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手记#潮汕王国

        在中国的版图上,潮汕看上去是一个偏远的地区,习称“潮州”又称“岭东”,包括现在的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三个地级市的广袤地域,现在也称为“潮汕三市”。潮汕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对于潮汕人来说,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也许并不是春节,而是在正月初四后。正月至二月,广大潮汕地区经常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游神拜神活动,这些已流传了数百年的民俗活动中,以花样繁多的游神“营老爷”最为精彩,这些活动的展现形式因各村习惯而异,但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中国,民间祭祀的习俗历史悠久,又具有典型的地方性,如内陆地区会祭拜山神,而沿海地区会祭拜海神。潮汕地区处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临海而生,所以在祭祀习俗上具有南方沿海地区的典型特点。每当人们一提起潮汕人,就知道他们喜欢拜神,并且有相当多的民间习俗,有人认为潮汕人非常迷信和传统。其实,这是不了解潮汕本土的人文习俗和语言环境,相比西方人信的是耶稣,潮汕人信的则是神明;西方人要到教堂做礼拜,潮汕人要抬着“老爷”出来巡游,目的除了在心中追求一种信仰之外,潮汕人更会将其视为一种时代相传的习俗延续下去。众多神明应有尽有,各种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生活的顺遂。

农历初十汕头澄海盐鸿镇鸿沟村游神

         “营老爷”是一种祭祀活动,营神的营,是潮汕方言词,在这个短语里,它保留着“回绕”(《汉书颜注》)和“畛域”(《文选薛注》)的古义。上神的祭杞而称作“营大老爷”,是因为祭祀过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仪式。过年期间潮汕地区民俗活动遍布每个城区和村镇,潮汕最有名的就是“拜老爷”、“营老爷”,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拜神迎神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农历初十汕头澄海盐鸿镇鸿沟村游神

         潮汕地区有句话叫:“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 ”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蕴义。在潮汕,任何民间节日都与祭祀有关,不同的节日祭祀的对象和形式也不同,在潮汕人眼里,祭祀对象只分祖先和“老爷”,“老爷”就是一切神的统称。 潮汕的民间节日,一年之中,比较隆重的有正月初一、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十五、中秋节、冬节、十二月廿三、除夕,而小规模的则多不胜数。潮汕人是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民系,实际上在潮汕地区拜老爷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一种仪式。有人戏称潮汕人为中国的第57个少数民族,这么说是因为它很好的保存了自己的地区文化和习俗,有自己的语言、戏剧、音乐、美食以及性格。


农历初十一澄海隆都后埔村摆桌拜老爷

       作为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没有什么比观赏民俗活动更能体验故乡味道。此行我拍摄了汕头市以及揭阳市附近乡镇的部分民俗活动,包括揭阳新林和新苏村的“跳火堆”、阳美火把节、月浦“赛大猪”、澄海盐鸿“营老爷”、潮阳溪头村“抢地豆”、澄海隆都后埔村摆桌拜老爷。有的地方位置偏远难觅有的吉日时辰择在通宵半夜,但本身文化多样性的魅力、形式背景的差异性却一直吸引着我。潮汕文化所独有的强大内聚力、精神寄托性以及文化的延续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汕头人感受到依赖的文化根基就在于此。(图文/曾戈)

揭阳新林&新苏村“跳火堆”


农历初六揭阳新林村跳火堆


农历初六揭阳新林村跳火堆


农历初六揭阳新林村跳火堆


农历初六揭阳新林村跳火堆


农历初六揭阳新林村跳火堆
农历初九新苏村“跳火堆”


农历初九新苏村“跳火堆”


农历初九新苏村“跳火堆”

    每逢春节,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跳火堆”的民俗活动。人们一个接一个欢快地从红彤彤的火堆上跃过,寓意驱邪避灾,新的一年生活红火吉祥。“跳火堆”是揭阳当地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极具挑战和观赏性,这也是我第一次观看这类民俗活动,面对熊熊烈火的确需要一定勇气才能跳跃过去。“跳入来,新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这是春节期间,揭阳人在“跳火堆”时吟诵的一首民谣。在民俗游行完后,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跳火堆”开始进入高潮。此时游神队伍回到祠堂前,锣鼓喧天,人群躁动。在族长的指挥下,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抬着神像轿子的年轻人齐心协力飞快地冲向火堆,分别腾空而起跳越燃烧着的大火,引来人群的大声喝彩与鼓掌。紧接着的是擎灯笼的青年队伍,一般由当地的小孩组成,他们的步伐更加轻盈,只见青年们在快速小跑后,整个人敏捷地飞跃而过,一气呵成。每逢春节,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跳火堆”的民俗活动。人们一个接一个欢快地从红彤彤的火堆上跃过,寓意驱邪避灾,新的一年生活红火吉祥。“跳火堆”是揭阳当地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极具挑战和观赏性,这也是我第一次观看这类民俗活动,面对熊熊烈火的确需要一定勇气才能跳跃过去。“跳入来,新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这是春节期间,揭阳人在“跳火堆”时吟诵的一首民谣。在民俗游行完后,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跳火堆”开始进入高潮。此时游神队伍回到祠堂前,锣鼓喧天,人群躁动。在族长的指挥下,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抬着神像轿子的年轻人齐心协力飞快地冲向火堆,分别腾空而起跳越燃烧着的大火,引来人群的大声喝彩与鼓掌。紧接着的是擎灯笼的青年队伍,一般由当地的小孩组成,他们的步伐更加轻盈,只见青年们在快速小跑后,整个人敏捷地飞跃而过,一气呵成。

