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十二怒汉》,
在豆瓣上有26万人打出了9.4的超高分。
此后,这部神作被翻拍多次。
1991年的日版,1997年的美版,2007年的俄版,2014年的中国版,
没有一版的豆瓣评分掉下8分。
今年,韩国也出了一部讲陪审员制度的电影——
《陪审员》
《陪审员》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翻拍。
虽然剧情都是陪审员的加入让案件最终从有罪变为无罪,但《陪审员》是根据韩国的真人真事改编。
也因此,它不再是12个陪审员在一个封闭空间里不停争辩,也不再只是思想和语言的碰撞。
换句话说,它更生活化,更接地气。
2008年,首尔。
韩国首个国民参与审判的案件在备受瞩目中开庭。
8名普通国民作为陪审员,参与法庭审判被告。
权南宇。
不仅是一个法盲,还是一个选择困难症。
他正忙着为创业申请援助,根本没时间没理会陪审员候选的事。
当然,8名陪审员也都已经确定,没权南宇什么事。
直到快开庭时才发现有一名陪审员是记者为了获取独家新闻安插进来的。
就这样,在法院附近办事的权南宇成了8号陪审员。
案件是一起恶性杀人案。
被告人姜斗植因低保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
一怒之下用锤子砸死了母亲,并把母亲推下楼伪装成意外。
案发当天,姜斗植从楼梯上摔下,做了脑出血手术,醒来后他对自己做的事供认不讳。
口供有了。
姜斗植在小时候因为被反锁在家而在起火后无法逃脱烧成重伤,这或许会让他对母亲产生怨恨。
动机有了。
小区保安在案发时目睹了姜斗植松开母亲的手使母亲坠楼的瞬间。
社保处工作人员证明姜斗植和母亲因为低保问题发生过争执。
姜斗植的舅舅证明,案发当天和受害人被告人一起喝酒时,三个人发生了冲突,姜斗植面露狠色。
证人有了。
法医证明,受害人是先被嫌疑人用锤子砸死,然后被丢下楼的。
案发后,工作人员在受害人家中发现了一把锤子。
证据有了。
这一切都指向唯一的结论,嫌疑人有罪。
因为护栏的高度到被害人胸口处,所以排除了偶然性杀人。
也就是说,这是有预谋有计划地杀害母亲的恶性案件。
没想到,开庭公审时,姜斗植突然翻供,
他说自己记不清案发当天的事了。
同时,6号陪审员坚称法医的结论是错的,受害人头部的伤口不是锤子所致。
6号陪审员做尸体清洗员30年,有经验,却没有法医证。
他的说辞不被采纳,他本人因为未经允许发言而被令退。
被害人的头部伤真的是锤子所致吗?
会不会是在坠楼过程中被尖锐物体挂住所致?
姜斗植的女儿姜素拉说,爸爸和奶奶的关系很好,爸爸不可能是杀人凶手。
身为被告人的女儿,她的证词可信吗?
审判长坚持被告有罪,7名陪审员也坚持被告有罪,
只有选择困难症患者权南宇犹豫不决。
在翻看案宗时,权南宇和其他陪审员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比如锤子上没有血迹。
这还能证明锤子是凶器吗?
比如要求断绝关系的申请书上的笔迹不是姜斗植的。
新买的假肢也表明被告和母亲的关系不至于太僵硬。
最重要的是,没人能证明被害人在坠楼时已经死亡。
如果姜斗植没有用锤子重伤母亲,如果受害人坠楼时还活着呢?
如果她还活着,如果她不想死,她为什么不喊叫救命?
会不会是受害人想要自杀,嫌疑人只是想救她呢?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就这样,7名陪审员一致认为姜斗植无罪。
毕竟,不确切的口供、证人、证据,都无法证明他有罪。
第一次参与审判的他们,第一次要裁决他人生死的他们,
怀着一颗对生命敬畏的心,小心翼翼,不敢滥杀无辜。
审判过无数案件的法官们,在乎法院名誉的法官们,想要升职的法官们,
他们是否早已麻木,不想多生是非,只想赶紧结案呢?
法律规定,陪审员的意见只是参考,审判长有坚持自己决定的权利。
最后,
审判长是会判姜斗植无罪,还是会判他重罪?
《陪审员》虽然有多重反转,
但它并没有《十二怒汉》及其翻拍版那种环环相扣的紧张刺激。
好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
比如6号陪审员,他清洗尸体30年,虽然没有任何证书,却有丰富的经验。
奈何这个社会是一个认证书的社会。
没有证书?那你说的任何话都没有力量。
比如低保申领的条件。
姜斗植全身重度烧伤,很难找到工作。年迈的母亲又在工作中受伤。
他们家却不能申请低保,只因妈妈还有工作。
这种家庭该如何生活下去?
比如容易动摇的原则和底线。
在这起案件中,证人、证据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嫌疑人有罪。
因为嫌疑人认罪,很多本该有的调查都省去了。
法官用的是从结果倒推过程和动机的做法。
这是最容易最轻松的做法,也是很多冤案的源头。
为了法院的名誉,为了自己可以升职,一介草民的清白就变得无关紧要起来。
在电影开头,法官们告诉法盲权南宇,
“法律是为了不去处罚人而存在的,怎么能在没有任何基准的情况下处罚人呢?
为了不随便定义他人的罪,而建立的处罚基准,就是法律。”
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们却抱着姜斗植是凶手的前提办案。
本应最懂法律,贯彻正义的法官们反倒成了法盲。
本应疑罪从无的法律,却变成了疑罪就是定罪的正义。
关于公民审判,很多人有很多担忧。
比如公民的非专业性,比如公民的受贿可能。
但统计表明,韩国自从2008年设立了陪审员制度,
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无罪判定率比以前高出3倍。
或许,正因为陪审员的非专业性,
他们才不会随波逐流,用最容易的方式去判定一个人的生死。
或许,正因为陪审员是没审理过案子的普通人,
他们才最知道生命的珍贵,不会容忍任何冤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