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系列5: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等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

前言:该读书笔记是建立在笔者阅读了《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所编辑的文章,后期会随着笔者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入了解而不断更新。


太平天国失败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入超状态,国外大量输入的棉纺织品,逐渐瓦解中国旧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原本中国对外出口的茶叶和生丝在世界占据首要地位,但后来逐渐被日本印度的茶叶赶上。国内经济凋敝,战争的巨额赔款,国家主权的不断丧失,西方的先进技术......让清政府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改变当前的状况。于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奕䜣等人,也就是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来达到自强的目的。但洋务派的观点遭受顽固派的反对,顽固派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尽善尽美了,不需要任何变革,在他们看来,任何变革都是违背祖制。对此,拥有实际统治权的慈溪太后站在中立,让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牵制,从而独揽大权。

洋务运动的改革主要在军事方面和近代民办企业两方面。前期洋务运动主要以“自强”为主,为了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建设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海陆军队。洋务派创办了各种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都采用的是机器生产。但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是官办性质,经费由政府支付,所生产的产品也不进入市场交易,同时,生产的武器价格受国家市场价格的影响。虽然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具有官办性质,但也不能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这些军事工业逐步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但这些军事工业仍然具有很浓厚的封建性,由于这些军事工业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机构,所以封建官场恶习的那一套做法也带到军事工业上,导致内部腐败。尽管如此,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在客观上依然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发展资本主义,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了新办军事工业,还训练新式海陆军队。于是,北洋海军正式成立。但后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不重视军队的资金投入,北洋海军在装备等方面落后,于是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彻底粉碎。

洋务派在进行洋务运动的时候,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财政困难。对此,洋务派着手于近代民用企业的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氛围官督商办企业和商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虽然受地方官僚的控制,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在中国封建的经济体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缓慢。顽固派抵制学习西方,外国侵略者垄断中国市场,打击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中国的资本主义还是发展起来了,但发展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更别说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了。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了近三十年。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两个不同的阶层。上层人士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与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的联系比较密切。中下层人士得不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官僚势力的扶持,而且还经常遭受排挤,因此与外国资本和国内封建势力的矛盾较大,将来也会发展成新的政治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是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二是与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彻底反侵略反封建的坚决性。因此,民族资产阶级既有进步性和一定程度的革命性,又带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洋务派除了在科学技术上进行改革,也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兴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翻译西书和创办报刊。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的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逐渐变化,“西学”不再被看做是“夷狄”之物,学习西学成为一种趋势。但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外国资本主义是不会允许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市场上瓜分他们的利益的,面对外国列强的压迫,洋务派选择妥协退让,态度不够坚决,加上清政府中的顽固势力害怕洋务派得势,于是百般阻挠。

后来,随着洋务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也有所了解,于是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一些开明的士大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些早期维新思想家原本是站在洋务派的阵营,但后来发现洋务运动远远不够,于是独立出来自行一派,因此,这些人身上还不能彻底摆脱封建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早期维新思想家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但维新派对中国当前形势的新的认识,是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之后才有的,下面我将会先讲这两场战争。


                                                                                                   感谢你读书,再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史》系列5: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