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有枇杷树 | 果事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句话来自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500年后,《项脊轩志》被编入了众多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成为标准的文言课文之一;而很多经历过“朗读并背诵全文”之痛的学生们,后来却特地回头在这些满目琳琅的文言散文里,翻寻出这一看似不起眼的陈述句。

因为它被众多网友评为“最感人的古文诗词之一”,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千古名句同列。但是,它没有像后面这些名句一样逐字珠玑,一句平淡的陈述句,只是自然朴实,暖心实意,赋到沧桑句便工。

庭有枇杷树 | 果事_第1张图片

归有光是江苏昆山人,那时候江南地区的名士都会在自家庭院里选择种植枇杷,最为知名的是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园内群植枇杷20株,郁郁葱葱,待五月果实挂枝,满树黄金。之所以名人雅士都喜欢栽植这种果树,源于其秋萌、冬花、春实、夏熟,承四时之雨露,备四时之气,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枇杷在南方是最为好长的果树之一,有时候将食用过后的果核随手丢在边角,只要有光,它就可能隔些天蹿出一小株枇杷苗。或是有一天,妻子和归有光在项脊轩庭中惬意散步时,她发现了角落里的这株小苗,于是提议丈夫不如将其移植下如何?往后还能有枇杷摘食?归有光微笑着点头,二人一通小忙活后,小苗另立欣然。归有光放下刚刚卷起的袖子,搀着孱弱的妻子落座,笑着跟她讲起一则关于“枇杷与琵琶”的趣闻。

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有位著名的画家叫沈石田(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有一次,他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并附有一信。信中说:“敬奉琵琶,望祈笑纳。”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一盒新鲜的枇杷。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见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诗自讽:“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庭有枇杷树 | 果事_第2张图片

妻子听到这里,竟也忘了扶起云袖遮口,酣畅而笑。归有光见之,也欢笑而和。时光一下子流淌而逝数年,枇杷树四季又四季轮番,枇杷果一年复一年飘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是我脑里的小剧场演的……但动人故事总有一些共通点,很多沉重的情感确是时间和空间叠加给予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开头写道:“很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又如,东晋大将桓温率兵北征,经过金城,见到他在琅邪郡当官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十围之粗了,他不禁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站在庭中,归有光睹物思人,物是人非。

之于枇杷的生性和价值上,我认为它略像时下流行的暖男,喜光、生长缓慢而四时皆趣,性温,润肺。而之于枇杷的文化故事上,我可能真是被归有光这句话所影响,总觉得它在文化的意义上有一种平实而忧郁的气质,像什么?用一首歌词来形容吧,「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另一半」(via 《你的背包》)。

庭有枇杷树 | 果事_第3张图片

———————————————————————

水果君 一个讲水果文化故事的微信账号

微信号:shuiguojunjunjun

庭有枇杷树 | 果事_第4张图片

回复【香蕉】| 关于香蕉的有趣故事

回复【苹果】| 改变世界前,请先吃一颗苹果

回复【菠萝】| 菠萝取名者

回复【草莓】| 为什么叫草莓音乐节

回复【甘蔗】| 南方是清甜(一)

回复【芒果】| 这是20世纪最特别的时刻之一

回复【西瓜】| 约泡狂魔

回复【橘子】| 梵高的六个橘子

回复【果色】| 世界上最会用水果色的女人

回复【葡萄】| 葡萄干对地球自转的影响

回复【请愿】| 一枚请愿的芒果

回复【橙子】| 电影《教父》里神秘的橙子

回复【葫芦】| 葫芦兄弟掌门的夏天来了

回复【樱桃】| 《樱桃小丸子》中的邓丽君

回复【枇杷】| 庭有枇杷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庭有枇杷树 | 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