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记] 超越感觉 第一章 从婴儿的角度看待世界

一.生长环境对思想的影响

1.集体主义的洗脑

如果有一种理论能自圆其说,大部分人都认可,从小到大都如此认为,那么我们很难发现它背后的谬误。这种洗脑包含父母、学校、政治媒体等社会环境。比如,有国才有家,所以需要奋不顾身地消灭外来入侵者,之后更要对国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

同时,我们对所处的集体有一种天生的维护,不论它是实际上如何普通甚至逊色。比如老乡会、校友会等。如果这个集体有一只球队赢得比赛,我们都由衷感到开心。

可以想象,当中国队赢得世界杯,整个国家将如何沸腾,我们是想象得到它的兴奋的。然而,中国队赢了,我们为何要开心?可以拿到钱吗?不会。代表中国的足球水平达到了世界高峰,但是能代表我的足球踢得不错吗?如果输了就代表我的体质不行吗?显然不是。那么我们开心缘由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天生需要一种集体归属感,就像蜜蜂或则蚁群。在群体之间因为存在着生存竞争,所以本能会排斥他们,而不是将其视为自己集体的所属。因此,我们对中国友好,对日本厌恶,而不会认为日本人和我们都是亚洲同胞或世界同胞感到开心。

同样,在降一级,我们会因为省级比赛为同校的其它班级加油,却会在校级比赛中给他们泼冷水。

这种特性很容易被统治者利用,获取网络效应级别的红利,而大家都习以为常。

2.文化习俗的定型

有的种群有天生的处女情结,然而有的种群完全相反。对于伦理,不仅因为种群和生存地域而存在差异,在同一地域中也会因为不同年代有强烈反差。

宗族观念较重的年代,广大中国农村都希望有男丁继承香火。如果没有,不仅在同邻居吵架中屡屡败下阵来翻不得身,自己也引以为憾。

婚前性行为,长久以来被视为不贞,社会道德败坏。然而,秉着自由与谨慎的态度,试婚似乎更加合理,也越来越被青年大众所接受。

当人们的自由意识不断增强,甚至会摆脱基因的束缚,因不同的生存取舍选择丁克甚至单身,这在新一辈看来,合情合理,并非大孽不道。基因通过性爱的快感来引诱生育,也就有人不愿做基因的奴隶,单纯享受快感而避孕不生育。听上去,这和上了车不买票一样无理取闹。但是,我们具有多样性,并不用担心人类会因此而灭亡。

3.学习理论的偏误

目前各学科的很多理论是缺乏严格验证的,而我们又必须依赖它们,因为没有更可靠的理论出现。比如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中医是唯一可信赖的理论。

然而,目前我们所学习的理论中,大量结论是缺乏验证的,特别是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内容。虽然这些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解释,但并不一定可靠。客观上,他们并非能够做到单一变量的严格实验,也是无法验证的。因此,对于这些理论,我们不可以拿来主义,生搬硬套。而是应该成为理论探索的一部分,不断分析结果,观察理论的可信度,实时做出调整。

比如,蒙特梭利的儿童教育方法,对应着各类场景下的应用。但是,难道所有儿童都是标准品,在这些场景下都应该按图索骥吗?明显不是。我们要学习的是不是这些场景下的应用实例,而是指导这些实例的观点,以及该观点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可以看到,蒙特梭利的指导原则无非就是两点:不要强行压制儿童、也不要强行拉伸儿童。或则说只有一点:让儿童随着他们的本性,自然的生长。如果学习蒙特梭利,学习的应该是如果观察儿童的本性,如何给他们提供恰到好处的引导,并注意反思其正确性。而绝对不是按照书中对细节的结论东施效颦。

4.存在即为合理

脑残粉,一个明显带着强烈鄙视的词汇,被用来形容一批追求感官偶像的年轻人。比如为了看明星照片成为V+会员,有8万人付款60,明星一觉醒来赚了480万。但是,真的有理由攻击这群人吗?并不应该。在消费换代的时期,付款60并不算多,不足一张电影票,何况这是个人行为。

世界正因为不同才存在强劲的生命力,在警惕恐怖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舆论上的独裁者,因为观点和喜好不同,就试着用言语攻击异见者。

