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

来源:共青团中央

作者 | 石豪


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_第1张图片

来源:共青团中央

作者 | 石豪


于敏同志,走了。


2019年1月16日,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走完了93年的人生。


九十三年,于无声处听惊雷。


1


于敏是个天才。


1944年,18岁的于敏考入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那年又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研究生。


一次数学考试,题目难度极大,数学系本系学生的平均分尚不足20分,最高分不过60分。


但一张100分的试卷震惊了校园。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试卷竟出自一个物理系旁听生——于敏。


于敏对理论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更重要的,天赋。


年轻时听学术报告,于敏可以在报告人刚刚列出公式时不假思索地给出正确答案。


日本理论物理学泰斗朝永振一郎赞叹于敏为“国产土专家一号”,因为这个年轻人从没有出过国,也没有接受任何外国理论物理学家的指点,全靠自己钻研,就将中国的原子物理水平带上了新的高度。


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_第2张图片
然而,历史偏偏同这位注定要成为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年轻人开了个玩笑。


1961年的一天,于敏的领导钱三强找到他,问到:“院里研究决定, 请你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你看怎么样?”


自1951年他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来,于敏已经在原子物理领域徜徉了10年,奋斗了10年。 接手氢弹研究,就意味着隐姓埋名数十年,一生默默无闻。 更何况,氢弹理论并不是于敏最感兴趣的课题。 但于敏说, 爱国主义压过兴趣,过去学的东西都可以抛掉。 一定要全力以赴搞出氢弹来! 于是,中国有了氢弹,有了武器化、小型化、威震敌胆的氢弹。


2

想起了华罗庚同志。


一个终身只有初中文凭的数学奇才。


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_第3张图片


从15岁开始,贫病交加的华罗庚,用5年的业余时间,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所有数学课程。 19岁开始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岁时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中国数学界。 21岁破格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员,自学多门外语,并在国外杂志发表论文。 23岁,破格升任清华大学助教,上讲台给年龄差不多的本科生讲微积分。 华罗庚的天才甚至令应用数学巨擘诺伯特·维纳倾心,1936年,年仅26岁的华罗庚在维纳的极力推荐下,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 彼时的英国,是世界数学的中心,剑桥大学数学系主任哈代更是学界翘楚。他对华罗庚说,如果你愿意,两年就能拿到剑桥博士学位。 但华罗庚回答到: “我只有两年的研究时间,自然要多学点东西,多写些有意思的文章,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缛节,太浪费时间了。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学位。” 康桥两年,华罗庚成长为拥有世界声誉的大数学家。 1950年,荣誉等身、已经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的华罗庚,毅然选择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有人说,这是华罗庚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因为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这位数学奇才牺牲了个人的学术研究,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培养数学人才和用数学方法发展生产力上。 数学界少了一个高产的论文作者,中国多了一位人民数学家。


3


不能不提钱学森同志。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建立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工程控制论,还有你所知道的关于航天科技的一切……


能获得上面任何一个头衔,在上面任何一个领域取得突破,都是科技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钱学森,“我全都要”。


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_第4张图片


1955年,这个“走到哪里都能顶五个师”的人,终于冲破千难万险,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在与学界的朋友聊天之时,我总能一种观点:
“如果钱学森留在美国,一定能做出更多成就。” “如果华罗庚留在美国,一定能做出更多成就。” “如果于敏去美国,哪怕不去美国,在国内做理论物理,中国早就能拿诺贝尔物理奖了。”
我相信,凭借他们过人的才智,在当时世界上最富有、最发达、科研条件最优越的美国,他们一定能做出同样惊人的学术成就,他们在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甚至可以比在国内多得多。 那样的话,于敏、华罗庚、钱学森的学术成果,当然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毕竟科学无国界。 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旧中国,千疮百孔;新中国,百废待兴。 经历过旧中国的科学家一定感同身受。 在美国,就算论文千百篇,就算个人荣誉齐身。 但在大洋对岸,人民依旧要生活在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下,人才队伍亟待建立,生产力亟待发展,国家渴望安宁。 一边是自己,一边是同胞,何去何从? 这些为国奉献的科学家,一定用他们智慧的头脑思考过这个问题。 不能做点什么改变亿万同胞的命运,于敏不能接受,华罗庚不能接受,钱学森不能接受。 他们如果留在国外,他们如果选择潜心于学术研究,固然能够为人类的伟大成就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让同胞们能够分享人类的伟大成就,让同胞们永远不用担心被“开除球籍”。 所以他们回来了,牺牲了自己,为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竭力尽智。 我不是英雄史观的信奉者,我相信,即使没有于敏、没有华罗庚、没有钱学森,中国依然能突破氢弹,生产力依然能发展,卫星依然能上天。 但时间必定大大延后,我们会错过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中国也不一定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像今天这样安宁。而英雄的作用,正在于此。


什么是英雄?

什么是侠之大者?

什么是国士无双?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

——于敏


4

网友说:侠之大者,护国之安宁!



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_第5张图片

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_第6张图片


也有网友说:我们从来不是敬重诺奖的威名,而是敬重诺奖得主为人类事业作出的贡献,先生的贡献不需要诺奖来证明!


跟老铁们说个事儿,铁血网创始人老蒋(人送外号蒋校长)开了一个公众号,深度讲解大国博弈,解析国际时局,还会聊聊武器装备,喜欢时政军事的老铁们可以关注推荐一波!


大国博弈,时政解析,每天在此开“蒋”

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_第7张图片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念之择,中国少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网友:他的贡献不需这个奖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