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狂剁的日子,你又开始挡不住诱惑买买买吗?如果每次刷屏抢购时,总临时增买计划外的物品,收到后开始后悔买得太多,并产生内疚,那我告诉你,你有网购强迫症的嫌疑。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做过调查,约百分之十的人有过度网购,过度消费用不着的物品,这些人有可能得了网购强迫症,是一种病态的购物行为。
心理学中的强迫症是指对某些行为或观念有遏制不住地重复,象重复计数、重复做某些行为,要做得够一定次数才能停下来,不做浑身不舒服,觉得任务没完成,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又痛苦万分。我就遇到这样的个案:每天早上锁门外出,他一定要来回走够六次检查门是否真的锁上,然后才放心上班,差一次都不行。他家住七楼,没电梯……
好吧,你的网购是否也要点够那么多次,买够那么多东西,才能满足你的兴奋感和获得感呢?我们来看看网购背后都有些什么在牵引你。
网购带来什么满足?
网购带给了这个时代的人们无限便利地消费,不用现金相当于把荷包搜刮一空,仍不用体验血汗钱在手中活生生流失的丧失感。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动动手指就可以变成一堆实物送到你眼前,这种获得着实令人兴奋。以前没有网购直接上街,走得脚痛累个半死,看到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同样很安慰,但躯体的疲劳是在的,人民币在手中一张张流失的丧失感也是在的,这种感官的直接刺激,或多或少会体验到货币与商品交换的感受,至少会让人冷静一些。
网购没有金钱丧失感出现,即使付帐也是对着一堆数字,而数字你是没法拥有它的,你能说你拥有2这个数字吗?不能。在网上付帐的刺激远远比不上纸币在手中的感官刺激,所以人不会太敏感用去了多少。
当一堆物品陆续送到面前时产生一种感受:获得感。你终归是得到了,它会让你感到满足。欲望越大,买得越多,获得感会愈强烈,从而隐蔽地安慰了内心潜在的需要。
刷屏——挑选——收入购物车——支付,这个系列过程对大脑和躯体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动作。经常网购的人这个动作已经练习上百上千遍,已经成为习惯性的动作。会开车的人都懂,一旦学会终身都会,见到红灯就刹车,是一个习惯性反应。你一定不会说:啊,红灯来了,请等等,我思考一下。一见到红灯大脑极快的条件反射,甚至在你没觉察之前就已经踩了刹车。一个行为一旦训练成功,几乎可以做到无缝对接做出反应。网购中特别出现“限时抢购”,对网购狂来说就不是消费了,而是在完成一系列习惯性动作,并且重复多次之后才算完成。这过程体验到了“抢赢了”的兴奋感和满足的释放。就象是没有爱没有交流的性生活一样,神经兴奋和释放。对于网购强迫症的人来说,买完是释放,没买完是丧失。看到这里,有木有觉得不是在购物,是在完成一个条件反射?对的,这就是网购强迫症背后的真相之一。
什么感受让你需要这些体验呢?
一句话:潜意识中有情感的黑洞,需要用某些东西来填补。比如:一个安全感不够的孩子总喜欢抱着柔软的公仔来满足依恋;酗酒的人用酒精麻醉自己;滥交的人用性来释放潜意识中的压抑;过度饮食的人通过嘴巴不停地进食来缓解焦虑;过度网购便是从购买的欲望和抢购寻求挽救自己内在的空虚感。
弗洛伊德说:人对现实的焦虑的反应会逃避、防御或进攻。在网络世界中,不只是购物,还有手机,都让人们在虚幻世界中寻找释放,为网游着迷的人,在网络世界中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所以感受到释放和依赖。
我的邻居去年搬过来,自从他们来了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剧烈的吵架和摔碎物品的战斗,每次都只听到女的在尖叫。女的是全职太太,后来吵架逐渐减少,快递逐渐增多,有时一天近七八次快递叫门送东西。上个月双十一过后,我出门时每天都见到她门口堆了很多快递的外包装。网购让我周围的环境恢复平静。我猜想在每天购物中,消化了邻居的攻击性,由对家人的攻击改为对电脑和金钱的攻击。
写到这里,又回到老话题新问题。
所有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
嗯,现在静心问问自己,看看是自己在过度追求获得感还是对种种物品有依恋?是习惯性行为还是在为自己寻找快感?它们满足你什么情感需要?填补你的匮乏感?寂寞?安慰?孤独?爱的缺失?缓解伤感?儿时贫穷的困苦体验?……如果可以选择,你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来面对自己内在的不良感受?而不是用过度购物短时的快感来释放压抑?
你要去正视,正视自己的问题是改变的开始。首先要停止跟大家在网上喊马云爸爸,喊爸爸的人是把自己当孩子,小孩子犯错就不会挨批,千万别这么不成熟。然后你可以这么做,在你最想刷屏支付时,出去散步、跑步、跳舞,用躯体的舞动打断网购强迫症的系列习惯性动作。你还可以找一个人监督你提醒你,如果还是无法控制这个冲动,那就去清理之前买回来的东西,看有多少贪便宜又用不到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大脑通常是可以冷静一点的。靠自己和他人帮助还不能控制,那就接受专业辅导吧。
哈哈,祝你好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