5.我得到了什么不重要,我要同身边人相比。

看到很多针对农村底层人士的观点,我作为农村人感同身受。各类的不文明现象,是我至今不愿意会回到老家生活最大原因。

但是,如果仅仅限于此,那就肤浅了。农村的局限并不是因为那里的人,而是因为那里的成长条件。向后退几十年,食不果腹,青黄不接,生存压力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温饱,作为基本的生存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竞争才分外激烈。当大家都因为基本的生存条件竞争时,谁会有心思关心什么集体,思考什么文明。抢到就有的吃,有的位置坐,没抢到就饿肚子,一边站着。因此,农村不文明,文明就只能饿死。在生活条件改善之后,再来谈文明的事。

几十年之后,温饱解决了,我们照样抢。买房摇号,买车限行。各类的竞争逸然存在,只不过从双方的争夺变成了第三方的仲裁。形式变了,本质不变,稀缺是人类竞争和焦虑的最大原因。

我并非因为没有房子焦虑,而是因为身边的有房子,而我没有房子而焦虑。这便是广大购房群众,在生存竞争下忐忑的主要原因。

二.从婴儿的角度看世界

从婴儿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视角。保持着儿童的本性,发出的就是本质上的质问。可以说,儿童追究根源的发问,就是哲学的思考。

  1. 比如,伦理可能只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稳定剂。文明应当是在不影响自身的前提下,对异端的包容。

因此,同性恋是合理的,老幼恋也是合理的。一旦超出了这个前提,对方的行为对自身的生存带来威胁,那么斗争是天然的事。不断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是唯一的生存方向。

反过来讲,不文明,就是任性妄为超出了界线,影响了他人的生存或自由意志。此时,如果我们收到伤害,把生存背景的观点施展于自身,引起的伤害会超过伤害本身很多倍。比如,因为性侵而自杀的,多是成年人。这一点详细讨论下来会带来不适,也就不再对此现象的合理性过多阐述。

  1. 又比如,从婴儿的角度看世界,科学并不能解释现象。

天上有水掉下来是一件奇妙的事。或许成人能解释蒸发、升华、分子作用力等等详细的物理原理。但是,这仍然是一件奇妙的事:为什么他们会遵循这种规律呢? 这种规律是谁定的?

[读书随记] 超越感觉 第一章 从婴儿的角度看待世界_第1张图片
相对论.jpg

当你拿出万有引力和相对论公式,自信满满地想要告知对方一切。可是,这些公式只是被发现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原因。我们或许能验证宏观物理下的运动都符合相对论,但是谁规定的呢?为什么是根号2不是根号3呢?为什么是平方不是立方呢?对于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它如何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运动呢?

3.又比如,从婴儿的角度看世界,我们成人可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的。

我们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于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工作赚钱,将其送进好的学校。可是又嫌弃学校的教育限制了孩子。同时,大量的父母因此加班加点,反而没有多少时间自己亲自陪陪孩子,更不要说观察孩子的需求,制定个性的培养方案。

4.从儿童的两性观,本身就能看到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儿童对性爱并不敏感,因此,他们可能会对结婚这一类现象感到好奇。因此,他们只根据双方是否相互喜欢,来决定和谁在一起生活。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超离性爱的,因此可以超越性别、年龄、国籍、宗教、甚至种族。

同样,对于其它一些成人觉得异端的行为,儿童也并不会觉得有何不妥。如果因此产生生存资源的争议,那么久处理争议就好,不要跟我提什么主义来道德绑架。

四、作业

1.如果要求你尽可能全面的介绍自己,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架构来描述?可以不写具体内容,只写框架。

身份属性,比如种族,国籍等基本信息。
生命经历,学习和工作的轨迹。
兴趣爱好和自我感觉。

2.在你的上述自我描述中,有哪些特点是依赖于你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物的,包括你的父母、同事、单位、家乡、国家?抛开这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又是什么?

严格地讲,没有。决定生命特征的只有两个层面的动东西:一是来自父母的基因,二是这些基因在外部环境下的展现和反应。

3.你觉的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对你的评价差别大吗?为什么?同理,你觉的应该怎么样尽可能准的了解别人?

前段时间邀人来评价,不过发现因为有碍于人情,不能够得到客观的真实评价。我计划采用匿名转述的方式再进行一次收集。
说实话因为成长经历影响,我不太善于人际交往和观察。如果了解一个人,需要了解他的多面,以及他多面的原因。对我而言,我更在意他的大脑算法是否一定的主动性。

4.你有没有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这件事?你觉的这个问题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吗?你自己有没有找到你自己的意义?

我经常思考人生的。没有标准答案。我自己觉得我应该不断体验这不可思议的生命经历,无论欢喜还是悲伤,顺利还是坎坷。我希望在履行自身责任的前提下,不断创造新的体验。这就是我自己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随记] 超越感觉 第一章 从婴儿的角度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