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17)

行路难 (17)_第1张图片

剧情回顾:行路难16 发布

第17章:扩张

我不是没想过会有这一天,但我总以为这一天还很久远,但它却触不及防地出现在我眼前。

虽然Stephen Lau电话里没有说,但叶波发布会的主题是不言而喻的。不用看新闻稿,我也大致知道他在发布会上说了些什么。我确实应该看看新闻稿,类似这样的发布会,就算普罗大众之前对此毫无了解,科技媒体也会把它炒得人尽皆知。但我最终还是没有看,我的脑子里只是想着这件事本身:叶波召开了发布会。

从感情上说,我是能理解叶波的。他为Project R付出了太多,十几年的青春热血几乎全部都耗费在了这个项目上面。三十多岁了,没有结婚,没有恋爱,没有一切年轻人该有的生活。持久的专注,不懈的坚持,支撑他的只有一个理由:他是如此迫切地想要证明他自己。

从逻辑上说,我也是能理解叶波的。这个时代的节奏太快了,企业飞快扩张,产品极速迭代。走路已是逆水行舟,只有大步奔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红海深陷刀刃战,为数不多的蓝海,数以百计的企业虎视眈眈。先驱者每领先的一小步,对跟随者而言可能都是横跨千里的鸿沟。

然而,从道义上说,我却没有办法理解叶波。无论如何,他至少也应该和我先打个招呼。况且从根本上来说,我对若离还没有百分百的信心,现在虽然表现很好,但还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证明。

但我没有打算去和叶波对质,甚至没有试图就此事进行任何的讨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更倾向于坦然接受,因为已经无从改变。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痛侧心扉,纠结在无能为力里,只有时光能稍许抹平。坦然会让这个进程快一点,一点点。

事实上,从两个小天使出生的那一刻,我的心便仿佛被放空了。重新装填之后,原有的痕迹被抹淡,逐渐让位于苏心和这两个小家伙。叶波的发布会则像一颗加重的砝码,极大地加速了天平倾斜的速度。

在此之后的一年多里,几乎全部的时间我都用来陪伴苏心和两个小家伙。我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长出第一颗乳牙,学会在地上爬,学会站立,学会走路,学会叫爸爸妈妈,仿佛整个世界的进程都浓缩在他们的一生里。

在此期间,实验室的所有事务我都交给了叶波,包括研发资料、设备、产品和财务等等,唯一的要求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给我提供若离的任何消息。从这些消息以及媒体的报道中,我了解到叶波已经开始将若离量产,我了解到若离的销售情况非常火爆,我了解到若离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其实这在我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得到,有一次我到小区附近的便利店去采购生活用品,结账时才发现熟悉的收银员已经换成了我更熟悉的人——一个以若离为原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某一天,我打开好久没开的电视,里面的一条报道吸引了我的目光。报道称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近3亿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其中86%是由我们实验室研发的若离型人工智能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可以全日无休的工作,而且效率比人类本身还要高,甚至可以从事比人类工作范围更广的工作。唯一的弊病在于内置蓄电池只能支持一周,哪怕是搭配无线充电系统,依然需要一周进行一次休整。但这一点点弊病并不妨碍人工智能机器人对社会的冲击,很快人工智能机器人便渗透进了各行各业,人们利用它来种植管理农作物、制造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和咨询、教育学生和救治病人、维修网络和编写代码、甚至从事科学研发。

这导致了大多数公司和企业人员冗余,为了避免动荡,大多数公司并没有选择裁员,而是将工作制度调整为做四休三,现在则在更进一步讨论做三休四。

这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由于人工智能机器人高效率长密度的工作,生产总量较之前翻了几番,现在人们能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更优质的产品。同时又能拥有比原来更多的休息时间,去用于旅游、消费和娱乐之类的精神层面的生活。

更大的惊喜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协助下,人类的科技研发突飞猛进,火箭回收技术、真空胶囊列车、可控核聚变等等尖端技术均取得突破,人们可以更便利的出行、使用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拥有更多的娱乐活动。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梦幻般的时代,一个人类梦想了几千年的乌托邦竟然用这种方式实现了。

听完这个报道,不知为啥,我的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我仔细回忆了好久,终于找出了让我咯噔的那个词。

乌托邦。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路难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