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俄语作为世界第二语言辉煌一时,被普希金赞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和国际化的进程,俄语地位一落千丈。多年来,针对俄语的危难状况,俄罗斯从前总统到现总统,从2001年的总统令到如今的总统访问,都将“俄语地位问题”作为俄领导人最为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打响了“俄语保卫战”。
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标志,语言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又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俄语地位的下跌,其实也从另一个层面上标志着俄罗斯面临的困境。
俄语如此之境地,是否向汉语发出了一声强烈的警告。
请看以下一些网络报道的情况吧:
○ “17斗4幻j”、“5T头d”、“咫潮穸”、“+U”……这些都是什么东西?不要以为这是一堆乱码,这可是在网上十分流行的“火星文”,翻译过来就是“一切都是幻觉”、“五体投地”、“只争朝夕”、“加油”的意思。
○ “Q语言”已成学生新宠。像“菜鸟”(新手)、“偶”(我)、“酱紫”(这样子)、“恐龙”(丑女)、“青蛙”(丑男)时不时就可以从学生的口中听到。广州天河某中学的张同学对记者说,“如果不懂网络语言,那就太‘菜’了,会被同学取笑的。”而面对这些网络语言,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家长,结果他们都声称听不懂,并对现在孩子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表示担心。
○ 某中学语文教师对于民族语言的逐渐淡化有很深的感悟。他说:“我有一次做了一个统计,在全班同学的作文里,平均每篇出现成语不到3个,其中还有许多用错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越来越低。”在这位中学老师看来,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让学生除了应试以外,没有必要用到成语这些汉语的精华成分。“比如我的很多学生只干这些事情:上课、上网、看电视。他们在网络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打游戏,看电视也全是以电视剧和动画片为主,所以根本就学不到什么语言上的东西,更多的是口语化的语言,所以你很难指望他们能有一个出色的语言功底。”
○ 在一所小学里,老师找出了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他说,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吵死了”……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
○ 复旦大学连续多年举办汉语比赛,所要考查的是参赛者对于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了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项目。在开始的比赛中,留学生一般是倒数一二名,而在2005年的比赛中他们却拿了第一!复旦举行的汉语言文字比赛,虽然只是个局部的小“战役”,但留学生队的夺魁,却再次印证了呼吁开展“汉语保卫战”不是危言耸听。
......
身边有好多家长,近年来只要一到孩子的假期,就连忙把孩子往雅思、托福辅导班送,去弥补在学校里英语学习远远跟不上形势的不足。现在的中国学生,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在校学习都有一个必须要过的英语的坎儿,否则就毕不了业。至于出国学习,当然免不了要参加英语考试。即使在国内升学或深造,也都要过好英语关。
我曾经很佩服我的大学老教师为了评上教授而在家里苦啃英语的劲头,可是,他却对我说,“有什么用啊,只是没办法。”是啊,他是一个研究唐宋文学的专家,几无可能去翻阅外国的资料。当他听说许多大学生为了报考中文硕博而把精力都放在英语攻读之上的时候,总是长叹一声,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一直在回味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最后回转身去用尽全身的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的情景感动了多少法兰西甚至世界各国的人。当时,法兰西人坚信,只要法兰西语言不灭亡,国家就会有希望。语言的主权问题关乎民族的尊严,因为法兰西人抱着对国家的热爱,他们始终热爱和尊重着自己的语言,所以他们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前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也说:“根据每个人对本国语言的态度,不仅可以非常准确地断定他的文化程度,而且还可以断定他的公民价值。”“没有对本国语言的爱,对自己国家的真正的爱就是不可思议的。”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语言,是种族的特征,是血肉关系中最亲密、最不易泯灭的部分。”
道理是用不着多讲的,然而,为什么近年来的国人越来越亲近英语而远离汉语呢,为什么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和提升呢,为什么大学语文出现了边缘化现象呢,汉语言的危机在哪里呢。
有专家分析,一是存在一定的崇洋情结。我们在教学、升学、晋职晋级和部分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着轻汉语、重外语(主要为英语)的政策规定。一些规定造成了外语成为迈向更高学历、学术层次的“铁”门槛。二是涉及国家语言主权的所谓“双语教学”问题。多年前,某些非外语类大学计划并实施,以教学改革名义出台了所谓的“双语教学”方案。这项计划和规定的致命错误首先在于放弃汉语主权,有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双语教学”对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许多幼儿园居然也以“双语”或“教英语”作为品牌招揽学生。三是一些官方场合的规定。1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华人在华“禁说”华语的事情仍然让我们刻骨铭心!事情发生在2004年的上海,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黄皮肤黑头发的华人学界精英聚集。但是,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华人在自己的祖国聚会,竟然“禁说”华语——同种不同文,真是岂有此理!
有一次百度“保卫汉语”,跳出来的第一个标题是“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这是《语文报》创始人陶本一的大声疾呼。著名作家王蒙也撰文呼吁,当下我国的语文使用处于无序状态,已经成为影响一代中国人文化素质的大事。
有人愤愤地说,一个连自己母语都说不好的民族,期望学好英语来改造自己的一切,这根本就是梦想!
话是过头了一点,毕竟,英语是世界通用语。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活动和交流将日益频繁,掌握英语,无论是国计还是民生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然而,正如国土神圣不可侵犯一样,汉语的尊严同样不可侵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中华母语的尊严,就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维护中华国家的主权。试想,对于我们国家包括整个人类,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英语世界,又如何可能保持一个多元文化生命的世界?
据说,法、德等不少国家甚至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文。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签署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都德的《最后一课》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放弃自己的母语。基于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站出来捍卫自己的语言尊严呢。
汉语,这种古老而优雅的语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现在世界上最悠久的语言之一,应该在当今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面前焕发出更具渊博和文明的风采,恢复它气吞山河百川归海的本来面目。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我们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现在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目前的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1亿。全球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其中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中国拥有非常悠久的文明史,汉语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当教育部出台高考语文作文有一个错别字扣一分的考纲时,还有人竟然还在大呼过于严厉。我觉得,这是一项捍卫汉语的重大举措,是纯洁汉语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之举。当然,仅仅依靠这种措施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能否激发广大同胞对母语的热爱和对民族的敬畏之心。让我们世世代代去传承光辉的汉语传统,去领略浓厚的文化积淀,去锤炼中华民族的性格,去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语文教育乃至国民教育任重道远。
保卫汉语,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