,在协和医学院,您是我的遗传学老师。医学院的学生,睡得晚,起得早,中午睡一觉儿。遗传学课是下午第一堂,所以您每次看到的场景,是三十个男女蓬头垢面、睡眼惺忪地梦游进课堂。您是温州人,普通话有严重口音,下午第一堂课本来就困,在您的温州话遗传学的宣讲下,一多半梦游进来的同学,彻底进入了梦乡。那时候的协和医学院,如果出现一门不及格,学生就拿不到博士学位了。同学们睡多了开始害怕考试不及格,于是推荐我去和您说:既然您是留美归国的特殊人才,能否全部用英文上课?您那时候脾气就随和,说,好。等您换成了全部温州腔儿的英文授课,更多同学进入了梦乡。同学们于是推荐我再去和您说,让您再改回普通话。您说,不要纠结于我如何说话这件事儿了,不要担心考试过不去,我会给书面考试提纲的。


在您说您会给出书面考试提纲之后,我也进入了梦乡。到现在,除了CGAT、唐氏综合征、23对染色体、双螺旋模型等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知识点之外,您教的遗传学,我都遗失在似水流年里了。


二十多年后,第十一届国际基因组大会在深圳新建的国家基因库召开,其中一个新的模块是科普嘉年华。您让我一定参加,我感觉很困惑:一起喝喝小酒、吹吹牛屄、不知老之将至,没问题,但是科普和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请我?您做了科普嘉年华的开场,我又一次听到了熟悉的温州普通话夹杂着的英文。听完之后,我明白了科普和我的关系。科盲远远多于文盲,科普无界限,求真靠我们。


第一,不要以为我们早就懂了的科学常识绝大多数人都懂。


发言的最开始,对着台下的好几百人,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问完,我观察了一下,大庭广众之下,台下绝大多数男生的第一反应是伸手摸向自己的裤裆,还有个别女生也下意识地伸手摸向自己的裤裆。我马上制止住大家的冲动,强调了一下,这个事实已经被大样本调研证实过了,大家不用通过自己的个例再次验证,有知道为什么的请举手。之后很少几个男生举起了手,其中一个的回答是:“因为怕两个睾丸在同一水平线上相互碰撞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我把这个问题贴到个人的微博上,比较奇葩的答案包括:


“因为可以翘二郎腿不硌着蛋。”

“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睾丸需要从腹腔逐渐下降至阴囊。左侧睾丸比右侧先下降,所以比较低。”

“天呐!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有什么病,原来你们也是啊?吓死我了!”

“是因为地球自传吗?”


在这封公开信里面,我就不公布标准答案了,最好的学习,是怀着疑问自己去寻找答案。我想和您印证的是,我们早就懂了的科学常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不懂。隔行如隔山,哪怕都是受过高等科学教育的,彼此专业不同,对于对方领域的陌生程度超乎想象。


第二,不要以为科普这些科学常识没有用。


沿着上面那个问题说,有多少人因为发现自己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而苦恼?其中多少人为了这个去了医院?多少去医院的人被无良医生骗着接受了过度治疗?我不是泌尿科大夫,我不知道,但是我猜测,在全国范围内,这不是极小的数字。


再举个妇科的例子,“宫颈糜烂”这个词困扰了多少妇女?引发了多少过度治疗?给妇女造成了多少伤害?我不想用咨询公司练就的估算技能去估算,我知道,这些数字惊人。


第三,不要以为科普是个孤独的工作。


科普是有人看的。这里再问一个问题,中国建国以后销量最大的科普书籍是哪本?不卖关子,我在这里作答:协和医院妇产科集体创作的《新婚必读》,听我导师郎景和大夫说,销量是千万级别。


科普是有传承的。上次大会,有您这样的长辈,也有比我小十几岁的非常高产的年轻科普作家。年轻人在台上又跳又唱,中英文俱佳。在这个年纪,似乎什么罪都能受,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牛都敢吹,无论多高远的目标,做着做着就实现了。我佩服您对于科普的远见、耐心和热情。您凝聚起年轻人的这股劲儿,什么事儿都能办成。


以后,除了陪您偶尔喝小酒、吹小牛之外,我也陪您做些科普的工作。等我小说灵感耗尽,我写个科普三部曲:《新婚必读》《性瘾必读》《怕死必读》。

为什么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