揭阳阳美“火把节”

农历初六揭阳阳美火把节

       正月初六的揭阳市阳美“火把节”,是阳美的传统民俗活动,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阳美先民对东周时期忠臣孝子介子推的崇敬。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孝品德,阳美人以“火把节”的形式祭祀介公。营老爷是阳美火把节的一个重要环节,年轻人将“老爷”像抗上肩头,抬着拥簇着往前跑,边跑还边喊口号,队伍的呼喊声、群众的欢呼声再加上大街小巷蜂拥而至手拿着火把的人们,场面十分壮观喜庆。

汕头月浦“赛大猪”

月浦“赛大猪”

      农历正月初八的凌晨三点到清晨,汕头月浦镇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赛大猪”民俗活动,而今年活动更因知名网络红人艾克里里的参加而在网络引起了不小反响。“赛大猪”风俗始于明代,相传明代潮汕地区常常发生鼠疫,为了挡灾,月浦镇村民便把大猪当做“祭品”,祈求消除厄运以保平安。按村里习俗年满24岁的男青年就是“丁头”,那么他就要参加本年的“出花园”仪式(月浦镇的成人礼),主要仪式内容即“出丁头,摆大猪”,哪户人家有了“丁头”,就要出一头大猪参加祭祀。“丁头”无论身在何方,这一年都应回家参加仪式,通过比赛纪念自己的成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潮汕人思乡之情的一种体现。正月初八这一天的凌晨半夜,村民就会把自己家的大猪抬出来一起放在广场上比拼大小、装扮,看看谁家饲养得最大,看谁把猪打扮得最漂亮。大猪被打扮得喜气十足,嘴含橘子插满头饰,背上更驮上一只羊。


潮阳溪路村抢地豆

初九潮阳溪路村抢地豆

        二月二十四号初九这天的潮阳溪路村会下一场特别的“大雨”,这场雨是从天而降的“花生雨”和“橘子雨”。潮阳溪路村一直有这么一个传统,只要去年家里生了男丁或者结婚的,都可以上楼抛洒装满一筐筐的花生和橘子,将这份喜悦分享出来,也寓意来年大家都能财丁兴旺。而底下闻讯而来的群众则自发的撑起雨伞,同时反转着争先接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愉的气氛中。


初九潮阳溪路村抢地豆


初九潮阳溪路村抢地豆

盐鸿游神“营老爷”

       二月二十五号初十,汕头澄海区盐鸿镇鸿沟村“营老爷”。过年期间潮汕地区民俗活动遍布每个城区和村镇,潮汕最有名的就是“营老爷”,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各个村之间的游神方式各不相同,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在游神队伍所经过之处,村里的祠堂前埕或沿街商铺门口的地方会摆好供桌备上贡品香烛等候,进行迎接奉拜,在队伍要来之前将成捆的鞭炮燃放。在游神队伍绕着村落之间巡视完以后,游神的高潮都在队伍抬着老爷出发和回宫的时候,此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年轻力壮的青年需要抬着老爷轿子或者老爷像飞快地奔跑,即使不慎摔倒了也要立刻爬起来不能影响其他队伍的行进。老爷的塑像被一一抬进祠堂安放好后,围观的群众已经迫不及待地冲进来开始烧香和祈祷。


农历初十一澄海盐鸿镇鸿沟村游神


农历初十一澄海盐鸿镇鸿沟村游神


农历初十一澄海盐鸿镇鸿沟村游神


农历初十一澄海盐鸿镇鸿沟村游神

澄海后埔村摆桌拜老爷

      每年的正月十一,是汕头澄海区隆都镇后埔村摆桌游神社日。当日我刚到村里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在祠堂前的广场布置贡,各位老爷的的雕像一字排开放在祠堂前,后埔的各家各户早先已在家中搬来八仙桌或等同面积的其他桌子按照规则摆在广场前,等到了中午时候,再挑来卤鹅、粿品、面线、烟酒、水果、饮料、糕点、纸作香烛等等各式各样的贡品摆上桌去,几百户人集中对神明进行祭拜。在现场桌子数不胜数,摆上贡品后加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后埔村摆桌


后埔村摆桌


后埔村摆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乡手记#潮汕王国)